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 以改革和创新促发展
2018-05-26王长斌
摘 要:质量和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根基,改革和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一所新办的普通高级中学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作者从精神感召、机制创设、巧借外力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办学体会。
关键词:质量和特色;改革和创新;寄宿制;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25
作者简介:王长斌(1969—),男,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校长,怀化市政协委员,怀化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副主任(兼),湖南省教育督导评估专家,本科。
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怀化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普通高级中学,是怀化市委、市政府为推进教育强市战略,实施城区教育发展第一个五年行动计划,由怀化市人民政府投资三亿余元,按照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标准精心规划、建设、管理和使用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占地10万平方米,设计规模为60个教学班,可容纳3000学生,现已开设5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00人,在职教职工220人。自2012年9月开校以来,在怀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牢记使命,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秉持“以人为本,卓越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开放办校、民主治校”的办学思路,采用“小班制、导师制、学分制、寄宿制”的办学模式。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先后获得“怀化市直属学校目标管理优秀单位”“怀化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学校”“湖南省教学质量显著优秀学校”“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阳光排舞进校园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以创业的精神感召人
通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已是一所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学校。回想五年前,学校仅有一栋教学楼建成使用,其他建筑都还在施工甚至设计之中,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一路走来,创业的艰辛至今记忆犹新,一是招生困难,第一年我们计划招600人,使尽了浑身解数,最后勉强招了300人,生源质量就更不用说了;二是教师招聘难,市外的优秀教师不愿意来,市内教师招聘也受到了一些限制;三是办学环境差,校内是工地,校外是渣土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停水、停电、断网是家常便饭,学校配套生活、教学设施极不完善。面对重重困难,一方面,我们全体师生同甘共苦、砥砺前行,没有食堂,我们吃盒饭;没有宿舍,我们师生一起睡教室;沒有水,我们自己挑;没有电,我们点蜡烛……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向相关部门汇报,力争加快校园建设的步伐,直至2015年8月,我校最后一栋学生公寓才竣工交付使用。万事开头难,创业的历程的确是艰辛的,但在这种同甘共苦中培养出来的“湖天情感”是温暖而深厚的,在这种艰苦奋斗中铸就的“湖天精神”是宝贵而有力的。因此,很多后来加盟“湖天大家庭”的同仁都深有感触地说:“我校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地方,感觉四处都是正能量。”今后,我们将把这种来之不易的“湖天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二、用科学的机制培育人
1. 寄宿制初见成效
通过五年的实践,我们深感这一办学模式还是非常有效的,一是学生省时,节省了上下学路上来回奔波的时间,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二是家长省心,学生长期生活在大集体中,减少了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烦恼;三是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通过集体教育有利于影响个人,通过教育个人有利于形成集体。寄宿制学校,学生长期生活在集体之中,因此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显然是有利的。
2. 导师制温暖人心
导师制既是对寄宿制的补充,也是对课改背景下班级小组建设的助推。我校由班主任遴选科任教师担任学习小组导师,要求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学校每月对导师工作进行一次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导师津贴,每学期评出一批优秀导师进行表彰奖励,定期组织开展导师培训和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在,学校已基本形成了“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3. “四大工程”促发展
一是“青蓝工程”练内功。学校选拔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关系,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四个一”比赛(一手粉笔字、一堂业务考试、一次现场写作、一场即兴演讲),借助每年一次的“教学质量展示月”活动,开展青蓝工程说课比赛、骨干教师15分钟片段教学比武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德馨工程”铸品行。学校对学生纪律、学习、三操、卫生、安全等常规,严格实行量化管理,由学校领导、学生处、班主任、导师、学生会、值周班级全程参与,实行一日一反馈,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考核,一期一总评,评价结果与学生每学期的评先、评优挂钩,三年总评与高校招生推荐挂钩。三是“明星工程”树楷模。我校制定并实施了《“闪耀湖天”月度明星人物评选办法》,每班每月评出一名学习明星、道德明星、进步明星、特长明星、阅读明星,学校张榜进行表彰。四是“温馨工程”添活力。我校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每月都有大型主题活动,如元月有“春满湖天”春节联欢会,二月有“博雅湖天”书画摄影比赛,三月有“快乐湖天”“三八”节活动,等等;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我爱我家”办公室建设评比活动,举办一期“我爱我校”教育沙龙。我校积极组织建立教师联盟,目前已组建了瑜伽联盟、健身舞联盟、篮球联盟、羽毛球联盟、户外活动联盟、茶艺联盟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让学校真正成为了“教工之家”,增强了教师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责任感。
4. “和雅课程”育英才
我校坚持课程育人的办学宗旨,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成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大板块,每一板块又分成若干类别,如拓展型课程分为学科拓展类、主题教育类、社会实践类,学科拓展类又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目前,我校已开设校本选修课程40余门,心理健康、创新教育、游泳、烹饪等校本必修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学校开展了“知名专家进湖天”系列讲座活动,每月邀请一位各领域的著名专家来校给学生讲学。这些课程的实施,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狠抓“两头”提质量
质量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命,抓“两头”带中间是我们惯常的做法。我们利用每天下午6:30—7:30的时间,对高一年级后100名的学生进行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个学科的补习,对高一年级前100名的学生,每人报一至两科进行培优;对高二年级文科前后30名,理科前后50名的学生照此进行辅导;对高三年级文科前20名,理科前40名的学生进行培优,每位管理干部联系一个高三班级,每位校级领导从高三年级文理科前后10名的学生中,均联系一名特优生和一名待优生进行成长指导,营造教学质量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6. 关注身心保健康
身心健康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我校除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外,特别呵护高三学生的身心健康,高三年级坚持开设心理健康课和音乐欣赏课,除校内心理老师精心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外,学校还定期邀请校外专家给高三学生和家长开展心理讲座。高三第二学期在每周两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还增开一节趣味体育活动课。学校食堂开辟高三学生专用窗口,最后一个月,学校每天给高三学生赠送水果。在高考前十天,调整高三学生作息时间表,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身高考。
三、借强劲的外力发展人
一是积极“引进来”,将校外先进的理念、成功的经验、前沿的信息引进我校。我们经常邀请兄弟学校、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专家来学校传经送宝。从本学期开始,我校以“高校专家进湖天”为平台,与怀化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借力怀化学院优質教育教学资源,助推我校发展。二是主动“走出去”,经常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开阔眼界,更新理念,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先后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建平中学、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河北省衡水中学签订了联谊办学协议,定期邀请联谊学校的领导和优秀教师来我校讲学并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每年选派教师近200人次去联谊学校跟班学习。三是坚持“开放办学”,汇聚社会资源和力量,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我们积极引进各方力量捐资助学,先后与共青团怀化市委员会、中国民主建国会怀化市委员会、怀化市侨商会、怀化市大汉置业有限公司、湖南欧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顺风“莲花”公益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和企业签订了爱心助学协议,每年给学生发放各类助学金、奖学金近200万元,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成才、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作为一所新校,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卓越发展”的办学理念,恪守“格物致知、和而不同”的校训,奋力前行,再创佳绩,努力把我校建设成学生快乐、教师幸福、人民满意的美好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沈 伟.和优秀教师一起读马卡连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2]邢至晖,韩立芬.特色课程8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