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等速肌力训练的价值
2018-05-26宋晓丽武丽娟郭兴富冯江江
宋晓丽 武丽娟 郭兴富 赵 娟 冯江江
(山西晋城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山西晋城 048006)
前交叉韧带由诸多纤维束所组而成,膝关节所处部位不同时,纤维束呈张力状态,对膝关节有稳定作用[1]。等速肌力测试应用范围广,包括运动系统伤病功能评估、测试伤病肌力或康复训练等[2]。本研究特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等速肌力训练的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2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30.5±4.4)岁;12例右膝关节受损,8例左膝关节受损。10例前交叉韧带受损,10例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受损。全部患者均通过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进行治疗,并发半月板受损的患者实施部分切除或是缝合修补处理。
1.2 方法
术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介入康复训练,等速肌力训练主要以中速180°/s的中速、60°/s的慢速为主,同时予以本体感受器、肌力、灵活性配合。(1)术后1周:抬高患肢并冰敷,股四头肌进行肌电刺激;行髋关节内收、外展、后伸;被动活动膝关节0~90°,腘绳肌、股四头肌行等长收缩训练,15 min/次,3次/d。(2)术后2周:抬高直腿,30 min/次,2次/d;训练髓关节内收、外展、后伸;被动活动膝关节0~90°,15 min/次,3次/d;腘绳肌等速肌力训练不同角速度为 30°、60°、90° /s,每组 8个,5组 /d,每周 3次;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训练0~30°,120°/s,每组8个,3组/d,每周3次。(3)在术后3~4周增加本体感受器训练,即倒退走,15 min/次,2 次 /d,固定自行车,30 min/次,2 次/d;提锤 15 min,2 次 /d;腘绳肌抗组 15 min,2 次 /d。(4)术后5~6周,增加下肢肌肉牵张训练,即髋周肌、膝后肌以及踝周肌牵张训练15 min,2次/d。(5)术后7~10周,增加灵活性训练,即后退跑、侧向跑各30 min,2次/d。(6)术后11~12周,增加前向变速跑灵活性训练,30 min/次,2次 /d。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训练前、训练1个月、3个月时的腘绳肌肌力、股四头肌、30°股内侧肌峰力矩,同时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估,分数越高,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训练前后腘绳肌肌力、股四头肌、30度股内侧肌峰力矩比较(±s)
表1 两组训练前后腘绳肌肌力、股四头肌、30度股内侧肌峰力矩比较(±s)
注:训练前比较,*P<0.05;与训练1个月比较,#P<0.05。
?
2 结果
比较训练前后腘绳肌肌力、股四头肌、30度股内侧肌峰力矩,见表1。
比较训练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比较训练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比较训练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
注:比较训练前,*P<0.05;比较训练1个月,#P<0.05。
时间 膝关节功能评分训练前 52.5±8.3训练1个月 95.4±9.5*训练3个月 96.7±7.6*#
3 讨论与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有可能会出现肌力降低、膝关节肌肉萎缩,进而影响关节动力稳定结构,故而术后康复治疗对于提高关节运动功能、稳定关节动力结构、以免关节再受损发挥着重大意义[3]。
分析本次研究结果,腘绳肌肌力、股四头肌、30度股内侧肌峰力矩均高于训练前及训练1个月时(P<0.05);同时训练3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训练前及训练1个月时(P<0.05)。说明等速肌力训练促使肌纤维募集率显著提高,将肌肉潜在收缩力予以调动,故而使得锻炼后的腘绳肌、股四头肌的肌群力量明显提高,另外,通过肌力牵张、本体感受、等长收缩训练膝关节四周肌肉,恢复了患者膝关节的肌力、稳定性,有效预防了关节松弛、肌肉萎缩以及前交叉韧带受损所引起的继发性膝关节损害。
总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行等速肌力训练的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腘绳肌、股四头肌的肌肉力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1] 章闻捷,叶祥明,张大威,等.腘绳肌等速离心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9) :805-809.
[2] 张明宇,张亮,郑江,等.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员等速肌力训练的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12):1080-1082.
[3] 吴博,张雷,庞文君,等.全身振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下肢运动控制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4) :42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