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质量的阅读

2018-05-25文丨张全林

遵义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读物国民网络空间

文丨 张全林

“世界读书日”刚过。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报告发现,虽然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加总不及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的一半。

在信息技术的催化之下,人们阅读方式出现多样性乃势之必然。电子读物的兴起,必然相对冲击纸质读物的阅读量。如今,“低头族”随处可见,电脑阅读基本普及,干净又便捷,肯定要把一部分手捧书本的人拉过去。看电子读物的人多了,占用时间长了,读书籍报刊的人难免相应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纸质图书的存在价值打折扣了。电子读物有便捷的优势,适合喜爱心灵鸡汤者的口味,属快餐之类的美食;纸质书适合研究性、比较性阅读,属于做学问大餐的人们。

毋庸置疑,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国民阅读的一个重要方式,对阅读人口普及、阅读率提升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如手机阅读、互联网阅读,在覆盖农村和边远地区读者方面,功不可没。在人口占比大的农村,读纸质书受诸多条件限制。发达地区农村有农家书屋、乡村图书室,而在欠发达地区,可能就没有相关设施,即使有,很多也是有其名无其实,难以发挥作用。而网络的覆盖,却比图书覆盖要先行一步,数字阅读正好弥补了纸质图书的欠缺。

当然,数字阅读存在碎片化问题,带有泛娱乐化现象,当下甚至还有不少低俗内容,有一定负面作用。但这是一个网络治理和内容建设问题,而不能归罪于数字化阅读。互联网上,那些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内容,也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那些淫秽与低俗的东西,并非数字阅读的固有属性,而应归因为网络空间的治理问题。

数字阅读由于终端的不同,数字阅读的功能也有区别。手机因和互联网实时连接且屏幕小,便于进行信息浏览和碎片化阅读;电子书阅读器则能够实现专业的阅读和系统化知识学习。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阅读需求,需要不同的数字化终端来满足。只有抓住数字阅读的不同特点,强化内容建设,才能促进数字阅读健康持续发展,以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

当下,需要担心的不是纸质媒介阅读时间整体长短问题,而是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解决数字阅读的鱼龙混杂的难题。根据网民移动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创新网络内容建设,用积极向上的内容占领数字阅读阵地,让网民读起来方便、学起来贴心窝长精神,才是顺时应势的选择。

猜你喜欢

读物国民网络空间
一直难忘
高地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中国城市运营 地产首脑读物 房地产导刊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网络空间“云作战”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