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漫谈
2018-05-26路艳
路艳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中隐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每一名任课教师的职责,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应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确立学科教学渗透的教学目标
在各个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比如语文学科既要培育学生的语言素养、文学素养,又要培养人文精神,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尤其是人文精神的教育,应充分利用教材选用的反映真、善、美的文章、文学形象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五爱”教育和道德情感教育。
二、明确德育渗透的内容
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思想观的启蒙教育、五爱教育等。
三、坚持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1.学科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自然而适度地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科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形式上觉得不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潜移默化地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计划性和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各科教师要深刻钻研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渗透,增强渗透的生动性。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结构和体系,要详加研讨,订出德育计划。只有有意抓德育,学科教师才能发现和挖掘出德育因素,才能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学科渗透德育的规律,逐步形成该学科的德育序列,创造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科教学新模式。
3.把握最佳结合点的原则。渗透德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结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要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針对性,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渗透德育时对症下药。
四、采取合理有效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1.挖掘德育因素,在课堂讲授中进行渗透。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各科教学在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的德育因素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2.注意德育联系,在课堂训练、作业中渗透。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实践作业,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师还可以在编写作业时,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
3.强调思想升华,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随机引导教育,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发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的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5.正确运用语言熏陶法、讲授分析法、解疑答难法、榜样启迪法等方式落实德育渗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渗透思想品行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依据教材内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分析他们高尚行为,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