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2018-05-24王艺涵
王艺涵
内容摘要:《家》、《春》、《秋》合称激流三部曲,是我国著名当代作家巴金的代表作。《家》这部作品主要对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及封建制度崩溃边缘的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旧制度消亡、新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典型人和事进行了细致描述。《家》的人物形象塑造、叙事风格、语言特点等极具艺术特色,本文将对这部著作的艺术特色进行系统研究。
关键词:巴金 《家》 艺术特色
巴金原名李尧棠,激流三部曲是其成名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我国最伟大的学者之一。《家》是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大家庭的兴盛于衰落,来表达对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和新革命的一些看法。巴金不惧封建势力的威胁,号召广大有志青年救国存亡、反帝反封建,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研究表明,巴金在对我国青年的反封建启蒙教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这部作品无论是思想成就,还是艺术成就,都是值得我们后人去研究、去深思的,下面将重点研究和论述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一.人物塑造:活灵活现、脉络清晰
巴金的《家》这部作品主要是对封建思想的抵制、封建制度的抨击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歌颂。作品中的主人公为觉慧,作为批判者的代表,主要以第三者的身份去批判、去审视,从觉慧的角度出发,对其他人和事进行描述与评析,用他的思想和观点去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看法[1]。所以说,觉慧是《家》中的重点人物,是整个小说的主体。作者旨在通过觉慧的思想、观点来向读者阐述社会与生活现状。尽管如此,但是在当时《家》这部作品创作过程中,作者尚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对自己的人生十分迷茫,塑造的人物觉慧缺少实在感与存在感,某些方面显得十分脆弱,甚至不堪一击。另外一个第三方代表人物为觉新,作者所塑造的觉新这个主体,对其似乎没有赞赏的一面,觉新生活于苦难当中,是封建社会宗法专制下的牺牲品,文章中关于觉新的人物描述程度仅次于觉慧。就人物塑造艺术特色方面而言,觉慧代表了作者本人,觉新则代表了作者辞世不久的大哥,在觉新身上注入、凝聚更多的是作者对大哥的深切思念和极度同情。觉新尽管给人一种安于现状、任人宰割的感觉,但是却是很多读者关注的重点,也是作品中独特的人物形象[2]。
从作品中人物重要程度来排序,高老太爷是仅次于觉慧、觉新的第三个重要任务,代表了封建宗法制度,其地位也是封建主义的象征,是作者深恶痛疾和批判抨击的主体。因此,在高老太爷这个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作者将封建社会宗法制度、阶级罪恶、家庭暴君等可憎可恨可恶的特征全部附加进去,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极具“恶”、“狠”、“毒”的特点,以此来达到批判、抨击封建宗法制度和统治者的目的。高老太爷在作品中的出场次数不多,基本以简要阐述为主,更多的是通过觉慧的角度去评价、去理解,但是高老太爷如同封建宗法制度一样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客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例如:在作品“年关敬神”一节中,关于高老太爷的描述有几段:“老太爷一出现,整个堂屋立刻肃静了。”“依旧是由老太爷开始向祖宗叩头。老太爷叩了头就进房去了。”“克明又进去请了老太爷出来……他笑容满而地受了礼,便走进自己的屋里去了。”再如:觉民逃婚事件发生之后,高老太爷十分生气,几乎骂了在场的所有人,在高老太爷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的权威、命令、面子,其他人的尊严和幸福都是次要的,他绝对不会身同感受。作品的这些句子描述中,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觉慧对高老太爷,也就是对封建宗法制度的厌恶与憎恨,将高老太爷作为封建制度的典型代表,讽刺高老太爷就是抨击封建制度[3]。
《家》这部作品中,作者为了达到批判封建社会、抨击封建制度,塑造了一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主题人物,基本上达到了批判和抨击的目的。然而,对于高老太爷人物形象的塑造,显得不够深入,这得源于作者对祖父的那种难以割舍的亲情感,人物塑造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在其他人物,如:觉慧、觉新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显得有条理、有思想、有灵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脉络清晰,完全表达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想法,流露出世间百态、世事人生的艰辛与苦难。可以说,人物塑造方面极具艺术特色。
二.叙事风格:以小见大、流畅自如
作为一篇叙事性作品,《家》这部作品中的叙述性内容较多,整个叙事过程中体现出作者的叙事风格和语言艺术特点。整个作品的叙事主线为:对一个家族从兴盛到没落的全过程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深恶痛绝的思考和想法,号召广大爱国有志青年追求新民主主义思想,坚决抵制和反对封建思想、封建制度[4]。在深刻、全面的叙事过程中,以小见大、流畅自如的语言风格和主题内涵,反映了小到家庭、大到社会和国家的残酷现实,从家庭内部的不幸折射和反映出社会、国家的苦难历史与广角镜头。
