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守正 多心辉映

2018-05-26张海虹

教师·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部编本新教材

摘 要:部编本小学语文是一套全新的教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于2016年9月开始使用。研读好新教材对提升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有很大帮助。其中,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是新教材的起始内容,通过研读新教材发现,该教材是秉承着“守正出新”的原则进行编写的,与编者的爱国心、护童心、守正心和工匠心紧密联系、交相辉映。

关键词:部编本;新教材;编排意图;守正出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04

作者简介:张海虹(1995—),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一、爱国心

1. 回归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了中国人的血脉,变成了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基因”,大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是这册新教材的亮点之一。

首先,是优秀古诗文的大量增加。“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共有古诗文5篇,韵文4篇。这些古诗文、儿歌、韵文等音律节奏都十分鲜明,朗朗上口,使初学的学生既能得到全面的启蒙教育,又能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传统文化元素的大量渗透。比如《天地人》《金木水火土》《日月水火》等课文中渗透着不少古老的汉字造字文化,还有《语文园地》里“日积月累”中收录的《咏鹅》《悯农》《风》等千古流传的古诗以及“一寸光阴一寸金”等经典俗语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耳熟能详的成语,无不渗透着中国古老的蒙学文化。

最后,是传统文化色彩配图的大量插入。比如,《日月水火》中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的插图,《和大人一起读》中《剪窗花》的插图,《口耳目》中民族服装、古装发型的插图,《江南》《画》两首诗中搭配的水墨画插图以及每道课后习题前搭配的简单中国风花纹的圆形图案等,这些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多彩。

2. 重视汉字教育文化

汉字是母语的根基,打好汉字基础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一年级的主要目标是识字与写字,为了在一年级上册落实好这一目标,编辑们在这方面做得确实很用心。

第一,识字与写字内容贯穿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以主题单元来编排学习内容,在《我上学了》之后,依次安排了识字单元和汉语拼音单元各2个、课文单元和口语交际各4个、语文园地8个和1个快乐读书吧,全册要求认识的300个常用字和要求会写其中的100个字有机地分散在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里,使得识字与写字的任务贯穿在整个学期学习语文的全过程中。

第二,进行了先认常用字后学拼音的任务编排顺序。先学汉字后学拼音的编排顺序是本册教材的一大亮点。这是比较符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的,因为这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汉字的乐趣,又可以促进他们学习后面的拼音,以帮助他们能根据读音有效地突破拼音拼读的难点,使拼音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非常突出字理,彰显汉字文化。比如,《日月水火》用图文对照的方式学习8个象形字,让学生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初步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日月明》则是根据会意字的构字规律编排的,它除了揭示构字特点,还能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一年级语文上册的《语文园地》一共安排了两次“我的发现”栏目,都是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来提出的,诸如,“这几个日字旁的字意思和时间有关”“很多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1]等,都能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偏旁的构字规律,为他们理解形声字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第四,全册识字方法多样,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编写时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会意、象形、形声等字理识字外,还安排了许多识字方法,比如,《口耳目》中引导学生利用看图识字法学习了人体许多器官的名称;《大小多少》中引导学生利用反义词识字,《小书包》中引导学生按照事物归类识字……另外,从《语文园地》的“展示台”和“识字加油站”两个栏目中可以看出,编者十分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的不同渠道识字,以此来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第五,写字教学有序列,注重习惯养成。全册教材中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大体都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来编排的。同时,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笔画笔顺的教学,编者在每课要求写的生字旁边都明确标注了新出现的笔画和跟随式笔顺,使得笔画笔顺教学更便捷。还有,教材中“书写提示”栏目的安排,也都循序渐进地渗透了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此外,在《语文园地一》的提示中,特别强调了“写字时注意坐端正,握好笔”,旨在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 弘扬现代爱国文化

(1)开放包容。现代爱国文化不是闭关锁国、闭门造车,而是开放包容、百花齐放。因为本册教材中除了收纳中华优秀诗文,还收纳了不少外国名篇。比如,《乌鸦喝水》改自《伊索寓言》,《小蜗牛》改自俄罗斯作家巴乌姆美莉的作品,《j q x》一课中搭积木的积木玩具的配图、《zh ch sh r》中长颈鹿和企鹅的配图、《语文园地二》中“比一比,读一读”中的世界地图配图……无形中把学生的视野格局放大了很多。

(2)团结统一。比如,《入学教育》中56个民族彰显着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我是中国人》抒发着国人的自豪情怀,《ao ou iu》中《欢迎台湾小朋友》的童谣中传递着和谐统一的信号,《升国旗》中培育着学生报效祖国的壮志,《明天要远足》中椰子树的插画表达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与时俱进。比如,《语文园地六》中电影院配图、《an en in un ün》中的现代家具配图,如液晶电视、沙发、足球等,无不生动地展示着现代人们的生活场景。

