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味
2018-05-24张锡元
张锡元
人们常常怀念从前,大概是因为以前的食材,质朴得很,在最难的日子里,给人们最淳朴的味道。恰如从前的酒,从容温吞吞,一酒入魂。这些得人欢喜,大抵是因为,它们带着这个世界的本味吧。
时光用经过制成一本厚厚的日历,陪伴我们回顾过去。在每一幅历史的光影中,我们仿佛穿越回过去……
前10年,带着最简单的初衷,她走遍了天津的大街小巷,带着简单的装备,一部相机、一把螺丝刀、一支笔、一个本子,哪儿拆迁就去哪儿,捡回胡同的门牌——擦洗、整理、拍照、存档。84岁这一年,天津老太杨文慧骑不动自行车了,一千一百二十块天津胡同门牌,一段城市风貌变迁史,就凭借这些留存了下来。
老人说,拍照拍不够,得留下门牌实物。那一个个老物件,在最艰难的岁月了,陪伴她走过一点一滴的城市变化。在城市发展最为迅猛的日子里,她顶着一头白发,以古稀高龄,同历史较真儿。这是她最真挚的“本味”。
说到“本味”,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食物”。冬日火锅,孩子们惦念着羊肉,不懂白菜是主角。麻酱的浓烈是皇城根下舶来的热闹,可终究在老态龙钟的苍黄的土地上太过莽撞。试想雾气蒙上眼睛,白菜淋着汤水,沾点盐,咬一口,那才是本味吧。
曾见一同学吃饭,以鸡蛋伴米饭,吃得酣畅淋漓,不停歇。罢了有些尴尬,说自己被人瞧见了顶能吃的一面。其实她不知道,彼专情于吃的样子,好看极了,任何优雅端庄都不可比。被包菜米饭感动的她,实则也感动我。
我们总是要求要率性,要真实,要不忘初心。可要求仿佛只是要求,与践行似乎永远奔跑在两个轨道上。就像饭庄前挂着:还原食物最本真的味道。厨师却还是马不停蹄的加佐料,生怕透出一点本味。 大观园里的茄鲞,取才下的茄子肉以鸡油炸,并鸡脯,香菌,新笋,蘑菇,各色干果切丁,鸡汤煨干,香油一收,糟油一拌,再佐鸡瓜。刻意极了,园子里的人当平常,刘姥姥的触动我倒是读得真真的。
喜爱新鲜当是大部分人的常情,可新鲜万不可等同于自然。不论我们怎样厌弃氨气的化学味道,可那必定是真实的。可当味觉囿于对一种体验的模仿游戏,任何本味便都不可寻了。新鲜的野生黄鱼,吊出的汤头纯厚地托着野菜;笼子里刚掏出的鸡蛋,搅拌时筷子的声音都清脆悦耳;笼子里新成型的豆腐,不是米黄不似纯白,带着百合花瓣的安适与自然。但这些却往往让有些人不屑一顾,它们总是会通过高明的料理来使它们看起来达到“现代文明”的高度。那本味呢?丢了似乎也没关系,因为没有人在乎。
前幾日吃素食,“福寿全”“落玉盘”,蔬食也新鲜,形意也了得,莲藕萝卜被赋予不可为而为的厚望。木心言“不自由,即是不自然”,可见素火腿里的豆腐可悲,小葱拌豆腐好味。食物简简单单,反要大惊小怪。
但是味觉始终是不能代替本味的。本味是事情的本原,是至诚的路径,是万千人海中你突然与我对视的那种感动。家里菜,故乡味,唇齿似乎不再说谎,肠胃也不再闹别扭,口舌也终于有了伎俩。本味来了,千军万马,金汤之城,也溃散,也败落。
以前有一些人类似陶渊明的,总是想尽了办法要“返璞归真”。现在的人却一心想着把自己装饰得花枝招展,谋得出头的机会。我想可能是因为田园天然的空气太过稀薄,无法养活膨胀的欲望吧。又想起潮州邻居的饭食,手打的牛肉丸,牛筋丸,米线一把,青菜一把,白水煮,什么调味都没有,却也好吃极了。
由此看来,其实本味也不是什么不堪的东西,或者可以说,本味是至珍至贵之物,是值得人人守望的美好。人生至味是清欢,“清”用一生来守护,“欢”用一去来渴望。由世俗的“食物”可以推及人情、社会乃至历史,本味,才是我们最真诚、最需要的追求,更是一切事物的本原。
清华大学赵家和教授,重要的人生节点无一不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他一生奉献.服从组织,三次转行,在不同的领域开垦拓荒、传道授业,以笃定的信念“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一生仁爱,情系教育,虽身患重疾,仍隐姓埋名、倾尽积蓄资助寒门学子。在生命弥留之际,又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求仁得仁,了无遗憾”,他用无言之教标示了“一秉至公”的精神高度。这正是中华民族历代知识分子血脉里绵延传承的“雪中炭火”精神:常存家国情怀,常思脊梁之责,常怀仁爱之心。以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为标尺,在进与退之间把握分寸,在为与不为之间权衡轻重。
赵家和用一生的故事温暖着你我的心思。这,是本味;在杨文慧眼里,那些门牌非金非银,却比古董还珍贵,那是她留给后人的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叫“初心”。高晓松曾在《鱼羊野史》中提到:人类,有的时候聪明,有的时候傻,但始终在进化。历史有的时候是故事,有的时候是事故;历史不是镜子,是开了又落的花,朝花夕拾;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
今天的中国,需要我们更加有效地凝聚社会的价值共识,弥补时代的车辙在前行进程中留下的罅隙。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常怀炭火之心,常为炭火之事,厘清是非臧否,守住本味,凝神聚气,步稳致远。
留存本味,留存历史的温度,释放明天的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