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研究

2018-05-25杜慧

戏剧之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环境

【摘 要】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城镇发展就如同一辆加速列车,各种新的可能性都快速涌来,让我们觉得一切都会变得“快”而“大”。而很多都市年轻人却认为“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当今追求的是小巧、精致,并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舒缓而小,就是美的生活。 因此,“半农半X”居住模式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对“半农半X”居住模式”各有各的理解,但有许多人纷纷以此为切入点,积极倡导这种“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模式。无论实践的程度如何,体现出的都是人类对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向往。

【关键词】半农半X居住模式;生态环境;自然的建筑;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2-0090-02

一、“半农半X”居住模式概述

(一)半农半X的定义。“半农”这里指的是自己耕种土地,生产能够自给自足的粮食和蔬菜。不为五斗米去做自己不喜爱的工作,但又不想脱离社会,过隐居的生活,同时还需有足够的资金去生存。所谓“半X”,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本能。“X”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这也体现着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因为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喜欢做的事亦不同,所以被称为“X”。

在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已经有人在实践中找到并成功发展了十几年这样的生活方式。如今这种生活方式正跨越国界,向更广阔的地域传播。并成为新时代发展起来的最彻底的可持续绿色生态生活。

“一旦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热爱的工作,就会所向无敌。相反,如果找不到,对自己的生活相当不利。”虽然“路是人走出来的”,但要是眼前的路实在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也不妨勇敢地走向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从来不会让人空手而归,真正属于你的天赋,必然会找到开花结果之处。

(二)半农半X的由来。深入推敲后你将发现,这种耕读文化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我国最传统、最符合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绿色建筑就像一颗大树,扎根在自己的土壤中,扎根在丰厚的人文、自然资源中。只有立足本土文化的理性思考和创作,才能生發出多元化的绿色生态建筑。只有融入地景环境和地方特色的建筑,才能揭示出一座建筑本身的多元化。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之路才能向着康庄大道前进。

二、现今居住环境分析

(一)坚硬城市下的人性诉求。在大城市里样样俱全,人们似乎什么都不缺,长此以往,人们会因此而无法拥有独立自主的思考。实践“半农半X”居住模式生活方式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活用自己的天赋去造福社会的同时,也能够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是在竞争激烈的大时代里,幸福也是指日可待。

其实,农村、城镇都拥有自己的乡土能量,只要发掘出这股能量,便能将原本地方上的味道展现出来。真正实现复兴,并非导入外来的事物,而是必须去发掘被忽略的潜在东西,去寻找“X”。若是人工的农业复兴、城镇重划持续下去,也许我们将会失去原有的身份归属。

对于“半农半X”中的“X”,盐见先生还提到一个词——“使命多样性”,这也是当今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部分之一。中国有13亿人,也许就有13亿种使命甚至更多。虽然主流社会有关“成功”的定义较为狭窄,但是对于“半农半X”的实践者来说,找到并且完成属于自己的独特“使命”,应该就是“成功”的真正定义。

近年来,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的设计态度被反复提及,人们认为,还原实物的本来状态、返璞归真,是一个去符号化的过程和抵抗异化的手段。绿色生态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事实本身,更是一种自由精神。它能让我们跳出消费、资本的束缚,重新审视我们所生存的土地。

(二)倡导半农半X价值观的合理性。现今社会面临着种种问题,包括环境污染、温室效应、食物安全等。如果有人问,该如何在这样的时代生存下去,那么“半农半X”的生活或许将会是最理想的。加法的时代已过去,如今社会确实应该走向一个“减法时代”,人类应该秉着低能耗、可循环、可自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把传统的设计观念用现代技术性思维进行呈现。

三、“半农半X”居住模式的可行性

(一)“半农半X”居住模式产生的社会背景。土地制度是现今我们最担忧的一点,我们生活在一个居住土地国有制的大地上,不能跟国外比,因为土地私有,可尽情投入。土地不属于耕耘它的人,这片土地就不能完全算是坚实的、能够承载梦想的土地。只有接触到土地,人才能领悟并建立起和自然之间的正确关系。

崇敬生命,就会爱护自然,就会希望减少自己生活方式上对自然的掠夺,然后会发现,要低碳必先少欲。过自然、简单的生活,从过多的物质欲望里脱身,然后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

这里我们并非是想回到手工业社会,也不认为自给自足的生活就是什么都自己供给,这不切实际,并且占用过多的时间就难以去完成更高的学习。笔者认为这背离了简单生活的目的,而且完全自足的系统几乎就成了个封闭系统,就没有了交流与发展。

(二)半农的生活原则。在数年前,意大利的“慢食运动”新思潮和日本所推广的“地产地消”观念,为许多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也凝聚成一股打造新社会形态的力量。在“各自展示自我的社会”中,我们一面用自己的才能去贡献社会,一面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去实践个人的社会使命。而实现可持续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实践小规模的新型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展现每个人的X也就是志向。

