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三维立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5-26郗敬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郗敬华

[摘要]商贸业内部是人、财、物、信息时刻流动变化的灵活多變体:经营管理者要承担起与客户沟通交流,分析处理大量的数据进行经营决策,安排各项物资的采购,仓储与配送等等纷繁复杂的工作。因此就商贸行业本身来说,从业者单单掌握知识和某项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在商贸类人才社会需求旺盛而供需差距明显的今天,商贸类专业教育者首先要帮助学生在心中真正建立起对职业的认可与追求,对专业的热爱与付出,对行业的关注与兴趣基础上,在生、校、企之间形成相互认可、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三维立体互动互助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使三方各司其职、各守其位、各取所需,共同进步和发展,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可用之才。

[关键词]高职;商贸类专业;三维立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4 - 0035- 03

一、问题提出

商贸业在区域经济中特殊性表现在企业对基础人才需求量大,商贸产业转型和升级对基础人才素养要求高的特点;商贸类企业又以连锁式经营、中小企业居多,呈现分散就业的特点。目前商贸类行业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发展迅猛,同时又因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呈现出新的特点。但商贸类人才有效供给不足的现状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高职商贸类专业是向商贸类行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源头,虽然专业建设者们都在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推进课程改革,投人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师资培训、建设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等措施,但效果却不甚理想。多数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与技能实践却没有自信、仍无法真正融人行业成为职业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科学的规划。而专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同表演者一样,虽然给学生展示了大量的知识,教会了学生怎样进行具体的实践技能的操作,又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效果也并不理想。知识于学生来说如同形状颜色各异的砖石,技能于学生来说如同工具,学生认识了砖石,学会使用了工具,却无法成为建筑者,更谈不上成为根据砖石的特点利用手中的工具建造出令人满意的建筑的建筑师。对于商贸行业本身来说,单单掌握知识和某项技能也是远远不够的,因其行业内部本身是人、财、物、信息都在时刻流动变化的灵活多变体,从业者要与顾客沟通交流,分析处理大量的数据进行决策,安排各项物资的采购,仓储与配送等等纷繁复杂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院校即使按照百分百的比例在校内建设虚拟企业,效果却不理想的原因。虚拟仿真环境是固定不变的、不流动的,学生学习环境的仍然是虚拟的。目前,大部分的商贸类专业教师业已认识到了这一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改革,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成立订单班,但投入和产出比的结果却令人失望。究其原因是目前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并没有使学生在心中真正建立起对职业的认可与追求,对专业的热爱与付出,对行业的关注与兴趣。辛勤的教师们希望培养出建筑师,却一直在培养着的是心中没有规划、没有蓝图的建筑工。

二、高职商贸类专业三维立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前提

(一)高职商贸类专业三维立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解读

高职商贸类专业三维立体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三维是指人才(学生)、人才培养方(学校)和人才需求方(企业)。该商贸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将学生和学校及社会构建在同一个平台上的三个不同维度上。三维立体是指生、校、企相互认可、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互动互助式立体格局。立体互动是指处在第一维度的学生有动力,有需求,有愿望借助学校的力量成为社会和商贸类行业需求的人才;处在第二维度也就是充当桥梁和纽带作用的专业建设者们,明确其根本目的是为行业和社会输送人才,并从以下思路着手进行人才培养:商贸类专业人才需求怎样(社会、行业、企业调研)——学生怎样才能成为商贸职业人才(怎样培养)——商贸类专业为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人才缺乏什么(怎样建设);居于在第三维度的行业即人才需求方,首先需要高职技能型人才,前提是认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专业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简单劳动力,并且愿意并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和评价的过程当中。只有生、校、企之间形成相互认可、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三维立体互动互助的格局才能够各司其职、各守其位、各取所需,共同进步和发展,最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共同发展格局,而只有处于这样格局中的学生才可以称之为未来的职业人。

(二)高职商贸类专业三维立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前提

目前高职商贸类教育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上。事实上,学生刚刚入学时对行业对专业充满着好奇与期待,而经过高职三年的学习之后却是对专业的不屑和对职业的恐慌。在此期间,教师们无不是尽心尽力地培养着学生、建设着专业,学校也是在人力上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学生对学校、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度却差强人意。根本原因仍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在择业过程中更是处于弱者的行列;而在教育者眼中的学生是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者,而非职业生涯的开拓者和创造者。高职商贸类专业三维立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前提必须是学生与学校和企业处于同一平台上,处于同等地位的不同维度的相互需求者;同时教育者们和行业相信并认可学生将来必须而且能够成为未来的行业发展的可用之才。他们不但是主动汲取知识与提高技能的需求者,更是主动通过校方的指导了解行业,分析企业,自主规划和提高以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执行能力为核心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者。无论学生毕业后是进入商贸企业还是自主创业,都将能够像建筑师一样根据自己规划勾勒出的“建筑蓝图”,选择适合的“工具”,根据不同“石材”的性状通过实践经验内化而成的能力来构建实用而精美的“建筑”。

