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安排
2018-05-24李晓丹
李晓丹
内容摘要:《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无论是它的思想内容还是艺术价值,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言,有一定帮助性。本文试图从思辨读写的角度,探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 核心素养
一.教学设想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小说以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日常生活为叙事脉络,以宝、黛、钗三人爱情故事为主线,集中反映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社会中不同阶级的矛盾斗争,揭露封建专制的黑暗,以及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发展规律。对于高中生而言,这是一部值得深入阅读的经典作品。
《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从问世至今一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内容上,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探索。艺术上,虚实结合的相互交映,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草蛇灰线的叙事特征等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因此,依据文本特征、学生发展需要,笔者设想了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小说类整本书阅读方法。2.把握小说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3.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探究小说人物和主题。
二.教学准备
(一)版本选择
关于《红楼梦》版本问题十分复杂,其版本现已达到一百七十多余种。总体看,一种是手抄系统,一种是排印系统。手抄本包括:甲戌本、已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等;排印本有:程甲本、程乙本、东观阁本等。手抄板由于错误多,质量差,所以影响范围小。而在排印版中最主要的是程甲本和程乙本。在清代,程甲本流传最广泛,到二十世纪后胡适先生以“程乙本”为底本校对出版“亚东本”。建国后,作家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也以“程乙本”为底本首次出版,从此,在红学界,程乙本要比程甲本的影响广泛。因此,在《红楼梦》版本选择上推荐学生阅读以“程乙本”为底本的《红楼梦》(1982年人民文学社出版)。
(二)参考资料
1.参考书籍
《红楼梦》反映是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现在所处的时代一定的距离感,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挑选一些参考书籍或者文章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小说内容。笔者依据自己的阅读范围挑选帮助学生理解《红楼梦》的参考书籍,并将它们分为以下几类:
1.作者:《曹雪芹传》,周汝昌著,东方出版社,2010年11月1日出版。
2.清朝历史:《简明清史》,戴逸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清史新考》,王锺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学者评论:《红楼艺术的魅力》周汝昌著,作家出版社2006年出版。《浮生若梦:〈红楼梦〉的前世今生》,胡适,王国维等著,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出版。
这些参考书籍仅作为阅读《红楼梦》的辅助材料,可根据阅读目标和阅读任务选择性阅读即可。
2.影像资料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由王扶林先生導演,欧阳奋强,陈晓旭主演。
三.教学安排
因为《红楼梦》小说涵盖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服饰、园林等多个方面,所以需要教师依据阅读目标和阅读任务进行侧重点阅读。建议利用一学期教学时长(教师也可可根据实际教学实际灵活调整时间),每周抽出1-2节进行交流探讨,教学时间建议放在高二进行。
四.教学策略
(一)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泛读是指学生在利用课余时间先把小说大致浏览一遍,掌握小说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人物关系,不要求学生过多进行细致阅读。对于文章中重要情节片断,则要展开细致的阅读。如教师根据《红楼梦》中重点情节整理故事标题,例如香菱学诗、黛玉焚稿等,有针对性进行第二次阅读,通过口头叙述、作业等方式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因果关系,整理红楼故事。之所以采用泛读加精读这样教学方式,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第一遍的泛读全文,是让学生从整体把握全文叙事脉络,在了解大致叙事脉络的基础上进行精读课文的重点段落,最后通过课堂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小说思想内涵进行深层次阅读。
(二)整理读书报告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按时总结自己的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应包含:提出困惑、整理专家学者点评以及读书心得体会。这样,就为接下来课堂讨论作了很好铺垫,课上交流讨论必须是在学生深层阅读和充分思考下进行的,只有这样,讨论交流才能发挥应有效果。
(三)课堂的讨论交流
在课堂讨论交流环节中,学生是交流讨论主体,而教师始终在课堂交流中始终起着管理和组织的作用。讨论交流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在看书中的困惑,然后每个小组挑选一个最有价值或讨论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引导全班学生思考黑板上的问题,挑选普遍、共性问题进行讨论。
3.对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一起交流探讨。
整个讨论环节都是围绕学生问题展开的,教师作为一个平等交流者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只有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才进行引导。
虽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一到两个较为关键点问题,但高中生经过初中三年和高中一年的学习,他们能够发现小说中较为关键的问题,所以教师只需在课上对于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即可。对于那些学生没有提出小说中涉及的关键性问题,教师可在课堂讨论中根据教师实际情况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课堂讨论内容也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形象的塑造。如以周瑞送宫花这一情节展开,将宝钗的淡雅冷峻、黛玉敏感多疑、贾琏夫妇的虚伪狡猾的性格特点自然而然流露出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从事件把握任人物性格特征。
2.情节设置的相似。如《红楼梦》中所写元宵佳节总是与离愁相联系,如甄家在元宵节时丢失小女,后遭遇大火,以及后来元妃省亲也是在元宵佳节时,两个元宵节有何相似之处呢?
3.典型的环境描写。如在第三回中通过黛玉视角将贾府奢华生活景象,你从中能体会到当时贾府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吗?如写潇湘馆周围有千百竿翠竹相伴,翠竹在文学上象征着什么品质?又与黛玉性格特点有什么相似之处?
无论是从哪个方面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一定要透过文章表层文字渗到文章的深层寓意,这样的讨论才能起到实质作用。
(四)讀写结合
课堂有很多问题是值得学生课下继续思考的。受课堂时间和空间限制,课堂上会遗留一些没有完成或者没有讨论尽兴的问题。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这些遗留问题,以写作方式指导学生课下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如对潇湘馆周围翠竹的品质,来探究林黛玉性格中的文化内涵,如作者以黛玉视角描写了贾府奢华富贵的生活环境,由此可以引出《红楼梦》中对园林文化的研究、对服装文化的赏析等。这些话题写作一定是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讨论之后进行的,这样才会促使他们对《红楼梦》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
(五)延伸阅读
《红楼梦》与经典文学作品相比较,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首先是思想倾向的上的比较。《红楼梦》打破以往小说团圆式的结局,体现了深刻的命运悲剧。其次是在爱情问题上对比,它改变了自《西厢记》以来才子配佳人的圆满结局,提出了以共同的价值观作为爱情基础的观点。同时,《红楼梦》提高了女性的地位,打破传统小说对女性的歧视,如《西游记》中将女性化作妖魔鬼怪,《三国演义》中的女生常常是被沦为政治交易工具等,而在《红楼梦》中却是以女性为中心,塑造一大批具有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如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等。最后,从小说结构看,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单线的小说结构,《红楼梦》采用的是网状结构,将错综复杂的大小事件有条不紊进行着。这也是《红楼梦》与其他小说相比最为明显特征之一。总之,《红楼梦》的延伸阅读是需要教师在整体把握同类作品的基础之上,能够对《红楼梦》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将这些延伸性知识渗透到平时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拓展发散性思维。
总之,整本书阅读教学关键在于教师作用。一方面,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前,教师要先读整本书,要对阅读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对作品有浅到深进行阅读。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作用,才能是实现整本书培养小说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王晨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红楼梦》选文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蒋文华.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Z1):4-8.
基金项目:本文系洛阳师范学院2017年度研究生教育科研基金项目:“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2017-YJSJYJJ-05)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