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约翰·汤姆逊的三峡影像考

2018-05-25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汤姆逊三峡摄影

(三峡人文艺术中心,湖北宜昌 443000)

摄影术从西方传入东方,多由传教士、报道者、旅行者、官员及家属携带而至。

关于中国摄影之源流,胡志川、马运增主编的《中国摄影史1840—1937》曾以“摄影技术的传入”“中国最早的摄影者”为研究节点,进行过阐述。早期在中国活动的外国摄影家在中国摄影初创时期为传播摄影技术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逊与于勒·埃及尔、费利斯·比特、弥尔顿·米勒一道成为中国摄影史上绕不开的人物。

国人关于约翰·汤姆逊的研究集中在他所记录的晚清时期的中国影像。近年来汤姆逊在中国广东、浙江、福建、海南以及北京、内蒙一带的历史影像多有发掘,因他在这些地区辗转游历时间相对较长,传承于世的摄影图像居多,故而令汤姆逊曾经艰难历行的长江三峡影像之旅成为一段深藏难知的陈年旧事。当古老的三峡因水电工程的兴建而在新世纪之初发生了沧海桑田之巨变的当下,再观汤姆逊一百多年前的三峡旧影,其人其作意义凸显。

1867年10月,约翰·汤姆逊踏入中国香港,这是他摄影生涯当中闻名于世的“中国之旅”之发韧。汤姆逊先后在广东、澳门、台湾、天津、北京、福建等地游历拍摄,1871年10月,他抵达上海。经过充分的准备,汤姆逊自长江逆流而上,从湖北西部乘船进入四川,三峡是他的必经通道。在此期间,汤姆逊被雄奇险峻的峡江自然地理和繁芜粗砺的民间生活深深震撼,一路拍摄留下了关于长江三峡的最早的一批历史影像。

一、汤姆逊镜头里的中国

(一) 汤姆逊其人

约翰·汤姆逊(1837—1921),出生于苏格兰烟草商人家庭。15岁左右,他就在光学仪器厂里当学徒,随后在一所学院艺术系的夜校班学习,此间掌握摄影术,拿到了“自然摄影熟练证书”。汤姆逊在其兄的引领下来到新加坡,并在此创办了一家照相馆。那个时期,汤姆逊以拍摄人像为主业,但籍此接触到很多欧洲人。这些人的远东游历带动了汤姆逊探究东方神秘王国的强烈兴趣。他先后去过锡兰、印度,甚至还将自己的照相馆移位到泰国,并成为第一个为吴哥窟拍照的摄影师。

1872年秋,汤姆逊完成自己耗时十月的中国长江之旅。他回到英国,并拍摄了伦敦底层的人民。1873年,汤姆逊出版了《福州与闽江》(Foochow and the River Min),1873—1874年,汤姆逊继续推出他的第二本中国摄影专集——《中国与中国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1877年,汤姆逊与阿道夫·史密斯(Adolphe Smish)联合出版摄影著作——《伦敦的街头生活》(Street Life in London)。该著作通过影像率先反映了城市下层社会人物,也直接促成了汤姆逊在世界纪实摄影领域的先驱地位。

1879年,汤姆逊成为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1881年,维多利亚女王指定汤姆逊为御用摄影师。1898年,汤姆逊推出第三本中国摄影著作《镜头前的中国》(Through China with a Camera)。1921年10月,汤姆逊因心脏病突发而辞世。

(二) 汤姆逊的摄影史学研究

汤姆逊以其广泛的世界游历与拍摄、丰厚而拔萃的摄影作品、一生长达 48年的摄影生涯,被公认为纪实摄影领域的先驱[1]。汤姆逊在中国的摄影实践,遍布长江南北,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海南、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厦门、福州、宜昌、烟台、宁波等大中城市。在他的摄影底版中,显影的不仅有晚清政府达官贵人如恭亲王奕䜣、重臣李鸿章、兵部尚书沈桂芬、数学家李善兰等显要人物,也包括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以及当时中国铁路、水运建设的景象,对晚清社会民间阶层亦有深入摄猎。

