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适恰的教学情境,促发初中学生养成综合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2018-05-25万巧丽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水文河流黄河

万巧丽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关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生活体验,从已有的积累出发设计教学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利用问题与思维的结合点设计教学情境;利用技术手段设计教学情境。通过创设适恰的教学情境,促发学生进行综合思维,从而渐渐养成综合思维的意识和习惯,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关键词:教学情境:综合思维

地理综合思维的关键能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分析地理要素或事象的联系:二是分析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在地理课堂中,教师通过创设适恰的教学情境,促发学生从多视角、纵深性思考地理事象,渐渐养成良好的综合思维的意识和习惯。

一、激活生活体验,从已有的积累出发设计教学情境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生活更是他们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方式。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最熟悉最感兴趣的生活实践中领悟地理科学,更符合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例1:《黄河的水文特征》一节,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黄河上游段长度几乎占全程1/2。要了解它的特点,不妨背起行囊来一次“黄河上游之旅”。并提出活动要求:(1)按照老师设定的路线图完成“旅行”。(2)旅行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图,可借助教具,也可以查找课本资料。

用虚拟旅行的方式引领学生对黄河的水文特征进行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2:《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课,华北地区的老师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黄河与长江的水量:华北地区有黄河,但我们要喝长江水了。实施这么大规模的调水工程意味着黄河与长江在水量分配上有何不同呢?

通过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促发学生思考地理科学对生活的影响。

二、制造认知冲突。利用问题与思维的结合点设计教学情境

比較法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提出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促发学生深刻思考。

例如:《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节,让学生阅读《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学生通过目测分析就可以知道四条河流的年平均径流量大小;出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让学生分析四条河流的纬度位置有何不同?学生会发现:纬度位置较高的松花江年平均径流量高于纬度位置较低的黄河的年平均径流量。此时,学生就形成了认知冲突。这时,教师让学生阅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这样,学生对四条河流的纬度位置、干湿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理解河流“流量”这一水文特征。

三、利用技术手段设计教学情境

1.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能亲身观察到的地理事物景观是非常有限的,如果用语言表述,往往不够生动、形象,挂图又缺乏声音、动感。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音像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例如:《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节,开篇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九曲黄河万里沙”,“大江东去浪淘尽”等图片,并配以音乐和文字。欣赏结束后,结合生活经验,学生谈河流对人类的贡献。

强烈的视觉效应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来。

2.制作地理教具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黄河的水文特征》一节,通过地理学具,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习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教具:由透明板和底板构成。

(1)透明板:在透明板上提前画出黄河干流、支流,并且用三种不同颜色标注上、中、下游三个河段。

(2)底板:同比例尺的黄河流域地形图、阶梯分布图、干湿地区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行政区分布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偏好对“底板”进行自由选择,为个性化、差异化学习提供了良好契机。

3.应用思维导图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原有知识和新知识具有差异性,思维导图在二者之间建构一座桥梁,将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进一步延伸完善。

例如: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贯穿于《黄河的水文特征》整节课学习中,尤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更能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

猜你喜欢

水文河流黄河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黄河』
河流
水文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