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

2018-05-26战惠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可持续生态文明绿色

战惠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好与坏,更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前途命运。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因为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生态环境状况每况愈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举措。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加强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梦的一环,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加强建设生态文明意识,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举措十分重要。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4- 0084- 02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理论渊源

(一)生态文明的一般阐释

1.生态文明的含义。“生态文明”一词,一般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总和。对于“生态文明”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分析与见解。陈瑞清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一个发展阶段,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追求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余谋昌认为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要尊重自然,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并发展生态环境。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生态文明即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反对铺张浪费、污染环境,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国内外理论界对“生态文明建设”从不同层次进行了独特的分析。

有的观点从自然出发,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最基本的是要保护并建设好大自然生态环境;有的观点从经济角度出发,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经济基础,发展生态经济;还有的观点从制度层面出发,认为生态文明的真正实现,要依靠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他着重强调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恩格斯则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都是无限发展的自然界在特定时期的产物,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并且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强调人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人类要想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就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要与自然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进行生态工程保护与建设,在国家与个人的多方努力下,我国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有限等因素,导致生态文明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美丽中国的真正建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进步。首先,生态文明思想观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着个人的健康与成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高低也取决于生活环境的好坏。因此,为了有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改变了不环保的消费观还摒除了祭祀烧纸等传统陋习,在全社会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等一系列良好的道德风尚;其次,生态经济发展良好。发展生态经济不仅提高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也推动了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第三,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新时期,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消费。生态旅游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美好的生态向往,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新型旅游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

(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生态环境因人为活动遭到了重创,水污染与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急速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森林生态功能减弱;土地沙漠化因水土流失频繁而加重等等。这一系列现象及连锁反应,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自然灾害频发,降低了人类生存的质量,甚至严重威脅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直接阻碍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2.资源能源分布不均衡且利用不合理。我国的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一些地区对当地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反过来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如此循环反复,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是毁灭。另外,资源能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资源能源的枯竭使自然生物链断裂,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严重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与稳定。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一)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问题

一些地区和企业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开发当地的资源能源,大规模地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产生了大量的T业和生活垃圾,排放大量污染物,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并且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资源供不应求且利用不合理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很多,但由于受地理条件影响,资源在地区上分布十分不均匀,南北相差悬殊,并且这一分布与人口、社会发展进程等不相协调。其次,资源能源有限,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导致资源能源需求量大但不能一一满足,为满足需求而进行的过度开发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另外,人们对资源能源的认识不足,一部分人总认为资源都是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一错误的认识导致他们在使用资源能源的时候没有节约意识,大规模的铺张浪费。在工业生产和个人生活中使用资源能源大手大脚,没有实现循环再利用,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与环境污染。

(三)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政府环保部门的不作为是企业乱排污的“保护伞”,一些环境监管人员执法不严,流于形式、“走过场”;贪污受贿,包庇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另外,对于企业排污违法行为的处罚过轻,也难以起到警示企业的作用。

四、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实现路径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节約资源能源为基础,提高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利用率,将绿色环保理念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真正的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大胆创新,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生产理念和技术,从实际出发,打造适合自己的、对社会生态发展没有危害的新型工业技术。企业还要积极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在发展好自身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监管机制,并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

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是单纯靠政府监管、企业维护或者个人自觉行为就能完成的。一方面,鼓励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上出现的生态不文明现象向相关环保部门举报,对反映情况属实者进行奖励。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应该究其企业、个人,依法严厉查处,对于政府失职人员更要严肃处理。政府作为一个行政机关,应该以身作则,让真正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在进行生态环境整治及出台相应政策时,要做到透明、公开,让全社会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监督体系,严格执行党中央的改革要求,防止内部滋生腐败与政府官员的不作为。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以此提高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真正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

(三)加强社会宣传力度,让全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加强媒体宣传力度,以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宣传片为基础,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让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社会上形成良好风气。此外,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组织建立环保志愿支队伍,呼吁市民参与其中,共同建设生态美丽家园。

结论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条件,当下生态文明建设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生态不文明现象。生态文明的真正建成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将思想植与行动中去,一起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4):4-5.

[2]夏光.生态文明是一个重要的治国理念[J].中国环境报,2007( 6):46 - 50.

[3]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35(1):2-13.

[4]孝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历程研究[D].北京:北京T业大学,2012:35 - 37.

[5]李宏伟.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J].求知,2011(12).

[6]贺亚坤,李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5(5):10 - 11.

猜你喜欢

可持续生态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