APP下载

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临床护理观察

2018-05-26李焕英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预防效果护理干预

李焕英

【摘 要】目的:探究将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新生儿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69例新生儿;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脐部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新生儿则应用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发生状况,以及脐带脱落时间进行记录,并分析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中,能够有效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感染;护理干预;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新生儿脐部是新生儿感染的高发区域,由于在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对其进行脐带剪断,其断端属于开放性创面,所以容易受到各种病原菌以及微生物的侵害。而目前临床研究显示,多数情况下均为厌氧菌感染,容易发生急性炎症,甚至会出现全身感染,而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安全。由于新生儿的机体防御力较弱,且抵抗力较低,属于易感人群。如果在新生儿出生后不对新生儿脐部进行良好的护理,不仅会导致出血和感染的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败血症,进一步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对其进行一定的干预,才能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对新生儿的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新生儿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将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应用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新生儿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69例新生兒;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新生儿38例,女性新生儿31例,新生儿日龄为2-28d,平均日龄为(14.6±8.4)d;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新生儿37例,女性新生儿32例,新生儿日龄为2-28d,平均日龄为(15.4±7.6)d;所有新生儿均为足月分娩;新生儿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为每日对病房进行清洁打扫,诊断患者的各项基础生理指标,配合医师开展治疗工作。实验组患者则应用临床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方式如下。首先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感染意识,使患者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如果需要对新生儿进行一定的侵入式操作,则需要进行严格的抗感染措施,洗衣护用具应当专人专用,并由相应管理人员进行消毒,消毒时也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患者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则应当由双层黄色垃圾袋进行单独隔离收集,并进行集中处理。其次,护理人员也应当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加强手部卫生的处理。在各个区域都应当放置快速手部消毒液。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后,必须应用快速手部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在进行室内工作时,也应当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监督,保证消毒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对患有传染病的新生儿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当携带手套进行。同时,新生儿在每日沐浴后,也应当采用高压杀菌灭毒毛巾对其进行全身擦干,随即由护理人员将新生儿的脐带轻轻提起,采用无菌棉签,将新生儿脐轮中的水擦净。完成后加用0.5%浓度的碘伏对其不残端进行消毒。禁止不同新生儿共用同一物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新生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保持脐部的干燥,每日进行两次消毒,均采用0.5%浓度的碘伏对其进行擦拭。由护理人员对新生儿家属以及产妇进行健康指导,指导其对新生儿脐部进行自行护理,,从而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时间和护理质量。

1.3 评价标准 记录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并评价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资料均采用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新生儿的抵抗力较弱,并且身体免疫力较差,所以在临床上也容易受到各种病原菌的影响而发生感染。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无菌操作,并保证较高的责任心,将熟练的护理技术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才能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的发展。在对新生儿进行防感染护理时,应当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器械以及药物,做好意外状况应急准备。同时在进行穿刺等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注意穿刺部位的外周环境,穿刺完成后,也应当对穿刺伤口进行处理,避免感染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同时,实验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实验结果说明,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中,能够有效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张晓贞.针对性护理在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临床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5(8):1017-1018.

李学敏.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作用探讨[J].特别健康,2017,12(20):107.

刘媛, 王婷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17,21(20):54.

华勤雁.不同脐部护理方案对新生儿脐部感染及败血症的影响研究[J].饮食保健,2017,9(20):136.

谭丽平, 王晓琴, 刘竹英, 等.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14(13):99-100.

猜你喜欢

预防效果护理干预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控制作用分析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化疗性静脉炎采用湿润烧伤膏的预防效果观察
曲安奈德预防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