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学生思维开展数学教学策略探研

2018-05-26王梅

成才之路 2018年12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教学思维

王梅

摘 要:课堂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获得学习成就感和自我效能的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与别人展示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的时候有所收获。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独立思考问题,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完善、更深入。文章以一节示范课为例,论述教师如何重视学生思维开展数学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充分展示;独立思考;学生;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2-0091-01

2015年10月28日,作者观摩了王四宝老师的一节示范课,感触颇多。本课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精心设计问题串,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时间和表达机会。教师始终扮演着“促进者”的角色,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灵活调整教学节奏。教师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一是横向上的广度,注重知识的联系性,通过对二次函数几种不同形式特征、性质方面的探究、对比、加工、综合和推广,形成了更具有一般性的普遍结论;二是纵向上的深度,注重思維的深刻性,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反复揣摩、深入思考,探究问题的本质,形成更具有特殊性的关键结论。王老师是以一种维度为主,兼顾另一种维度,以此拓宽学生的思维。本文就结合这节课的几个片段研究如何重视学生思维开展数学教学。

一、需要展示的地方让学生充分展示

教学过程是展示学生的过程,是让学生展示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获得学习成就感和自我效能的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与别人展示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的时候有所收获。因此,教学过程让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理解得更完善、更深入。片段:比较二次函数y=x2+1的图像与二次函数y=x2的图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作图后展示:y=x2+1的图像是由y=x2的图像沿着Y轴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师:如何验证?生:“常数项C加上了1,对应的Y值也加1。”师继续追问:“这位同学从数字的角度验证了自己的想法,还有其他的验证办法吗?”(室内一片寂静,学生思维陷入僵化状态。)此时,老师没有着急,而是引导学生观察图像,从y=x2+1的图像是由y=x2的图像顶点坐标(0,0)和(0,1)比较开始,继而引导学生观察图像上的每组对应点的坐标。学生们终于发现当横坐标X取同一个值时,对应的Y值都大1,顺势解释从图像上也可以验证平移的规律。学生在作图、比较、观察、思考之后发现图像之间的变化规律,在教师追问后迅速想到从数字的角度可以验证平移规律的第一种验证方法,通过互动交流又发现了从形的角度也可以验证平移规律。在这种展示与交流中,教师慢慢地让新知顺其自然地流进学生的头脑之中。

二、需要独立思考的地方让学生充分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独立思考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生长智慧的必要手段。课上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片段:比较二次函数y=x2+2x的图像与二次函数y=x2的图像,你有什么发现?教师抛出问题后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生甲:将y=x2的图像先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就得到y=x2+2x的图像。(追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乙:将y=x2先向左下方平移45°就得到y=x2+2x的图像。(追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丙:将y=x2先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再向左平移一个单位也可以得到y=x2+2x的图像。老师按照乙的思路用手势比画了一下,问大家:“你觉得他的想法有道理吗?”许多同学就在这一个比画过程中顿悟,大家一致认为乙的想法有道理,而且思路很奇妙。图形的运动变换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课上教师通过平移抛物线发现了函数图像之间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上加下减”的规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深度思考力。

数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掌握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只有在独立、深入思考中才会形成自己的理解。上例中教师悉心为学生创造条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华罗庚说过:“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因此,数学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深度思考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结束语

纵观这节课,顺着学生的思维走关键在于“放”。在研究二次函数y=ax2+c的图像的过程中,先画图像,再根据表格和图像探索图像的性质。教师的语言表达几乎达到了“吝啬”的境界。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绝对不“越俎代庖”,课上图像的多条性质都是由学生归纳得到的。教师最多启发学生们结合前面函数图像的性质理解新函数的性质,即使学生遇到障碍也不急于呈现性质,而是让学生通过反复思考提炼图像性质。在教师的多次追问中,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知识的生成水到渠成。这里充分诠释了“学为中心——顺着学生思维走”的教学理念。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挑战的是教育的浮躁,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人格的尊重,它的思维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学生的素养和思维的发展,需要教师在学生数学素养、精神和应试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

参考文献:

[1]肖湘.跟着学生的思维走[J].辽宁教育,2002(05).

[2]李蕾,陈国春.关注学生的第一反应,让学生的思维展翅飞翔[J].福建中学数学,2015(12).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数学教学思维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谈独立思考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