二、护童心

护童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儿童化的语言,二是趣味化的配图,三是科学化的布局。

1. 儿童化的语言

儿童化的语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课文。本册教材精选了许多短小的古诗文,如《江南》《对韵歌》等;选了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如《小兔子乖乖》《雪地里的小画家》等;选了许多具有生活气息的散文,如《影子》《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等。其中大部分课文与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物有关,如《比尾巴》《乌鸦喝水》《小蜗牛》等;也写了学生身边美丽的自然风景,比如《秋天》《四季》等,这些课文文质兼美,短小精悍,且大部分采用了拟人、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写,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童趣。②习题。习题的表述方式,也深得学生喜爱。比如,“读一读,记一记。”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等,这些语言都十分简洁,适合一年级小学生,很容易钻进学生心里问问题,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趣味化的插图

这本教材几乎所有的图都换了新的彩图,而且每课、每个语文园地至少有一张图片,并且都最大限度地采用了绘本的表现手法,内容包括彩铅、油画、水墨、卡通画等。这些插图画面清晰、色彩艳丽、排版美观,且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极富美感。这册教材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进行了全方位拓展,并无形地渗透了美育内容。特别是《a o e》《小兔子乖乖》《谁会飞》中的配图都很有创意,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

3. 科学化的布局

首先,本册中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的栏目,意在和学前教育进行合理的衔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学内容安排先从简单的入手,减轻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畏难情绪。即从学识字、韵文,再到学拼音、短课文、长课文最后到阅读标有少量拼音的长课文,它摒弃了先学习拼音的做法,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保护儿童学习的好奇心,使小学生能够在耳熟能详的儿歌、韵语游戏中快乐地学习,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然后平稳地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

最后,课文的量由原来的20课减少到了14课,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研读不难发现,本册教材删除了一些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文章。全书由原先的170多页减少到120页,同时,还减少了100个要求认识的生字,让整本书显得更精致了。

总之,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的护童心除了体现在上述几点,还在很多细节方面体现了编者的护童心。比如,拼音字母的笔顺,课文联系了生活,融入了故事情境,让拼音教学更有趣;教材进行了识写分流,降低了学生的识写难度,更加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每一课的练习作业不仅变少了,还变简单了;课后的写字练习设计更加地结合学生实际等,都较好地保持了儿童的情趣。

三、守正心

这册教材的新不是随意出新,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出新,有变也有不变。换言之,就是部编本新教材虽然是用了新的选文和许多新的编排方式,但其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初心依旧未改。

1. 沿续了以往课本以单元编排的方式编排

部编本新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沿续了以往课本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共编排了8个单元。同时,每个单元的顺序和数量都进行了适当调整,而且都是按照以前的识字、拼音和课文来安排的板块儿,甚至还保留了旧教材中的好几篇课文,比如《画》《四季》《雪地里的小画家》《影子》《小小的船》等。

2. 抓住听、说、读、写全面教育的这条底线不放松

这册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听、说、读、写的教学内容安排,特别是其每个单元后的《语文园地》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听在“识字加油站”中体现,说在“口语交际”或“我的发现”中体现,读在“和大人一起读”中体现,写在“写一写”中体现。而且,教学的课文里都会相应安排听说读写的教学任务,比如,《我爱学语文》一课中安排了学生们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此外,本册教材也在安排听说读写的这个基础上,一并落实了学生学习用语文的意识。新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2]比如,《小书包》中的习惯教育以及课后习题的“说一说,写一写”、《语文园地》中的“还能摆什么?快来试试看。读一读,做动作。”“新年快到了,给家人或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吧。”以及“我的发现”“展示台”等栏目的设置都是为了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用语文。

3. 提倡多读书成為了本册教材的一大亮点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是本次教材改革的方向,所以本册教材把课外阅读的目标纳入到了课内学习。比如,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就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旨在努力让学生做到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比如《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中古诗文、成语、俗语等内容的安排,都像是给学生打开了一个个课外阅读的新窗口。而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是把课文中规范的词句输入进学生的语言仓库,以便最大限度地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众所周知,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所以优秀古诗文、儿歌、韵语的积累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全册总共编排了50篇文章,并有机分布在识字、拼音、课文及学习园地当中,显然,学生要阅读的内容比以前多多了。