三、高职商贸类专业三维立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途径

(一)建立商贸类专业“政校行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政校行企”联动人才培养机制中的“政”是指政府组织(职教集刚)、“校”是指高職院校、“行”是指行业协会、“企”是指用人单位。“联动”是指在已有的“校企合作”、“行校结合”、“行企联合”的理念上,在以往专业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基础上,尝试由传统的“双向互动式、单一项目化”人才培养到“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综合系统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研究。商贸类专业建设与发展必须与产业、行业、企业实现同步的转型、提升和发展,才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的职业化人才。商贸类专业“政校行企”联动人才培养内容体系包括专业设置基本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课程标准、教学单元设计等,内容体系的构建是在政校行企联动人才共育内容体系的构建指导下进行。具体包括:

1.创新政校行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政府提供政策(或资金)支持,职教集团提供企业联盟平台,行业企业高校开展合作教育,联动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力求做到“三结合”,即实习教学与服务生产相结合,专业学习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理论应用与企业科研相结合,从而创新政校行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2.政府政策支持、职教集团牵线搭桥,为“校行企合作”构建教学、实训、实习、就业平台。积极争取政府的有效支持,在职教集团的努力下,使企业有动力参与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来,同时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3.政校行企联动,建设高职业化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同推动产学研管理机制的创新,利用高职院校的科研优势承担起国家或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为企业的创新和突破助力,同时也能充分促进院校的学科专业发展,促进专业团队科研能力的提高。

4.根据行业企业需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习、实训、就业的课程体系。商贸类各专业开展深入社会需求调研,明晰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基于行业职业能力标准、企业(任务或者项目)工作过程分析,进行能力和素质分析,从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培养角度明确出职业通用能力。与行业企业合作、专业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建设和改革。

5.政校行企联动共建多功能生产性实习就业校内外基地。在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按政校行企共建共享的建设思路,强调教学、生产、培训鉴定和科研四合一功能定位和先进性、适用性、系统性要求,突出“开放性、职业性”特点,探索以学院为主导、校行企合作共建、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员融通、专业实习和生产过程结合、设备共享的运行机制,推进生产性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外就业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按集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就业于一体的思路进行校行企共建,并建立健全就业实习管理机制。

6.对商贸类专业学生开展就业实习教育。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及就业意向和兴趣,与商贸类职业岗位要求对接,教师设计学习课程模块,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和考核。通过此种方法教育,使学生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达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职业化要求,符合行业企业用人需要。政校行企人才培养机制是政府政策支持、职教集团搭建平台、院校支撑贯彻实施、行业协会标准考核、引企入校(校中场)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推生进企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以此达到人才培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

(二)加强内外沟通协作,逐步建立起商贸类专业校内外良好形象,增强学生和教师对专业的认可度与归属感

商贸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首先需要院、系领导和教师们的广泛理解和大力支持。专业教师有责任承担起的形象大使和宣传者的角色,改变传统对商贸类专业是培养“站柜台的”的印象。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连锁经营管理商业运作模式涉及业态广泛,并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支撑着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更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连锁专业的学生不但可以顺利就业还可以通过连锁加盟的方式自主创业;不但可以成为一线的服务人员,在经历和克服了1-2年不适期后更可以成为一线管理者甚至是部门和总部的领军人;不但从业于店商更可以通过电商开创自己的事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兴专业,只要其紧紧跟随消费需求的脉动与行业紧密结合,不断调整专业建设方向,一定能够成为令学生满意、令家长满意、令用人单位满意从而为教师为学院带来无限发展潜力的具有强劲增长力的专业。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内外良好形象的建立,不但可以使百忙中的院系领导了解、理解专业发展需求;关注、关心专业建设步伐;支持,支撑专业进步举措,而且可以使校内相关专业教师们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在专业建设上献计献策,主动承担;在教学上尽心尽力,主动完善。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的专业形象、内涵和文化氛围的建立不但可以使其尽早树立职业追求,更可以促使其尽快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将学习和生活调整到为专业和职业理想而努力奋斗和进取的轨道中来。连锁专业校内外良好形象的建立更是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学生和专业教师是专业形象的代表。专业建设者要争取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积极主动的借助参加教育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举办的各类与专业相关的培训、会议、大赛的机会,与同行、专家、企业沟通交流,在学习、借鉴、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行业发展灵敏度及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积极宣传本校本专业,为形成生,校,企三维立体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黄远辉,庞基赛.校行企三方合作共建就业实习基地——提高高职学生就业实习质量的创新举措[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0):215.

[2]黄政艳.高职教育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1):31.

[3]董淑琴.基于合作教学的高职双师师资力量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6(1):63 - 64.

[4]翟小可.“政校行企社”构建高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探索[J].电子商务,2014( 12):72 - 73.

[5]王英.大连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途径初探[J].科技资讯,2012( 10):182 - 183.

[6]冯昌信.高职院校校行企人才共育体系构建与实践[J].柳州师专学报,2012(4):8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