汤姆逊以《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为代表的系列摄影著作奠定了约翰·汤姆逊在世界摄影史上的地位,他被称为摄影界的“马可·波罗”。可是长时间里,关于汤姆逊的中国摄影研究没有实质性展开。新世纪前十年,《中国摄影报》首次专版发表了汤姆逊的福州及闽江摄影研究专题,随后有多家媒体开始关注汤姆逊的中国摄影历程。2009年4月16日,《晚清碎影——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摄影展首次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摄影展展示了汤姆逊拍摄的148幅珍贵的中国晚清摄影作品,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北京、福建和广东地区的风景、人物、建筑、家居生活和街景。展览组织者姚詠蓓女士说:“我非常高兴能将约翰·汤姆逊精妙的摄影作品带回中国,让我们的同胞分享历史的精彩瞬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往往是负面的,但是约翰·汤姆逊的摄影作品却有力地捕捉到了当时的中国那种不为人知的美和活力。”[2]中国摄影史学界对汤姆逊的关注明显增强,该展览随后到美国、瑞典开展,关于汤姆逊的同名著作相继问世。但是在这些摄影活动与著作中,关于汤姆逊在中国北部以及东南沿海的摄影历程撰述较多,而关于他在长江的游历、进入三峡拍摄的研究极少涉及,三峡文化领域对于汤姆逊的三峡摄影研究较缺乏。

二、光影镌刻长江三峡

(一)汤姆逊的三峡摄影经历

1872年2月5日,汤姆逊一行抵达湖北宜昌。他们将在武汉雇用的船留在宜昌,另外找了一艘由24名船工组成的船只于2月7日进入西陵峡谷。这一天,正好是中国的除夕。船只曾在峡江右岸的黄陵庙歇息。2月9日,他们来到兵书宝剑峡。汤姆逊在他的著作中写道:“这里的景象比我们之前经过的任何地方都要壮观。”(图 1)在青滩,汤姆逊专门为这道异常凶险的滩阻拍摄了两幅画面。“第一张上面我们对这段峡谷的入口有了一个总体的观览,岸上的村庄就是青滩。急流就位于村子的脚下,在我们那艘张着帆的船的上面一点。”汤姆逊在当地村民的不理解甚至是朝他抵制性地扔东西的情况下,快速地拍摄了青滩急流的画面。“这道急流是整个扬子江上游最壮观的景象之一。江水从隘口间流出的时候还显得很平静,突然它就像一个光亮的玻璃圆柱向下弯去,直落八到十英尺,旋起一道道浪花,咆哮着奔流而下。在这个季节,各种各样的暗礁增添了拍摄这道急流的危险……我们在这里雇了50名纤夫,用来帮助我们的船越过急流。这里的水流速度估计有八节……”

图1 西陵峡

图2 青滩

在汤姆逊拍摄的三峡图片中,完整地交代了青滩的地理面貌。其中一幅全景(图2),以干净利落的横断面式封闭构图,将汹涌咆哮的险滩急流置于画面的中央,急流如银链一般涮过江面,与寄居在画面右下隅的4只木船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而那只横停于画面正中的黑色大木船儿孤立无援地伸着高高的桅杆,恰到好处地打破了空无一物的长江江面,这一竖多横的矛盾交汇,似乎正在喻示青滩天堑剑拔弩张的特殊环境。汤姆逊在很短的时间里,抢拍到这张图像,结像却异常扎实,这些待行的船只上的人物历历可辩。

汤姆逊乘船继续西进,经过归州,在靠近湖北边城——巴东的地方,他们发现了很多当地人在开采煤矿。他用多幅照片连续性地记录了这里的百姓开采黑煤的实景,并辅以详细的文字描述。2月18日早上,汤姆逊一行进入了巫峡。“江水在这里十分平静,峡谷入口处跃入我们眼帘的或许是这一路上最美的景色。重峦叠嶂,高耸入云,前方最远处的山峰就像一颗切割过的蓝宝石,雪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悬崖和峭壁的颜色渐渐变深,直到与近处醒目的光影融为一色。”[3]