同时,本册书对学生读书的方法有了更多的指导。本册教材对朗读的方法及形式做了许多具体的提示。基本每一篇课文都要求朗读,而且教材以课后习题的方式提出了四次朗读的要求,分别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句子,注意停顿;朗读课文,注意‘一字的不同读音;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其中,有11篇课文除了要求朗读,还要求背诵。

4. 体现了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编写意图

此册教材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代替了以往的空洞说教。“立德树人”是基本点,其“德”包括政治、理想、道德、习惯等诸多方面,分别有机地渗透在了教材里。比如,《日月明》一课在旧教材中几乎是“纯粹”的识字与写字课文,而在部编本中,它还在识字与写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道德教育,这使得其教育意义得到显著增强。再比如,《升国旗》中培育学生报效国家的德心,巧妙地让德之种子撒进了学生心里。

四、工匠心

2016年秋季,小学语文的部编新教材开始投入使用。通过使用发现,部编新教材的编排是匠心独运的,尤其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教材,这主要体现在“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和“集思广益,严谨科学”三个方面。

1. “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温儒敏教授说:“教材编写是国家行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3]所以,课本处处体现着编写者的意图。大到课文的设计,小到练习题,就算是一道小小的“扩词”练习,也都蕴含着“分类”等逻辑思维训练。尤其是《雨点儿》一课,编者在文中特别直观地展示了语言符号这个语文知识的用法,即:用逗号表言语中的停顿,用句号表言语完成后的停顿,用省略号表言语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省略,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虽然此课本都是以八个单元、三个板块的形式来编排教学内容,但在每个单元中的各篇课文都各有侧重,并且会根据不同课文的课后习题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能力点来设计的。比如,有的作业只要“朗读课文”就行,但有的既要“朗读课文”,又要“背诵课文”,有的作业还要“写一写,说一说”等等。

2.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指的是一条线索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而另一条线索则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有机地分布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练习设计中[4]。特别是这种随文学习的语文知识体系安排体现得十分明显,因为它可以很好地照顾到学生的主体性。

3. “集思广益,严谨科学”

这册教材不是對传统教材的全盘否认,而是在其基础上通过吸收各方面的成败经验做了螺旋式上升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编写人员庞大专业和编写程序复杂烦琐。语文新教材的编写组主要由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在内的学科专家和一些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以及人教社的专业编辑组成,前后参加编写组的共有60多人,此外囊括了许多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和学者。同时,“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就开始启动,到新教材正式出炉整整历时4年多。因为,新教材编写程序是极其复杂的,从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拟定样张、选文到具体编写,然后要再经过14轮评审和请100名基层一线的特级教师们提意见,最后才能提交给教育部。

另一方面,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教材编写力求科学化。这册教材在编辑之初,教育部就有明显规定:“加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及时转化科研成果,重视学术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5]因此,本册教材借鉴吸收各版本教材乃至民国教材的优点,也聆听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意见,从而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更具科学性。比如,优先编排认识300常用字,使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衔接十分得当;选文遵从文质兼美、适宜教学、经典性与时代性并存的原则来精心挑选课文;“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体现了亲子共同陪伴学习的理念。虽然本册书的课时数变少了,书本变薄了,但学生学的东西更多了,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总之,部编本的一年级语文上册新教材以清晰的双线组织结构、有序的螺旋展梯度、开放而富有弹性的教学目标以及精美的设计与编排传承文化,凸显 了主题,培育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语文的情感[6]。所以,作为教师,要努力吃透教材的编排意图,坚守语文教学的正道,努力夯实学生的汉语根基。同时,教师应立足教材创新教法,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们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并运用好母语的规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新教材的“新”并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这种“新”是以小学语文以往的各种教材为基,用真挚的爱国心、护童心、守正心和工匠心编排的,值得我们赞叹。任何一部新教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发现不好的地方我们努力改进,争取进一步完善;发现好的地方,我们更应大加赞赏并大力弘扬。赞赞新时代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赞赞新教材,期待小学语文部编新教材能带给我们语文教育界一个崭新的时代。

希望部编教材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元素,在语文教学中刮起传承和振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以此为己任,认真解读教材,了解教材背后厚重的文化背景,使语文教学有深度、有厚度,更有民族文化的温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 书语文一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4][5]黄国才.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部编本”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特色和使用建议[J].新教师,2016(10):10-13.

[6]周 璐.守正出新:打好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根基——部编一年级教材教学实践点滴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7(18):54-56.

猜你喜欢

部编本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专辑出版
妙笔生花,写出传统节日的味道来——“部编本”语文教材三下习作3作文指导
“部编本”教材思维下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自读教学”初探
立足2016版新教材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比较视野下“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识字板块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