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诗经》教学为例的高中语文翻转课堂初探

2018-05-24吴素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诗经翻转课堂高中语文

吴素芳

摘要:高中语文翻转课堂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是一种正向实现的关系。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具体的课例入手,对任务单的设计、微视频的使用、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了逐一阐述,并对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力求解决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前的普遍性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08-0035-03

高中语文教学是否需要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究竟有什么关联?面对高考成绩的压力,高中语文课堂是否还能翻转得起来?学生们能在翻转课堂中收获什么?这些问题正困扰着徘徊在翻转课堂边缘的教师们。

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他们受益最大的并不是来自一些具体的知识,而是信念、合作、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理念,恰恰也体现了这些方面的希望和要求。作为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彻底破除“高分就是‘高品质”的教育质量观以及“掌握知识=人才”的人才观。

而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翻转课堂正好是有别于传统课堂的一种新的形式。课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体现的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将会在学生的终身学习中发挥很好的作用。

翻转课堂首先是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之后完成任务,当他们顺利完成任务的时候,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往往会用提问给学生不断地挖坑,等待学生往下跳,学生更多体会到的是挫败感,虽然最后教师会用方法启发学生从坑中爬出来,但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来讲,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翻转课堂的课堂任务完全需要依靠小组合作,而微项目学习则需要学生有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很多教师囿于传统的思维,视“翻转”为洪水猛兽,以为这是一个玩弄概念的新名词,而对照核心素养的理念,翻转课堂的理念和形式恰好与之相符。

高中语文课堂实施翻转有很多优势:翻转课堂能让学生阅读品味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文字所表现的情感之美,从而提升其审美品位;在语言的建构和发展、思维品质的发展上,翻转课堂比传统课堂可以说更胜一筹,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深层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翻转课堂例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字词美妙,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将其列为高中生的必读书目。但是《诗经》距离现在时间久远,美则美矣,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上并不是那么容易。

传统的语文课堂多以单篇单章教学为主,教材也多选文辞易懂的,如《关雎》《硕鼠》《蒹葭》《氓》等篇章,教学过程不外乎掌握《诗经》的基础知识,然后进行字词疏通,接着就是对整篇的理解和背诵。如果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篇章,形成更为系统的阅读理解,传统语文课堂几乎无法实现。

面对这样的困境,翻转课堂怎么做?

1.以旧带新,确定学习主题

学生在初中时学过《蒹葭》,因此高中阶段的学习可以从《蒹葭》入手,设定主题。因为笔者非常喜欢一本散文作品集——《〈诗经〉中的草木之心》,该文集有对《诗经》原作的理解,加上优美的文笔,让人读之有感,于是笔者确定翻转课堂的主题就是《诗经》中的草木之心,《诗经》善写草木,草木各具风流。

既然学生对《蒹葭》熟悉,而此篇又是草木名篇,那么这正好可以作为学习的切入点。

2.设定目标,制作自主学习微视频

翻转课堂的目标设定是能否翻转成功的重要节点,虽然传统课堂也有目标设定,但最终目标实现与否却不得而知,教师和学生往往对此讳莫如深。

设定的目标就是学生最终达成的目标,那目标要如何达成?必须要靠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和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视频或与微视频功能一致的学习材料。

目标分成课前自主学习目标和课堂知识内化目标。以《诗经》教学为例,设定课前目标:①掌握《诗经》文学常识;②掌握鉴赏《诗经》中写草木篇目的方法,并写一段鉴赏文字;③学会《蒹葭》吟诵,体会《蒹葭》的音韵之美。

如何达成这三个目标?需要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而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工具则是配套教学视频。根据目标①,学生应该了解《诗经》名字的由来、六义及其含义、主要内容和语言特色。根据目标②,学生应该能用鉴赏写草木篇目的方法撰写评价文字。根据目标③,给出吟诵《蒹葭》任务。

针对目标①,笔者制作了《诗经》基础知识微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下列任务:①弄清《诗经》名字的由来;②《诗经》有哪“六义”;③掌握《诗经》的主要内容;④概况《诗经》的语言特色。

针对目标②,笔者以《蒹葭》为例制作了鉴赏方法微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下列任务:①视频中的这段文字是如何鉴赏《蒹葭》这首诗的?(方法概括)②按照方法,在附二中选择一首诗,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字。

针对目标③,笔者制作了《蒹葭》吟诵视频,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学会《蒹葭》吟诵。

3.合作探究,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基于翻轉课堂的课堂教学是在课前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准备之后开展的,它是知识的内化过程,更是教学成果的展示过程。

笔者以《诗经》中的草木之心教学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学生通过检测,掌握《诗经》文学常识,同时这也是对课前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测。题型如下: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关雎》

(2)《关雎》是《诗经》_____首中的第一首。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蒹葭”的字面意思是_____。

(4)“他山之石,_____。”这个句子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

(5)《诗经》是按照__、__、__三类编辑的。

(6)《诗经》的艺术手法,常用__、__、__三字来概括。

(7)《诗经》中很多篇章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了详细的记录,____,就生动具体地记述了劳动者一年四季的生活。

(8)《君子于役》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

其次教师通过进阶任务,提高学生文字鉴赏能力,此阶段与高考接轨,锻炼学生的应试能力。设计题型如下:

分析鉴赏下面这首诗中“梅”的意义。

《诗经·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1)结合注释(这里注释略),写出这首诗的内容。

(2)你学过哪些与“梅”相关的文学作品。

(3)小组合作写一段鉴赏文字。

(4)小组推荐展示《摽有梅》的鉴赏。

通过小组协作,学生的知识积累、思考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优秀的鉴赏文字,可以让人触摸到诗歌之心,让阅读者心灵受到陶冶。

开展微项目学习,探讨如何看待孔子的评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最后通过成果展示,发展学生内省智能和人际智能,让学生学会欣赏自我和欣赏他人。

通过此次翻转课堂的教学课例,学生不仅掌握了《诗经》的基础知识,学会了鉴赏草木类篇目的基本方法,而且对《诗经》的思想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还学会了《蒹葭》的吟诵。同样的教学,传统的语文课堂很难达到这样的容量和效果;同样的教学,传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很难达到翻转课堂的效果。本节课堂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展现出来的成果给教师和学生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社会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的变革势在必行。

每个学生个体都是独特的,在如今这个注重个性化的时代,如何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而翻转课堂为其提供了可能性,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自主选择学习的学习者。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積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翻转课堂虽名为“翻转”,其实质却是学习的正向流程,它并不神秘,也不是流于形式的空壳,恰恰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下的理想教学模式,值得高中语文教师去研究,去实施,并发现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诗经翻转课堂高中语文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巧用《诗经》解难题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