汤姆逊先后用竖画幅与横画幅拍摄了巫峡的不二景致。他用文字记录到,峡江高峰上还垫着厚厚的积雪,天幕已开,薄云在翻飞,嵯峨的岩石沉默无语,江流有声,可以清晰地看见它们滑走后留下一道道亮白的身影。虽然画面中空无一人,但是如此严谨端庄的构图,将石、水、山及天空规整有序地定影下来,一分不多,一厘也不少,摄影术之逼真质感在这种静若止水的画面中流淌出一股不忍触碰的庄严(图3)。而在他的著作里,标号为51的这幅作品,正是巫峡东口——官渡口的远景图像。长江江面,因为左右岸的拥堵,在画面中仿佛成了一块温顺而宁静的大湖泊。镜子般的湖面倒映着官渡口两岸的山际线,影调由淡及深,再化为幽远相溶,与苍穹相映成景(图4)。

图3 巫峡

图4 官渡口

(二)汤姆逊的三峡摄影作为辩析

1.汤姆逊并非全程穿越长江三峡

1872年1月20日,汤姆逊一行从汉口开始了他们新的航程。在《从汉口到巫峡》的文字记载中,汤姆逊讲道:“很幸运有两位美国绅士与我同行。”他们在汉口雇了两条本地船,一路向西,直抵三峡东口的宜昌。一路上,又遇到雪天,行程并不快速。2月5日,汤姆逊看见了宜昌塔并打量了宜昌城。他们将船留在了宜昌,另雇快船准备入峡前往四川的夔州府。真正出发的时间已是2月7日,几个小时后他们进入西陵峡。2月8日是中国农历除夕,天降大雪,他们路过黄陵庙,闯过青滩到达归州。直到2月18日,方才进入巫峡。穿越巫峡后,他们抵达了四川省的巫山县。本来计划继续西行到达夔州府,他们乘坐的木船艰难地突破漩涡的袭击,但恶劣的沙暴天气使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长江之行中止,从巫山折返回到长江下游。故而,汤姆逊的三峡之行尚不完整,他的镜头中关于瞿塘峡的影像遗憾地缺失。

2.汤姆逊采用胶棉湿版照相工艺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正式面世时,汤姆逊才两岁。然而,汤姆逊却是使用的发明于1851年的胶棉湿版照相工艺,并将它发挥到了一个时代的极致。湿版工艺也叫“火棉胶湿版工艺”,由英国摄影师 F.S.阿彻发明,它不同于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法,而是用酒精将玻璃底版清洗干燥后,将棉花纤维溶于硝酸或硫酸,获得火棉,再将其溶于酒精和乙醚的混合液中,形成胶状液体(火棉胶),涂在玻璃板上。玻璃版浸在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用于感光的碘化银,摄影师可根据现场光线情况进行1~15秒左右的曝光从而获得可以印制照片的底版。因其拍摄过程中玻璃底板一直处于湿的状态,故得此名[4]。胶棉湿版照相工艺降低了曝光时间和摄影的成本,生成的影像也更加清晰锐利,因此迅速取代了银版摄影术和卡罗版法等工艺。正如汤姆逊所说:“火胶棉湿版法的底版影像细节纤毫毕现,过渡自然,冲印出的照片质量更是任何现有技术所无法超越的。”

1871年4月,汤姆逊从台湾回到香港,卖掉那个以拍摄人像为主业的照相馆,花大价钱添置了玻璃底版、显影定影液等材料重返中国内陆。在他的中国拍摄行旅中,用数个木头箱子来装玻璃底片,包括14英寸的小版,亦有20 cm*25 cm的大规格底版。最大的箱子装满底片后,非得四个人才能抬得动。不过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穿越了古老的三峡峡谷,连同在山东、河北、天津、上海等地共计拍摄数以千计的玻璃底片,汤姆逊精挑细选出1200块带回了英国。在他关于中国的著作里,多次写到雇用人力来搬运帐篷、摄影物质。《镜头前的旧中国》的序言里,汤姆逊还特别道明:他的全部底版都是用湿胶棉方法冲洗的。

3.关于作品里的那些人物

时下各类传媒特别是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的兴盛,极大地便利了历史影像的传播。而不少媒介在选编长江三峡的历史影像时,摘编到汤姆逊的部分作品。这当中,有两幅作品频频出现,却并非在三峡区间拍摄,人物的身份常有讹误。如汤姆逊在《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第三册中的自述,他们乘船从汉口驶向宜昌,随后在宜昌换乘新租乘的船只,并雇用了24名新船员,因为他们更适应三峡艰险的航运条件。这幅常被视为三峡纤夫的图片(图 5)正是汤姆逊一行在汉口与宜昌之间的长江中游路途中所摄,其反映的是船员正在吃早饭。而汤姆逊进入西陵峡所乘坐的船只并不是这一条,所谓三峡的纤夫也不是这幅画面中的形象了。

