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绘本阅读与小班幼儿交往能力

2018-05-25洪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班绘本小朋友

洪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而在幼儿园小班孩子中,却经常出现以下现象:

案例一:

入园已经3周了,大部分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可是,欣欣来到幼儿园还是不怎么开心:早上妈妈送欣欣到幼儿园后,她总是依依不舍的走进教室,然后静静的在座位上,一句话也没有。无论老师怎么引导,她都不說话,也不参加游戏,感觉她一直在压抑着自己,让自己不哭、不闹……

案例二:

快离园了,小宝贝们在老师带领下入厕解便了。突然,“哇”的一声,老师寻声望去,只见东东按住自己的手臂,大哭起来。“怎么了?宝贝。”“茜茜咬我!”老师掀起袖口一看,好大一圈牙印啊!把茜茜拉到一边,问她为什么要咬小朋友。茜茜却默不作声,很委屈的样。在老师的安抚下,茜茜指着电源开关终于说话了:“东东,开关…一”老师终于明白了:茜茜看见东东在玩电灯开关,情急之下就咬了他的手臂,其实是想告诉他,不能随便玩开关,危险,但茜茜却不知道怎么表达……

案例三:

娃娃家游戏中,丽丽、鹏鹏、晨晨正玩得高兴,突然,浩浩走过去,“夺”走了丽丽手中的“布娃娃”,丽丽连忙去抢回来,几个孩子扭成一团……

根据小班幼儿在交往中问题的分析,归纳出小班幼儿交往类型大概有以下几类:

(1)不愿交往型。有的幼儿不愿与人交往,如案例一的欣欣。即使在外面,也只是和大人在一起,不主动和小朋友玩,有的甚至同伴找到他时,也采取“回避态度”。

(2)不敢交往型。有的幼儿胆小、害羞,想与小朋友交往却不敢。比如,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却不敢主动去说。造成幼儿不敢交往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经历、经验或不自信。

(3)不会交往型。有的幼儿愿意交往,也敢交往,但是在交往中,却和小朋友争执较多,出现欺辱与被欺辱的现象。

小班幼儿年龄小,好动、好模仿、自我意识强。处于想交往但又不知道怎么交往的阶段,遇事容易冲动,解决问题动作为先。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与小朋友们快乐玩耍呢?根据小班幼儿模仿性强的特点,谈谈我通过绘本阅读对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

(1)创设宽松阅读环境,在角色游戏中学习交往语言与技能。《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纲要》还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开学初,在班级安静的角落里设置了温馨、快乐的图书阅读区,配上小桌子和小椅子,与其他区角隔离,有针对性的投放一些“交往”绘本故事。利用人园、区域活动等时间引导幼儿阅读,并把孩子们阅读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到阅读区里,对爱阅读的孩子进行表扬,从而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觉阅读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其次,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展“角色模仿活动”,比如小班语言游戏“到娃娃家做客”。通过游戏,孩子的语言能力和交往技能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2)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促进幼儿交往。班级集体阅读,丰富幼儿的支持性交往语言。入园不久,很多孩子还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来到幼儿园胆怯、不愿说话,甚至一个“问好”也不愿意。怎么办呢?我选取了一些绘本,通过故事让孩子模仿、鼓励说话。比如,绘本故事《早上好》:通过蛋蛋狼早上经历的一件小事,生动地描述了孩子情绪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并学习了词语“早上好,心情,糟糕……”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让孩子学习“是你*******吗?”等。当孩子们掌握了这些语言后,老师在一日生活中进行引导,慢慢的,孩子的语言不断积累,交往能力逐步提高。

孩子自主阅读,拓宽交往范围。只有孩子喜欢的,才是最好的。为了提高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在阅读区,我精选了一些故事性强、画面丰富、有针对性的绘本故事。

回忆绘本故事,解决幼儿间矛盾冲突。小班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比如案例二中的孩子,其实是想告诉小朋友,不能随便玩电源开关,但就是表达不出来,因此,用嘴咬了小朋友的手。从而,两个孩子之间出现了矛盾冲突。在这个时候,老师找一些故事中的类似的内容,引导幼儿学习或回顾,了解其中的解决方法,启发幼儿将该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通过故事,更容易让幼儿理解并模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家园共育,给孩子架起交往的桥梁。图书漂流活动,培养阅读能力,增进亲子感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小班孩子更多的表现出一种对父母的依赖。抓住这一特征,我们组织了“图书漂流活动”。通过爸爸妈妈讲故事、读图书,使幼儿能听懂故事,看懂画面;口齿清楚的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然后,利用早上的入园时间,让孩子分享自己的阅读。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与家长间的亲子感情,还培养了幼儿与人分享的好习惯。

挖掘交往机会,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当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交往语言和技能后,还需要跟同伴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交往能力的不断提高。一是组织家长带幼儿参加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春、秋游”活动等;二是鼓励家长自发组织幼儿交往活动。如同一小区的家庭能经常串门、组织同龄孩子的角色游戏等:三是支持家长为幼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创作机会。如带幼儿到亲戚家做客、邀请邻居小朋友到家里玩以及在超市付钱、购买图书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事实上,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只有坚持,充分尊重孩子的特点,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并与家长一起努力,才能有好的收获。

尤其小班孩子,他们的动作发展快,爱模仿,也是语言发展的—个快速时期,我们要让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应为他们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猜你喜欢

小班绘本小朋友
绘本
绘本
绘本
找茬儿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