四、“半农半X”居住模式在现今生活中的研究

(一)“半农半X”居住模式在实例中的运用。我们只要将寻找的目光放在感兴趣的事、认为重要的事,以及吸引我们的事上,似乎就可以归纳出“X”来。只要直视身边存在的事实,视野将会意外变得广阔。暂时离开充满人群、物质、资讯的地方,一旦置身于不同的世界当中,一直以来忽略或看不清的事物,都会变得鲜明起来;一直在探索的东西,往往会出乎意料接近。

笔者认为,在当今时代,更重要的是和大自然共存、和大自然和平相处的感觉和感受能力。在陕西省渭南市石家村有个叫“四季:一所房子”的建筑。这就是把传统与现代,把“半农和半X”相结合的新的建筑尝试,是一所现实的绿色生态住宅。这个建筑的内外空间都诠释了农村人的生活方式,内部设有庭院,整个房子围绕着庭院而建。多用途的屋顶不但提供了晒晾作物的空间,而且还可以在雨季时收集并储存雨水,以便在旱季时使用。另外,靠近庭院的猪圈和地下沼气可以为烧火做饭提供能量,厨房冒出来的炊烟可直接进入卧室的热炕,抵御了人们对外来商品和服务的日益依赖。同时建筑材料又是选用了新颖的混合型抗震材料,房屋结构是混凝土梁柱和胡基砖墙围护而成的。并且建筑外墙被镂空花砖墙包裹,不但保护了土墙,还为室内提供了遮阳庇荫的功效,从而拉近了传统和现代的距离,使人们既可以在农村的建筑中生活,又保障了现代办公的可能性。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明确看出,每个时代都有不同技术、文化和价值观,而绿色生态建筑是尊敬环境、融合环境,反映生态特点的。这都让它的后续建设更可持续和耐用,并且不丧失原有的自然风貌。

(二)现今“半农半X”居住模式分析研究。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家和居住环境都有清醒的认识。人们在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后,希望能够在享受醇正乡土气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设计所带来的便捷。可是我们发现,过多的设计会让整个规划显得不伦不类,我们需牢记自己是在改造自然乡土建筑,而不是简单实行农村城镇化。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美化环境、感动人心,而不是尝试炫耀设计本身。因为家不是物质财富的堆砌与炫耀,不是对舒适和便利的多度追求,而是构建高尚内心世界的基础。

好的环境应该是三分室内七分室外,如今人们之所以喜欢宅在家中,与室外环境日趋不适有一定关系,笔者认为,如果花更多时间、精力去改善和美化室外环境,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公共环境中。现代人不应该是自我封闭各顾各的,因为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社会,进步都离不开协同工作、沟通交流。虽然一个百余人的村落会给外界带来人烟稀少的印象,但是只要这群人坚持投身公共环境,始终保持沟通协作的精神,那么展现给别人的永远是年轻活力的另类乡村样貌,而“半农半X”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积极环境才得以发扬光大。

很多人认为,“半农半X”居住模式表现在建筑景观设计规划上,肯定带有简洁、绿色、节能等特质。确实如此,不管是在大的村落规划上,还是在小的建筑个体设计上,都应该秉持这样的思想。我们希望塑造外形简约、内在符合人们功能需求的建筑,并且考虑的不仅仅是室内,建筑周边的空间环境更为重要,做得好可以让人们更积极地走向室外空间。毕竟,家不仅仅是一栋建筑,加上周边的空间环境,才形成了我们现在人人向往拥有的人类家园。

绿色生态是从更宏观的环境与资源角度关注人类的生活,它不仅是建立一栋建筑,更是将建筑与环境、资源及人类活动紧密融为一体。在建造上需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

五、結语

幸福感不是用指标来衡量的,而是一种从个人意志和充足感中产生的类似内心精神一样的东西。因为未来不是按照设想去实现的,而是在需求和希冀的交织变化中创造出来的。所以很多事一旦开始就会变得很简单,踏出第一步却很艰难。只有不断变化、推翻出新,才能改变。所以未来的建筑师、设计师们,要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出新的作品,由此让不同的人产生出更多新的幸福感和对于所处环境的归属感。那么我们势必要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从更宏观的资源和环境角度去关注人们的生活,将绿色建筑、生态环境资源、人类活动有效融为一体。也许这才是设计绿色生态建筑真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日)隈研吾.自然的建筑[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2]邱继泽.住进好房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日)原研哉/阿部雅世.为什么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4](日)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杜慧.论未来概念建筑的人性化设计[J].科技风,2016.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生态环境
深圳市绿色建筑审查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