图5 长江中游,船员在吃早饭

图6 长江中游,翻译张先生

在漫长的长江中游航行中,汤姆逊曾用整饬的构图精确地抓拍了一幅旅客站在舱前远眺水面的图像,其右侧两名男子肃立观望(图6)。此作亦被误为拍摄的是三峡百姓,但根据其在著作中对应的文字描述以及图像靠前的序号,其内容记载的是汤姆逊在长江中游区间的航行片断,图中主角是他们的翻译张先生,最左边的男子是一名船工,张先生的右侧是宁波仆人,此时的船只尚行进在湖南境内。

三、汤姆逊之摄影造就的三峡含义

(一)汤姆逊是第一位深入中国内地内河进行深入拍摄的西方摄影师,自然也是真正意义上拍摄长江三峡的摄影先行者

在汤姆逊之前,英国军官汤马斯·莱特·布莱克斯顿(Wright Wright Black Houstton)曾于1961年,组织了一次针对中国扬子江上游的探险活动。布莱克斯顿同样是逆长江而上,经过湖北宜昌进入三峡区域,最远行至四川省宜宾市。布莱克斯顿根据自身亲历,绘制了从武汉到屏山县的长江河道地图并于1861年发表,次年获得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颁发的皇家勋章。但是,在布莱克斯顿于1862年出版的著作《在扬子江度过的五个月》(Five months after the Yangtze River)中,却没有见到摄影照片,而是采用了系列关于牛肝峡、巫山峡等的绘图[5]。

1868年1月,英国旅行家汤马斯·库柏(Thomas Cooper)从汉口出发,经宜昌而入三峡。1871年,他在个人著作《一位穿插袍扎辫子的商业先行者的旅程》(The journey of a business pioneer with a robe and braids)中,以详尽的笔墨叙述了他们在三峡的不平坦旅程,还用绘图配插了《背运茶砖的苦力》等,但是摄影图像缺失。1869年4月,英国外交官、博物学家罗伯特·斯文豪(Robert Sven Howe)和英国皇家海军测量人员集体乘坐炮舰“负鼠号”经沙市抵达宜昌,目的是探察扬子江上的贸易情况。在他们的成果《斯文豪扬子江上游考察报告》中,摄影图像依然缺失。

1870年,美国地质学家和探险家拉斐尔·庞培理(Rafael Pang Peili)出版的《横跨美洲和亚洲》(Across America and Asia)里,记载了他的一次私人探险活动——扬子江计划。虽然他到达了四川的夔州(即奉节县),但是依然没有摄影照片。这种局面一直维持着,直到汤姆逊的出现。

汤姆逊对中国的执念,使得他战胜了无数的困难与干扰,专注于用影像来凝固一个视觉图像世界里前所未有的特殊场域——中国长江三峡,更难得的是,汤姆逊的三峡影像通过扎实的印制与出版发行获得了空前的传播,因而他的拍摄实践与摄影成果共同奠定了自身在世界摄影史的至高地位[6]。

(二)汤姆逊是第一位在西方出版著作并大量使用摄影作品介绍长江三峡的西方摄影师

1872年,汤姆逊回到英国整理付梓他在中国的拍摄所得。先后出版了第一次在广东游历的图书《北江景色》《福州与岷江》《中国和中国人照片影像》《镜头前的旧中国》等。

《中国和中国人影像》给汤姆逊带来了巨大声誉。该书四册一套,每册24页,共计96个页面。他在每个页面上安排了摄影作品,大部分页面上多达4幅,每个页面前附有作品的文字说明。当时,欧洲人对于中国的认识与了解还停留在中世纪及东部沿海局部地带,而这一次,因为如此众多而扎实的影像,再现了古老东方大帝国的各色人等、各种民间场景,汤姆逊在书中坚定地以为:“这就是真实存在的中国”。《中国和中国人影像》第一册内容是香港、广州、台湾,第二册内容包括台湾、广州、潮汕、汕头、福州、厦门,第三册即是他的长江之行,直至三峡和四川东部境内,第四册主要内容为北京。这套图书的前两册发行了600册,后两册发行了750册,发行对象主要是当时从事英中贸易的商人和中国物品收藏家[7]。

