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剪割揉形在心盘叠镶嵌细雕容
2018-05-24
面塑,由古至今以其生动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尽情表达人们的审美价值和精神诉求,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深为人们偏爱。岚县面塑是岚县民众用面粉造型寄托自己祈福纳祥情感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百姓用技艺精湛、制作精美的面塑供品,作为礼仪、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因风俗习惯久而积淀成的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体现了中国民间追求真、善、美的一种美好愿望。
面塑艺术是几千年来普通劳苦大众集体意识精华之体现,面塑艺人在创造面塑艺术作品时往往不强调理性色彩,在创作方法上极具意念色彩,所追求的是思想情感方面的“真”,对外在形象上的“似”则不渴求。所谓“神似”则是面塑艺人进行创作的终极目标。
岚县面塑制作工序复杂,手法多样,既充分利用手指造型又精巧利用了剪刀、梳子、竹签、切刀、筷子等各种工具和红枣、麦子、高山花黄籽、红豆等辅料。其塑型手法有搓、捏、擀、拍、拉等数十种,其技艺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生熟面结合、发面与死面结合,技艺巧妙,表现出整体夸张变形与局部细腻传神的艺术效果,有着重要的传统美术价值。
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
1.制面
先把预存的酵子用温水泡开,与少量面和好,在盆中让其发酵。民间称之为“积肥头”。待全部发酵后,依蒸制的面食多少,将白面和肥头置入盆中,用温水调和至软硬适中,置于热炕头,用棉被盖好,让其发酵。待面发好后,再加浓度高的碱水(一般是500克面10克碱)尽力搓揉,直至盆光面光有弹性即可。再用笼布盖好,以免面干皮。
许多人在制作面塑时都会遇到面团不易塑造成形、作品易干裂绽口等问题。究其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制作者没有完全掌握和面的诀窍。
面塑者在和面时,由于对原料的用量比例及制作手法掌握不好,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面团过干,这会造成面塑各部件之间不易黏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和面时水加得过少或面粉加得过多。但如果发现问题已出时切不可再加水揉和,只能用502胶或白乳胶对部件进行黏接。
面团太软,就是说面团失去了骨力。主要是因和面时水或糯米粉加得太多所致。其解决的办法是将面团置于阴凉通风处,吹至面团不黏时即可。
面团弹力过大,这可能造成无法刻畫面塑的细微部分。如用塑刀刚压好的眼窝,马上又会弹起恢复原状等。解决办法很简单,面团和好后立即入笼蒸熟即可。
2.制作
用面刀割出一块,放在面案上一手揉一手旋转,从里到外用力将面揉光揉匀,一直揉到面表皮白嫩光滑,然后拍在案板上,根据所作对象制作。
制作工具:瓷盆、面案(案面要宽,表面光滑平稳)、剪刀、梳子、竹签、切刀、筷子、镊子、勺子、细齿梳子、擀面杖、高粱杆、大头针。
辅料:红枣、红豆、黑豆、染成红色的麦粒、高山花黄籽(岚县民间的一种野花籽,表面黑亮光滑,比芝麻粒微大,圆形,俗称驴尿花,学名披针叶黄华,药名牧马豆,别名野决明、面人眼睛)。
技巧:面塑制作技艺随表现内容而变化,主要分为搓、捏、擀、拍、拉、压、团、盘、揪、剪、切、扎、挑、点、粘、贴、堆等手法。
搓——制作面塑的第一道工序。以单手或双手把面放在案上均匀用力,将面剂搓成所需要的造型。两个手的手心相对,把面放在手掌中间,手指伸直并拢,双手来回作相反方向的运动。
