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大自然对真我的召唤
2018-05-25张晓
张晓
摘要:爱·摩·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的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探讨了面对爱情与社会规范,人应该如何选择的问题,是一部思想小说。小说中人物与大自然的几次接触大致勾勒出了主人公的思想发展历程,通过分析,也可体会出大自然对主人公聆听内心、发现真我、冲破羁绊、追求真爱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爱·摩·福斯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大自然;真我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爱·摩·福斯特两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旅行小说中的一部,但这部小说的关注点绝不仅限于旅行,正如许娅所说:“这两方面(人际关系和凝视活动)作为表达身份建构主题的两大途径,真正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从一部旅行日志发展成了一部思想小说。”(许娅 2012)身处“维多利亚时期自由主义末端”的福斯特向往自由,追求个性解放,不满于工业化社会及英国森严的等级观念对人的压抑与束缚。“福斯特屡次声言,他写作的目的是要使人们互相谅解以求得和谐一致,个人与个人,阶级与阶级均应如此。”(《看得见风景的房间》2007:3)他的作品自然会渗透这些观念,《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亦是如此。作者用平实幽默的笔调探索真实的人性,细节描写、象征手法運用的出神入化,含蓄委婉地暗示人物性格、感情及思想矛盾。以往的研究不乏对小说中各种意象如:音乐、壁画、地点等的关注,但小说中尤其第二部分中树林、池塘这些自然意象对人物的影响也有其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一、鸟语花香中爱的表达
每一位读者在读完小说的最后一页时应该都会长呼一口气,微笑着想:露西终于长大了。因为阅读过程恰似陪伴主人公成长的过程,然而所谓的“长大”并非身体上的长大成人,而是指露西打破上层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遵从内心及真我,勇敢追求爱情,捍卫真理的成长过程。在小说前19章,处于社会传统观念及自我认知矛盾中的露西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周围的环境、人们的眼光使她怀疑爱情是否是值得捍卫的真理,但生活中总会出现几次偶然,而有时恰恰是偶然事件会起到关键作用,促成必然。露西生活中的第一次偶然是在意大利大家郊游时发生的,意外的滑落使露西掉入一片紫罗兰的花海,恰巧乔治此时正独自身处这片花海之中,在他眼中“好像她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似的…花朵像一阵阵蓝色的波浪冲击着她的衣服,他们头顶上的树丛闭合着。”(《看得见风景的房间》2007:82)于是,她快步上前吻了她。这突如其来的偶遇是双方都没有料想到的,乔治上前去吻露西也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在这个大自然为他们营造的相对闭合性的空间内,大自然所象征的自由之声激发乔治勇敢表达内心的爱意,不再抑制自己的情感。乔治第二次吻露西是在风角的树林里,当时乔治、露西和塞西尔三人同行,称塞西尔返回去拿书之际,乔治又一次没有控制住吻了自己心爱的人,看似巧合,但正是树林中洋溢的自由之感给了乔治勇气,试想若是在房间内两人估计就回到尴尬矜持的状态了。
塞西尔是一个固守传统的上层人士,“富有中古遗风”(105)“像一座哥特式雕塑”,并且坚持禁欲主义,因此,即便与露西订婚后塞西尔也并没有做出什么亲密举动,直到两人走到夏街与风角间的小树林,在“神圣湖”旁,人内心的浪漫自然的被唤醒了,“她站在水塘边上,他望着她。用她刚才说的话,她穿得漂漂亮亮的,使他想起一朵光辉灿烂的花朵。”(129)平日里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此时似乎也失去了效力,当露西告诉塞西尔自己也在水塘洗澡,直到被发现引起轩然大波时,对他的描写是这样的“如果在其他场合,他很可能会感到震惊,因为迂腐的道德观念在他脑中是很根深蒂固的。可是现在,他一时热衷于迷恋新鲜空气,对露西的这种值得称赞的纯真感到欣慰。”(129)正是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吹散了堆积于塞西尔心头的道德桎梏,欣赏到人性的真善美,心中的爱意也在这时油然而生,以一种笨拙的方式与露西接吻,最终却以“他的金丝边眼镜从鼻梁上滑了下来,给紧压在两人之间”(131)而尴尬收尾。这次失败的体验是一次偶然,露西必定也体会到了,也许正是这次体验让乔治与塞西尔在露西心中形成对比,使她不可否认自己对乔治的爱。
