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50年代国际主义风格影响下的产品设计

2018-05-24覃伟

大观 2018年3期
关键词:功能主义产品设计

覃伟

摘 要:国际主义风格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确立。这种风格的正式形成影响了各类设计领域,成为50年代的主导设计潮流。在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下,产品设计领域出现了产品的无饰外观、产品的功能主义、产品的秩序美感三大设计特征。

关键词:国际主义风格;产品设计;无饰外观;功能主义;秩序美感

一、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欧洲部分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尤其是西欧各国的经济恢复得极为迅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设计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设计的发展。为了尽快满足战后人们的物质需求,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战前讨论的功能主义风格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成为一种国际风格流行起来[1]。

国际主义风格可以追溯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和包豪斯对设计现代语言的探索,但这种风格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兴起于美国,并由来到美国的包豪斯师生将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与美国强劲市场机制所结合,从而推动了国际主义风格于20世纪50年代正式确立。国际主义风格的正式确立影响了建筑、产品、平面设计领域,并成为这一时间段的主导风格。

二、国际主义风格

国际主义风格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这种风格的第一次提出是在1927年,美国的菲利普·约翰逊在德国斯图加特市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发现这种新兴的风格,并认为这种风格会在国际上流行起来,因此称为国际主义风格。在国际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起到了最大的推动作用,他与菲利普·约翰逊共同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同时密斯·凡德罗的“Less is more”设计原则也成为国际主义风格“圣经”的原则[2]。在国际主义的推动下建筑都以方盒子形式出现,采用预制构件以及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建筑的装饰性甚少,从而形成了形式简单、反装饰、强调理性、功能性强的建筑设计特征。

三、产品设计中的国际主义风格

产品设计中的国际主义风格是指,在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下出现了类似建筑风格上的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反对过多装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特征。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德国的乌尔姆设计学院为代表,在该设计学院“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口号下形成的系统设计原则与布劳恩原则为国际主义风格在产品设计中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将从产品的无饰外观、产品的功能主义、产品的秩序美感三个方面分析国际主义影响下的产品设计。

(一)产品的无饰外观

产品的外观其实就是设计上形式问题的探讨,在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下,产品的外观形式和建筑外观形式如出一辙,两者都追求形式简洁、去装饰化,强调简单理性。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外观造型从繁琐的花卉图案和装饰中脱离出来,新的外观形式的产品开始涌现。与此同时,以马克斯·比尔为代表的设计大师们与企业合作设计开发产品,这些产品造型简洁,去掉了所有的装饰元素。如1954年马克斯·比尔设计了一款名为“UlmerHocker”板凳,该板凳造型极为简单,是纯粹的几何造型,用三块木板拼接而成,底部再由一根圆柱形的木棍连接,整个板凳没有任何装饰,尽显木纹本身纹理变化。再如,1956年设计师迪特·拉姆斯为博朗公司设计了一款名为“SK4”的收音机和唱片机组合产品,该产品的外观如同一个方盒子,透明的有机玻璃、洁白的金属外壳与两边的木质板材结合起来,协调完美。对于战后恢复阶段,这种符合各国国情的廉价、批量化、高产、没有多余装饰的产品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影响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产品设计风格。

(二)产品的功能主义

机械化、标准化、批量生产和功能主义是国际主义产品设计的主导设计思想,由于对工业化和机器生产的肯定,因此产生了功能主义美学观念。功能主义美学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指的是产品的造型由它的功能所决定,产品以突出使用功能为主;第二,从美学意义上讲,意味着一个完整满足其功能的物体,自然会是美丽的。在195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马克斯·比尔解释了“功能就是美”这一观念,强调产品的功能可以体现出产品的美,产品的功能也能作为审美评价的标准。他在1954年设计的“UlmerHocker”板凳充分证明了这一观念,该板凳除了造型简单之外,功能性极强,还可以充当茶几、书桌和书架。另外,马克斯·比尔在1957年设计了一款壁钟,这件产品更加充分地说明了他是多么的强调功能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该产品的精华在于简洁、纯粹的外表和极强的识别性。除此之外,意大利设计师吉奥·庞蒂在1957年设计了“Superleggera”椅,这款椅子造型简单,线条流畅笔直;靠背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人的舒适性;尽管椅子本身没有任何装饰,但它极强的功能性给人们传达出美感。这些功能性极强的产品在战后经济复苏的社会背景下符合当时人们的实际需求,同时让设计师们对产品有新的认识。

(三)产品的秩序美感

秩序美感,即具有秩序的一切事物,以其协调性特征不断呈现出来的美的方式,即通过秩序感而表达和传达出来的美的形式[3]。二战经济复苏后,人们的生活开始安定下来,社会发展进入正常的轨道。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渐渐习惯这种井然有序的生活状态,从而便会无意识地渴求内心世界的秩序性,以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从某种角度上说,产品设计中所传达出来的秩序美感,其目的就是顺应人们内心世界对秩序的不断追求,并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如伊姆斯夫妇1950年为家具商米勒公司设计的储藏柜,该储藏柜给人的整体视觉感受就像是规整的方盒子边角对齐一层层排列向上,显得格外的規整有序,储藏柜上面的装饰也是大小一致的圆形,按照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方向排列,传达出一种稳重、沉稳的感觉。再如,汉宁森1957年设计的PH“洋蓟”吊灯,其整体造型就像是一朵盛放的洋蓟花,其灯罩宛如洋蓟花的花瓣由大到小、由内而外的交错排列。这种整齐有序的造型带给人们一种安稳平静之感,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传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品所传达出来的秩序美感,其实也是人们对于稳定生活状态与和平的追求和期盼。

四、结语

20世纪50年代是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恢复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战前所探讨的功能主义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在众多设计师的不懈努力下,继而发展成为流行全世界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设计风格最先在建筑领域确立,并形成了形式简单、反装饰、强调理性、功能性强的建筑设计特征。随后这种设计特征很快波及到建筑、产品、平面设计领域,最后成为20世纪50年代的主导设计风格,并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设计发展。

随着国际主义风格的不断发展和渗透,渐渐地产品设计中也出现了国际主义风格,其中主要以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作为代表,并极大地促进了国际主义风格在产品设计中的发展。国际主义产品设计的出现,让设计师们再一次重新审视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处理,继而产品的外观从繁琐的装饰中脱离出来,出现了无饰外观的产品,同时将功能主义在产品中发挥到极致,并形成了“功能就是美”的观念。此外,产品也是人们对有序生活的期望的寄托,从而出现了具有秩序美感的产品。

简而言之,在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下,产品设计呈现出具有秩序美感、功能性强且外观简洁的整体设计特征。尽管国际主义风格现在已淡出我们的视线,但是这种风格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为设计的良好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某种程度上,国际主义风格对不同设计领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梅.世界现代设计史(升级版)[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杨淑萍.浅析国际主义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发展[J].艺术教育,2015,(08):73.

[3]柴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秩序美感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201-203.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功能主义产品设计
档案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绳结文创产品设计作品选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青花·木 产品设计
解读菲利普·斯塔克作品中设计思维与方法
比较的视野:反思功能主义传播观的三个预设
摄影艺术在产品设计展示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