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以特色课程推进办学特色化的实践与探索

2018-05-26陈福水

卷宗 2018年12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农村中学

摘 要:本文是在2016年度泉州市基礎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农村中学以特色课程推进办学特色化的研究》(课题编号:QJYKT2016-044,课题负责人:陈福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通过开设特色校本课程,可以推进学校办学特色化。本文基于农村中学的校情,从思想体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阐述办学特色化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农村中学;特色课程;办学特色化

学校特色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上至办学理念下至课程实施及保障制度建设。李希贵校长认为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农村中学走特色办学道路,对于学校、教师、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课题组研究认为,通过扎实有效地开设校本课程,可以推进学校办学特色化。这需要以校情为基础,以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为灵魂,以课程体系架构为骨架,以课程实施与制度保障为血肉。

一、明确校本课程改革的思想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新课程改革已赋予学校课程自主权。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实质上是学校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基础自主开发的特色课程,它必须充分注重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学生群体的差异性。

只有乡土的,才是具有农村校本课程特色的。学校应以独特的视角,结合农村学校的校情,根据办学特色化的需求,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的有效资源,捕捉周边的课程资源,努力彰显学校特色,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呈现多元特色。它的实施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学校要从办学特色化实际出发,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系列化。

我们课题组立足校情,着力开发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我校“健体教育”的特色教育为轴心点,开发特色化、系列化校本课程来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二、确立学校特色的文化精神和目标体系

学校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上。学校的教育目标总是要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各类课程在实现学校教育的不同目标上有不同的作用。校本课程要反映学校的特色,即学校在培养目标上的特殊要求。

联系学校的实际,以校情为本,准确地进行了特色的定位。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以“办强初中,办特高中”为办学目标,把我们学校办成一所“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农村优质学校。

特色化发展是一种学校发展战略,也是指学校由没有特色到有特色再到特色学校的动态发展过程。结合我校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福建省红十字会体验式生命教育示范校、泉州市拳击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创建“体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特色项目,逐步形成“健体教育”办学特色。同时,挖掘学校的华侨人文资源,建设华侨文化广场和华侨办学史馆,将华侨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创建富有华侨元素的育人环境,开设华侨文化校本课程,举办华侨文化讲座,大力弘扬、宣传华侨的爱国怀乡、艰苦勤奋和自力更生精神,培植华侨特色文化,确立“爱国怀乡、敬业笃学,坚毅包容,务实争先”的学校精神。

基于以上特色项目、特色文化和办学特色化的精神,本课题研究紧紧围绕“强身健体”这一核心内容,根据人人平等,全体参与的原则,以“跑操、拳击操、足球、生命体验”等特色活动为载体,调动全体学生锻炼身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运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武以修身、博爱泽人”的育人目的,从而深化我校办学特色化的内涵。

三、构建有学校独特风格的校本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办学理念、精神追求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确定的个性化、特色化课程,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和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校近年来对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开发特色课程体系,推进我校办学特色化的进程,成为农村品牌学校。学校已经立足农村特点,开设农村种植课程、华侨文化课程、健体课程(足球课、拳击操、生命教育)、两香课程(阅读课程和书法课程),聘用泉港特殊人才和工匠名师为专业教师,增设高中职业技术课程和科技创新教育。我们课题组继续完善研发并将《拳击防护课程》、《拳击健身操》、《自救自护常识手册》、《华侨乡贤办学史》、《惠华感恩行》、《足球》等众多特色的校本课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关联课程体系,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推进我校办学特色化的进程。

在一系列的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下,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他们的学习、活动能力在各项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笔者指导学生吴天昊作品《简易应急救生圈》荣获第十三届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意项目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指导学生陈雨榕、陈雨桦、林丽娜的作品《南洋楼——东张南洋华侨精神的缩影》参加第三届泉州市青少年科学影像作品竞赛活动,获得二等奖。学校也被授予“第七批泉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由学校名誉董事长林秀才先生捐资助建的运动场投入使用之后,学校领导着力推动特色项目“校园足球”的开展。在校园足球教育实践中,本着“结合课程改革,服务学校发展”的思想,不再将校园足球活动停留在某一体育项目的技术层面上,而是着眼于创建足球文化,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创建的主体,挖掘足球的教育价值,实现“足球健体”。2016年9月学校足球队代表界山镇参加区运会获得第三名,同年12月参加泉港区第二届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获得初中组三等奖。课题组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遴选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17〕13号)要求,积极申报,于2017年6月12日,我校被教育部认定并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四、建立开设特色课程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课程评价是教育质量观、人才观集中而直接的体现,并在课程体系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建立评价激励机制也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要体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主体多样化,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健体教育”的办学特色,主要从课程纲要(教材)、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我校制定选修课学分制和特长等级认定制等相关制度,已将教师组织校本选修课程和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工作列入年度的评价与考核,并占有相当的权重。

课题组依托名师工作室建立特色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建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质量评价体系、夏令营活动标准化体系,不断优化特色校本课程的教学以及组织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健体教育活动,完善竞赛选拔和激励机制。课题组着手研究课题,解决农村中学以特色课程推进办学特色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此才能使办学特色化发展步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总之,农村中学以特色课程推进办学特色化是一项由分析校情、理清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构建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实施、提供全面的保障制度的系统工程。可见构建特色学校,任重而道远。如果找准支点——“研发特色校本课程”,就有可能撬动整个校园文化,逐渐形成特色。但是,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需要不断研究与探索的工作。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农村中学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农村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