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对策
2018-05-24李鑫鹏
内容摘要:阅读既是一个人认识和品读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成长的过程。语文课外阅读对初中生的学习和成长乃至今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素质教育和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本文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出发,对初中阶段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语文课外阅读的改进策略,从而加强初中生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一.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教育新的理念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深入发展综合能力。而自主学习应是有教师指导的自主,指导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师不可缺少的责任,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对初中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新时代的语文教育不断进步,重视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成为初中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并为激活学生思维智力的潜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有利于扩充知识储备,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大力提倡课外阅读,具体规定了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并且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并给出了“新课标推荐书目”。因此,重视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导向。学生课外阅读已越来越被学校、家庭、社会所重视,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逐步向课外延伸,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实施语文教学的重要渠道。很多语文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离不开对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所以,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究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重视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究对初中生语文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现状的分析
1.教师缺少对课外文学名著知识的掌握
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名著的时候,由于学生重视考试成绩的压力,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的在课堂有所忽视,课余时间也主要放在辅导学生和批改作业上,导致相关的课外阅读量有所缺失,再加上课堂的时间有限,来不及让学生去體会课外名著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在指导课外阅读过程中,作为“教”的主体,教师自身的文化文学素质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文学素养,使学生真正的领会课外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从而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这才是课外阅读指导的真正目的。
教师对课外名著知识的掌握可以使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得到更高的提升,但广大的中小学教师,由于教师,学生以及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缺乏教学研究的资料及条件,教学方法和方式比较落后,教师教学研究意识也比较淡薄。
2.教师指导形式单一
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于课外名著整体的认识明显不足,更不用说去体会课外作品包含的深厚意蕴和哲理。教师只能进行简短的指导,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思维被固定,无法提升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课外阅读时要注意改进,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拉近课外经典文学作品与学生的距离,并在这基础上进行创新,如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课外名著的基本知识,再进行赏析,品味经典的课外文学作品,效果会更好,还可以在对课外作品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为学生布置一些有创意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赏析或者是根据作者的经历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小作文。
另外,网络文化的普及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在课堂上可以用有限的十几分钟时间借鉴多媒体,用幻灯片展示关于课外作品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播放相关的文学视频来对指导的内容进行理解等,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视野随着图片的展示而打开,思维逐渐活跃,想象力也会更加的丰富,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就可以轻松、愉悦的接受并掌握课外名著的内容了,也可以进行一个三分钟的课前活动,让学生进行课外作品的片段背诵,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品味课外阅读带来的知识储备。
3.学生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强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语文学习至关重要,他认为,必须使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形成终身以之的习惯。相对于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来说,不良课外阅读习惯是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形成和反映出的影响阅读活动及效果,并且阻碍学习目的的一种习惯。在课外阅读时,学生往往看字而读,有时候“一目十行”,但是这种阅读行为其实学生根本没“走心”,只是看到文章的表面意思,至于深刻内涵,文章到底讲了什么,学生根本不去做深入的思考,更不会将阅读的内容和已经在脑海里积累过的阅读内容进行对照,从而进行多角度的推理、判断;阅读时比较随意,没有明确的阅读计划,随性而读,更是不会专门的、特定的设计时间计划留给课外阅读,这样长期发展就会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缺失,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4.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作用认识不够
对于课外经典的文学作品给学生自身带来的好处,学生的认识不够,教材中规定的要求学生在课下看的文学作品是国内外优秀文化的标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语感与表达能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从而也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地作用。课外作品中美的文学,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美,提升审美能力。而大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考试中所出现的课外文学作品常识。
三.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对策探究
1.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学修养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学修养对于课外名著阅读的指导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自觉的去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改进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教材规定的课外经典文学作品作为中外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凝聚着作者的精神和生存智慧,对这些作品的理解越透彻,我们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就越丰厚,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学生面前自信的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作为语文教师,作为课程标准实施的主导人物,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只有自己体会到并懂得课外经典文学作品的真正内涵,才能将其作品中精髓传授给学生,不能“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通过我们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对国外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真正了解,逐步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至于成为枯燥单调的义务和例行公事,那就把每个教师领上教育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可见教学研究的重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了解相关的指导成果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对课程标准进行研究,也可以对相关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论文进行研究,掌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规范与质量要求。打破已有的课程意识,从封闭的、经验的、独裁的课堂,逐步走向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堂,同时要进行课堂外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
2.运用联想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经典的文学作品是语言凝练含蓄,高度概括的反映社会生活,留给读者的“空白”值得思考的文学作品有很多。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对课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联想,既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又能锻炼思维能力,同时又领略了课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要求阅读的科学幻想小说《海底两万里》为例,《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神奇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就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作品不但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思考的兴趣,而且赞扬了作品中反抗压迫的战士的英雄形象,发扬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联想的方式,想象一下大海里壮观的景象以大海里惊险奇遇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一段精彩画面。
3.学生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时,学生要经常在课外阅读内容上进行勾画,摘抄好词好句,并且在有感悟的句子旁边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阅读后经常写随想,抒发感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习惯。这种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课外阅读内容,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受。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作品中出现了这样一段有意义的片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当学生遇到这样经典的片段,一定要有所记录,并且做好评论然后进行背诵,这样才会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有字词不懂的,也有难以理解的,也有各种文化知识不明白的,当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家长和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要让学生养成自己利用工具书去解决困难的习惯。经常运用工具书解决困难,学生也逐步对于课外阅读越来越有兴趣,也渐渐形成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另外,经常运用工具书,一方面学生阅读的态度更加严谨认真,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养成“一究到底”的习惯,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向学生推荐使用的工具书主要有:《辞源》《辞海》,以及《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这些工具书的使用方便了學生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时及时扫除文字以及各种障碍。
4.学生应重视对课外经典作品资料的搜集
《礼记中庸》中提到“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抓好课前预习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预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重要方式,在课下要积极鼓励学生积极自主预习,搜集关于经典作品的材料,这不仅对课堂教学带来益处,也可以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一种形式。
在指导课外作品之前,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和历史背景,通过对作者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的查阅,可以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经典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孟子在《孟子.万章下》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有也。”可见孟子也认为了解作家本人的思想、生平及创作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客观的把握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者的情感、思维、态度、观念等,快速了解一步经典作品,我们从作家的生平、性格等入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此作者以前有接触过,那么就要让学生找到此作者以前的作品,并与此篇课外的作品进行对比。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这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规定要读的课外作品,通过搜集与查找,我们不难找到,关于作者的生平经历,作者通过作品来塑造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也可以轻松了解关于课外作品的基本常识,对考试中出现的课外名著常识题也会有把握,又对作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还提高了学生总结梳理能力。
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与价值需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让初中生学会阅读、学会欣赏、形成阅读能力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李陶.文学作品阅读基本能力培养[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4]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作者介绍:李鑫鹏,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