二、雨后浅水中青春的释放
艾默森父子搬来夏街后,弗雷迪和毕比先生登门拜访,并和乔治相约三人一块去“神圣湖”游水。还是个孩子的弗雷迪,一开始便很兴奋,得意于这个自己从小嬉戏游玩的水塘,很是开心。而另外两位则不然,性格内敛且已是成人的乔治对水塘满不在意、无动于衷,跳入神圣世界后“似乎他是一尊雕像,而水塘则是一桶肥皂泡沫”。(157)毕比先生作为长者且身为这一教区的牧师,一直站在旁边,并没有打算下水。
然而,站在水塘边缘的乔治,一不小心跌了进去,与水塘亲密接触后终于肯定到:“水是不错。”(157)毕比先生受到弗雷迪的再三邀请,并且注意到周围没有教区居民,四周拔地而起的苍松将他们与日常生活的世界隔离开来,剩下的只有水、天、常青树和风,终于抵抗不住诱惑,毕比先生也加入了他们,于是,三位男士正式开始了今天的游水。这不过是普普通通的水,但是“不知怎的,他们身上起了一种变化,都忘却了意大利、植物学与命运,”(158)只在乎当下的乐趣。与新邻居还不太熟悉,毕比先生和弗雷迪“带着几分恭敬用水泼起乔治来,”(158)就这样乔治“身上所有的青春活力都迸发出来了,”(158)他不再是那个不苟言笑的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也展示出自己活泼好动、易于接近、滑稽有趣的一面,毕比先生也抛开社会规约对牧师的期待,返老还童般地与两个年轻人打成一片。三个人不再有任何的拘束,互相追赶投掷,“他们在阳光下赛起跑来,”(158)“他们泡在水里是图凉快,”(158)“他们装作印第安人在柳叶菜和羊齿丛里玩,”(158)完全抛开了生活中的礼数规矩,读者似乎也陪他们玩了个痛快,正如福斯特本人总结道:
那是一次对热血和放松了的意志的召唤,是一次转瞬即逝而影响却没有消逝的祝福,是一股神圣的力量,是一道具有魔力的符咒,是一次青春的短暂的圣餐。(161)
三、“神圣湖”畔的聆听
大自然是如此的真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身处其中的人们似乎也能感受到这种力量,不再自欺欺人,真诚的聆听内心的声音。之前露西在和塞西尔谈到老艾默森时谎称对方的姓氏为哈里斯,而在两人从水塘离开时,塞西尔期待露西讲一些内心深处的话,露西似乎很突兀的说道:“他的姓氏是艾默森,不是哈里斯。”(131)这句话在塞西尔听来似乎不着边际,没有缘由,但却是露西非常在意的事情,因为这与她内心深处真正爱的人有关,水塘边塞西尔尴尬的一吻让露西想起了紫罗兰花海中乔治猝不及防的一吻,她又一次感受到内心真正的律动,在自己挚爱的“神圣湖”旁,她无法忽视内心的声音,她必须告诉塞西尔自己认识一对叫艾默森的父子,而“这正是他们之间的一次最亲密的谈话。”(131)
同样,乔治也在阳光明媚、流水潺潺的自然中清楚的明白了自己的内心,以前虽然他爱露西,但在得知露西要结婚的消息后便打算放弃了,直到他们在树林中再次相遇,乔治坦言:“可是在阳光明媚、流水潺潺的环境里我又遇见了你。你从林子里走出来时,我明白除了你,其他一切我都无所谓。我就叫起来。我要活下去,要获得给我幸福的机遇。”至此,大自然完成了它的使命,只等露西冲破内心的藩篱,打开窗户,看见风景。
四、结语
福斯特将人物完全置于大自然中的情节设置虽然不太多,但却在情节发展及主人公心理成长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一一梳理,便会发现正是这几次偶然事件促使主人公得以聆听内心的声音、正视自我、勇敢的表达爱意,也正是大自然的召唤下,人性的真善美才获得认可,不至于再次泯灭于压抑人性的道德桎梏与传统规约之中。
参考文献:
[1]许娅.从乔托壁画到自然风光——《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游客凝视和身份建构[J].外国文学,2012(3).
[2]爱·摩·福斯特著:巫漪云译.《看得见风景的房间》[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3]朱静.景中节奏——爱·摩·福斯特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节奏运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1.
[4]陈晨.论爱·摩·福斯特小说的象征手法[D].上海師范大学,2014.
[5]赵莉,滕飞.《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音乐的象征意义[J].北方文学,2012(1).
[6]张福勇,张娜.挣脱羁绊,追求真我——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对真我的追求[J].外语研究,2011(6).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