“我对这本书最初的设想,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照片来展现中国和她的人民,她的艺术、习俗,各地的风土人情,我希望能将我在这个国家的所见所闻如实地传递给我的读者。怀着这样的目的,我让照相机成为我旅行中自始至终的伙伴,感谢它忠实地保存了我见到的景象,以及我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3]9“用照片为一本游记做插图是一种新的尝试,不多年以前照片还是不易保存而且难以翻印的,但现在的技术已经大为进步了,我们可以用同样的设备将照片复制多份,用印制版画的材料将它们印刷出来。我相信这种尝试能取得成功,而且我希望这种工艺也会被应用到其他旅行家的著作里,因为照片的直观和真实能把书中的场景带到读者触手可及的眼前。”[3]10-11汤姆逊的成就,缘于他自身的省察并将先进的理念付诸行动,当然他并没有想到百年之后,这一条世界著名的江河因为水电工程的建设而发生巨变,后人感念他将长江三峡的真实形貌通过早期的摄影术刻录并能通过著作出版的方式固化下来,传入世界的另一个半球,成为现世高雅的影像作品与珍稀的视觉文献。

(三)汤姆逊的三峡摄影带着典型的商业考察与纪实摄影特征

汤姆逊的三峡之旅显然不是游山玩水。需注意到,19世纪的英国正积极推行海外扩张,其后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中英《天津条约》的签订,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之地。巨大的商业机会与利益,刺激了包括汤姆逊在内的众多英国青年。1866年,汤姆逊的东方游历令自身被推选至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但是这并不是纯粹的学术身份,而是与英帝国的殖民行动搅和到一起的。汤姆逊本人似乎更乐意在探险家与摄影师两个身份当中选择前者。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第三册关于三峡的章节当中,汤姆逊一连编选了自己在宜昌峡、靠近巴东等地拍摄的洞屋、矿工、煤砖等景角,直接明证了他的观察,强化了他的探寻目的。他甚至用文字详细地记录了他在峡江沿途的所见、所想。“在所有可能的地方,岩石表面稀薄的土壤都被刮取下来种上了庄稼和蔬菜,终日精心照料,长大直至长成。这真的是从石头里面要面包。”[3]415“扬子江上的任何一道急流都能被跨越,蒸汽动力完全可以被用在这里……当这条江向蒸汽航行和外国贸易开放的时候,大胆而科学的技术必将出现,实现这一可以企及的目标。”[3]423“在一些地方常能见到中国人储存木材和秸秆作为冬天的燃料,而在他们的脚下就有数不清的煤等着被利用。如此广大的煤田将会构成未来中国强大的基础,当然,前提是蒸汽动力被用来帮助开发内陆的矿产资源。”[3]426-427摄影术的本体功能,在此获得了空前的发挥,影像更加接近现实生活的真实——这令时人对影像所揭示的内容深信不疑。汤姆逊的长江之行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次对于中国江河的资源考察,其扎实的摄影技艺正是将这一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现状进行了准确的视觉描绘,一举替代了往日文字描写的虚弱。汤姆逊的影像直接影响到这套图书的受众——那些怀抱着东方淘金致富美梦的欧洲公民。

所以,汤姆逊的十年中国摄影历程不仅成就了自身,也直接或间接地支撑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殖民利益,其作品的丰富生动与摄影动因和目的的复杂相互交织,构成了这位三峡摄影先行者的别样传奇。

参考文献:

[1] 南无哀.东方照相记:近代以来西方重要摄影家在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2] 新浪尚品.“晚清碎影 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摄影展[EB/OL].(2009-04-15)[2017-12-16].http://style.sina.com.cn/news/2009-04-15/155438990_2.shtml

[3] 约翰·汤姆逊.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 王景堂,等.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5.

[5] 李亚隆.20世纪之交的三峡宜昌[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

[6] 约翰・汤姆森.镜头前的旧中国:约翰·汤姆森游记[M].杨博仁,陈宪平,译.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

[7] 杨植峰.商国的残影——西洋涉华珍藏收藏[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汤姆逊三峡摄影
机智的汤姆逊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狙击手的誓言
想要照相不容易
春到三峡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无花果香溢三峡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