巴金《家》这部作品的叙事风格独特,整个叙事过程中充满热情或活力,完整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深层次理解,感情色彩十分浓厚。尽管整个叙事过程简单、直白,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但是却生动活泼、简洁明了,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深入人心、撼動人生。《家》这部作品中融入作者很多的情感因素,我们在阅读作品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而且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起伏、人生喜悲[5]。因此,通读巴金的《家》,其叙事风格给读者的心灵震撼巨大,让读者在感知作品生命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巴金高水平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三.语言特点:通俗易懂、意蕴深厚
任何一部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语言叙述的艺术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作品的成功与否、成就大小,直接取决于语言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巴金《家》中的语言是其主要特色之一,通过语言特色来表达作品主旨。比如:书中觉慧在梅灵柩前告别的时候说过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经历了一些话语、一些哭声和一些眼泪,年轻可爱的生命就这样消失殆尽、烟消云散[6]。我真想从你的灵柩中拉出你,让你睁开眼睛看看这个残酷的世界,是谁置你于死地!语言中流露出觉慧的痛苦与绝望,在爱恨交织中声泪俱下,对杀死梅表姐的封建社会、制度及恶人深恶痛绝,是觉慧的情感,也是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挣扎。《家》中除了直接性的语言表达之外,作者还通过一些含蓄的方式和手段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所感、所想。比如:琴的眼前有一条长路,路上躺着无数具年轻女子的尸体,这条路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建成了。这些话语中,通过虚设情景来表达作者对几千年封建社会、封建婚姻制度的痛恨,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有无数年轻女子被社会、制度所摧残,血淋淋的残酷事实,让读者对封建宗法制度、礼教制度更加痛心,感染力、影响力很大[7]。
《家》的另外一个语言艺术特色是它强有力的表现力。作者通过直白的方式揭示封建社会的不公平、不平等。例如:在作品的某一章节中,作者很形象的描述了张军长的独特的一面,说道:张军长通过邀请国外几个学者,充当自己的军事顾问,再找几个女学生做自己的小情人。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来讽刺张军长,认为张军长的“新政”理念与封建社会制度臭味相投。同时,作者用湿淋淋的尸体来比喻觉慧与觉民之间的关系,觉民是觉慧的哥哥,二人的社会关系、生存现状存在本质区别,用这样的语言来彰显表现力。
除此之外,在《家》这部作品中,作者大量运用了象征性的语言,通过语言词汇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在描述公馆门口的一对石狮子时,用“永远沉默”进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能够联想到公馆内部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狮子如大怪兽一样,张开自己血淋淋的大口,曾经吞噬了无数人的血与汗,用形象的语言来暗示封建社会的黑暗与阴冷,让读者对语言所描述的环境有一个深思和想象,将恶劣环境与人们生存的残酷社会密切关联,象征着人民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8]。
《家》还有一个语言特色是极强的感染力,语言中有诗词的韵味,通过诗词来叙事写景,让人们触景生情,看似在描写客观景物,实质上是表达残酷的社会,感知压抑的生存环境,这种诗一般的描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触及到每一位读者内心深处的灵魂。作品的部分章节中,通过优美的诗词来美化环境、净化心灵,让所有的人沉浸在欢快的节奏當中,暂时忘却伤与痛,不仅是对人们心灵的慰藉,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可以说,巴金《家》的语言艺术特色造就了一部成功的作品,成为流传于世的精品,也是对五四运动前后社会矛盾和人民生活状态的一种完美诠释。
总而言之,巴金所著《家》这部作品中,主要叙述了五四运动前后我国封建社会的特殊面貌,以一个大家庭的衰落为叙述主线,反映了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残酷与腐朽,让每一位读者能够从心底感受到当时的世态炎凉、生活凄惨、制度腐朽。通过描写小人物、大家庭来表达作者对残酷现实的真实想法,在一个封闭、僵化、残酷、落后的封建社会里,巴金用强大的思想和语言武器来揭示现状,对有志青年而言,具有净化心灵、精神慰藉的启迪意义。
参考文献
[1]温倩.试析巴金《家》中的思想内涵与特点[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32(02):12-13+16.
[2]王嘉慧.巴金《家》电影改编中电影性与文学性的表达[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7,35(01):34-37.
[3]黄晓媚.归属·孤独·反抗——巴金小说《家》中高觉慧的人格结构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02):36-40.
[4]姜鹏.自由与存在之争——巴金《家》的现代性解读[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4):123-125.
[5]李雅杰.一部写给青年人的书——读巴金《家》[J].作文与考试,2016(10):28-29.
[6]唐朝文.论巴金的《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3):35-37.
[7]李哲.从政治宣泄到文学叙事——论《家》之于巴金创作转型的特殊意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08):122-131.
[8]肖雪艳.试论巴金《家》的艺术特色[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05):78-79.
(作者单位:河南省民权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