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音乐“欣赏”课教学
2018-05-26刘红
刘红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大领域,它的存在价值让每一个认识音乐、了解音乐的人为之感叹。在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渲染的今天,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新课标下的音乐“欣赏”被列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依然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是唱歌教学还是欣赏教学,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改变欣赏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加强音乐学科内部的改变与創新。我们不妨从多个“教学点”入手,把音乐的其他内容结合起来对欣赏教学再加以创新。
1、主旋律“我来唱一唱”
有些乐曲,特别是小学阶段的乐曲欣赏,主旋律都非常容易分辨,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主题旋律。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配合音乐哼唱主题,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与聆听分辨能力,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的《劳动最光荣》,虽是一首歌曲,但是在小学生的欣赏范围,这样的主题音调可以让学生唱一唱,体会其中的音乐内容,比起一味的听了再听,学习效果要好的多。再如:在欣赏课《跳圆舞曲的小猫》中,由乐器发出的声效,让学生模仿小猫的叫声,这不但让学生能集中精力“听”,而且还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节奏“你来拍一拍”
对于小学生而言,“动”是一种非常有效学习的“良药”。这其中的“动”可以是身体的律动,再深层次的说,也可以运用身边接触的不同打击乐器,或是身边的临时性“物品”或某一个部位进行音乐表现。
如:在《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的欣赏中,老师先让学生随音乐节拍拍手,有了初步的节奏感之后,再把沙锤、鼓、铂、锣等打击乐从适当音乐处加入,从而来创设打雷闪电的情景。给学生创设看得见的音乐,把“听”与“看”结合起来音乐欣赏。再如:在欣赏课《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中,就把音乐中的节奏用脚来“踏一踏”,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会始终停留在音乐上,借此手段来欣赏音乐,有效地参与了“听”这个环节,做到了真正的参与度非常的高,而且形式多样,充分培养了学生对乐曲的感知能力与表现欲望。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律动表演“我参与”
刚才提到“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凡是在音乐中表现的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都可以用学生的身体来表达呈现。可爱的小学生可以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是小学生的自然反应,当然在强烈的音乐氛围中人类似乎不分年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反应,我们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在音乐教学的领域,更是这样,把学生的“手舞足蹈”变成一种自然与必然,强调学生能“演一演”,学生会更加专注于音乐,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这种表演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对音乐产生的反应。
如:在一年级欣赏中有一首乐曲《袋鼠》,虽然音乐并不是很长,但是其中的强弱表现是非常的明显的,这个时候学生会自觉的随着音乐的强与弱做出不同的“身体动作”,告诉你我在“音乐中呢!”还拿《跳圆舞曲的小猫》欣赏课来说,利用音乐的节奏变换,让学生“画节拍、表演小猫咪、跳起舞来”等不同的肢体语言去完整的表达音乐,课堂的学习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说欣赏教学中的“演一演”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
总之,在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的思考,不断探索实践,最根本的还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一堂欣赏课,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表达音乐作品,从而传递更多的音乐信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感受能力,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在“聆听”音乐中启迪学生的智慧,扩大音乐视野,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