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活动”的课堂观察

2018-05-26单增义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课堂观察内涵

【关键词】课堂观察;学习活动;内涵;领域;商榷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7-0048-03

观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仔细查看(事物或现象),考察或调查。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行为,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课堂观察是师生活动处在自然状态下,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相应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有效的课堂观察对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改变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基于“学习活动”的课堂观察立足于学生“学”的实际,是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的真实反映,是教师分析学生学习现状、改变自身教学行为的基点。

笔者所在学校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重点课题“基于‘学习活动观察的地理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研究”为依托,成立课题项目组,对基于“学习活动”的课堂观察进行了深入研究。笔者在此对基于“学习活动”的课堂观察的内涵、关注领域、需要商榷的地方做一阐述。

一、基于“学习活动”的课堂观察的内涵

基于“学习活动”的课堂观察旨在对学生课前预习、课中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质疑学习、展示交流以及课后复习等学习方式进行观察,在对观察结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习目标达成度,自觉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如,目标设定、环节呈现、对话与指导、资源整合、氛围创设与评价等),以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之目的。基于“学习活动”的课堂观察要把握几个原则。

1.适切性原则。

适切性是指观察点确立要有针对性。观察点的确立是课堂观察的关键环节,要遵循“此课、此班、此人”的原则,即不同课型有不同观察点,不同班级学生情况,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应该有不同的观察点,比如,习题讲评课可以把“学生错误信息的获取与利用”作为观察点;对学习状态差的班级可以优先设置“学生情绪观察”“学情观察”;对合作学习差的班级,可以进行“合作学习效率观察”;学生不愿回答问题的班级,可以设置“理答形式及有效性观察”;青年教师课堂可以设立“课堂结构及环节转换观察”等。可以说,确立适切的观察点是课堂观察的关键环节。

2.可记录原则。

“可记录”是指教师在课上能从容地观察与统计,观察点易于操作,课堂能直接提供“可观、可听、可感”的信息,这对观察指标设计提出较高要求,一般要“试观察”。

3.易推论原则。

“易推论”是指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能够得出相应结论,撰写出可行性观察报告,这要求先解析每一个证据,再综合各个证据建立相互关联,提出课堂目标达成、行为效度、存在的缺陷等,因为课堂观察的目的是改进教学,改善学生学习。

二、基于“学习活动”的课堂观察应关注五大领域

1.观察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达成度。

每一节课都有要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是重要一环。课堂观察可以借助“目标”作为分析课堂的“脚手架”,将课堂观察与每一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深入分析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分析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达成度,弄清学生这节课学得怎么样,哪些会了,哪些还不懂,原因是什么。这也是教师在确立某堂课观察点时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2.观察合作学习的广度。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合作学习的过程,合作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与认同感。合作学习的广度观察应该包括合作学习多样化的形式、明确而清晰的目标、适量的内容、质量的观察、个人绩效责任(话语权、表现、责任、分工等)、行为的白描等方面。对以上方面的观察必须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有效的观察工具和可量化的观察指标,对观察方式还要注上必要的说明,使观察者易于观察与记录。

3.观察情感交流的深度。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曾论述过情感与认知的关系。积极的学科情感实际上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情感,它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学习活动,那教师如何判断与分析学生是否产生积极的学科情感呢?这就需要划分若干等级借助观察工具进行观察。例如,量表的等级可以设置为入迷、投入、开小差、基本完成任务、抵制等,教师按此等级在预习环节,课堂理答环节,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作业完成环节中做出评判和分析。

4.观察学习结果的效度。

学习结果是教师应该始终关注的,这也是教学的目的,学习结果的效度不仅可以从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好坏、回答正确率、板演正确率等方面判断,还可以从学情、课前预习情况、课堂理答情况、合作学习质量等方面观察。可以从这些观察点视角出发在观察量表中设计若干等级(指标)进行评判,最后做出分析。

5.觀察学习环境的维度。

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平时在教室里学习与在录播室、实验室围坐学习,学生学习兴趣肯定不同,当然还与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不同有关。例如,小组重建对学生会有什么影响,同桌的学习态度、自觉性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还有哪些情况会影响学生专心学习?观察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设计,查找其中的学习机制。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课堂环境的七个维度来衡量(观测),探究如何改善课堂学习环境。这七个维度是:学生凝聚力、学生间合作意识与效果、学生间平等互助情况、课堂自主学习活动、作业观察单分析、课堂参与情况、任务取向。

三、基于“学习活动”的课堂观察的几点商榷

1.关于课堂观察的程序看法不一。

不少实验学校采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分析与反思”的形式进行课堂观察,这种形式固然很好,但是“观察点”的确立、观察量表的设计并不是一次课前会议就能完成的,恰恰这又是最重要的。观察点的确立要把握遵循易观察、易记录、易解释的原则。观察量表设计的各项指标应指向观察主题,应该遵循“个体开发—合作研讨—个体修改—量表试用—形成终稿”的设计过程。当然,观察量表的形式有很多种,有表单式、计分式、编码式、图表式等。所以,如何在观察点的确立和观察量表的设计两方面做得更加合理、有效,将是我们今后面临的重要问题。

2.在观察现场如何选取观察位置更有效。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实施课堂观察有一些疑问,提出如何在现场有效观察的问题。比如,对小组的观察,观察者若坐在小组学生旁边,会不会影响学生学习?学生如果知道你在观察他(她),会不会影响观察效果?会不会影响他(她)的学习?另外,教师对某一观察点的观察显然也影响到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在撰寫观察报告时也会有一定偏颇。

3.观察报告撰写形式及深度需探究。

撰写观察报告是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必然结果,撰写观察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学习生态,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与专业发展。因此,观察报告的质量对上课人、听课人、学生三者都有较大指导作用。我们撰写观察报告一般是“四部曲”:对观察点的说明、观察量表设计说明、观察结果与分析、观察建议与结论。此外,我们还追求观察报告要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评价是否有效”尽量结合起来,不过最后还是感觉“点”是“点”、“面”是“面”,难以融合好,报告的深度也不够,直接影响对授课者的反馈效果,这是需要进一步探究的。

4.如何建立科学的观察与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我们在思考:课堂观察的价值、意义不容否定,但对有效观察、深度课堂观察以及课堂观察评价还是没有更为科学的方法与体系,这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希望广大同行在课堂观察的程序、工具、方法等方面能提供更科学、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需要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因而对待他们应该采用个人、有区别的评定方式,设计观察量表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5.如何构建课堂观察下的新型听评课方式。

课堂观察的确改变了传统听评课的方式,使听评课由点到面,由对观察点的评述,走向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相结合的全面分析,但构建科学的新型听评课方式还有待时日。还有一个问题是:观察者的专业素养会大大影响评课效果,观察者对一个观察点的观察也会影响他对整体的观察,长此以往,这样的听课会不会制约听课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说,这样的课堂观察是不是应该常态化,还是某一时仅对某专题进行研究而已,仍有待商榷。

当今的课堂是学生“学”的课堂,但是每个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其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学习效能、情感体验各有不同,发现个体差异的最好方式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对有效改变学生学习生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崔允漷,沈毅,吴江林,等.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王刚.促成深度学习的深度课堂观察[J].教学与管理.2016(28).

[4]单增义.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实验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2017(11).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课堂观察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