捏——较大的造型要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中指捏拿完成。如龙、凤、鱼的嘴、尾等。这里的捏主要是拇指和其他手指相向用力的动作。
擀——一般做底盘、十二生肖、枣山等,用擀面杖擀成底盘造型再进行加工。
拍——与搓和擀相配合的工艺,常用在整修、纠正造型失误时。
拉——制作小巧的形状时用,常与压相结合。
压——常在确定造型、固定造型时采用。可用手掌按压,或用梳子压出花纹,也可用筷子压痕。两手手心相对,把面放在中间,手掌或手指相互用力,把团状或块状的面加工成扁扁的开关的动作。
团——制作形状较圆的对象时所采用的手法,用双手合夹而团于掌中交替旋转。制作寿桃、花馍时采用,和搓的动作比较接近。
盘——与搓结合采用,将搓长的圆面缰单盘或双盘成圆形、椭圆形等形状,然后压出花纹,或用筷子夹成各色花角,或剪成花穗,或在盘好的圆形上嵌上红枣,便是单一形状的花角制品。
揪——常用的手法。食指拇指捏紧面之边缘,揪出造型,如鱼的鳍、老鼠耳朵等。
剪——应用广泛,如制作面羊时羊的角、耳、蹄,在捏好基本轮廓后剪出,剪开后再采用压、提和扎的手法进行造型固定。如兔子的耳朵,剪开后为避免软瘫,在耳根后用竹签往下一扎,便固定了造型。
切——切的手法不多用,一般需切不易上手的大物件,小的只用于分段造型。但要切得意断刀不断。有的需直刀平切,如爬孩孩的腿、鱼的尾等。
扎——可分两种。一种为装饰,在制作成的物品上用锥子扎一个个小孔,如猪、虎的爪尖,也可用梳子竖压扎出一排排的小孔,如鱼身上、龙头上。另一种为固定,装饰花朵做成后,用锥子挑花往上一扎便固定好了。
挑——常用于做小动物的刺毛和花蕊等。可用剪刀直接挑、剪,也可用锥子挑,或用镊子捏起。如寿桃表面上装饰花的叶脉、小枝就用镊子夹出。
点与染——用于着色,可用手指或筷头、高粱杆,颜色多用白酒调制,使之更艳丽、透明(一般在蒸熟后上色)。
贴与堆——有些做工精巧的面塑往往由数层造型黏贴而成,为避免脱落,先在黏贴部位抹些清水,使其黏连或用竹签扎实固定。
3.辅料的使用
红枣选个大、匀称、色泽鲜艳、无虫害、无皮面损伤的,用清水洗净,用于枣山、供献等装饰之用。多在动物的尾部、口中、面花角的正中使用。麦子染成红色的颗粒作兔子的眼睛,爬孩子、罗汉汉及小动物的嘴。驴尿花籽,作一切动物的眼睛。如今在装饰物上又增加了细竹枝、大头针、图钉、塑料片等。
4.蒸
先将锅里添足水烧到能听见锅里水的响声时,把制作好的面塑放在箅子上(箅子上须铺笼布,以免黏底),入锅蒸。为防止锅盖不严漏气,在锅沿边盖些笼布,然后温火匀蒸。旧时没有钟表,以燃香计时,一般面塑一炷香燃尽为熟。若形制较大时,时间要更长。现在,蒸18~20分钟即可。应注意的是锅里水须添足,以免锅干,拉风箱用力均匀,布火均匀,时辰到了便封火。
5.出锅
蒸好后,关门闭窗,恐蒸品受冷气寒气侵袭,出现气泡,影响美观。停火后,须马上揭锅盖,一锅鲜嫩可爱的面塑品便蒸好了。用手轻轻掀动挪位,以免时间长了黏底。
6.插花着色
出锅后开始蘸色点染。点染时要分清部位,先浅后深,先淡后浓,层层点划,千万不可过分点染和花哨艳丽。突出面的色感和质感,体现整体效果。生面花的装饰可在出锅后插上。
面塑艺人会根据作品所要表现的色彩进行深、浅、浓、淡等不同程度的拌色,并通过控制蒸制时间制作软硬程度不同的生面花,其造型逼真、颜色艳丽、小巧玲珑且能灵活搭配于各种面塑中。
7.生面花的制作技巧
生面花制作是岚县面塑诸多工艺中难度最大的一项,也是面塑艺人最见功底的环节。生面花是区别于发酵面制作而言的,它的制作工序是:将和好的面擀好切成宽面片,下入开水锅中煮至八成熟,捞出控干水,根据色彩的需要,分别深、浅、浓、淡拌入色,揉合成彩色面团即可使用。面塑艺人通过控制蒸煮时间来制作不同软硬的生面花,并根据作品表现的色彩需要,进行深、浅、浓、淡等不同程度的拌色,揉合成不同顏色的彩色面团,并通过使用不同技法,制作成各种单色、单一色相深浅过渡和多色相交融的面塑配饰。
彩色面团通过揉、搓、压、剪、捏、推等手段制作成各种单色花草、水果,也可以制作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使大拇指和食指灵巧配合,也可以多色重叠形成单一色相深浅过渡和多色相交融过渡。
从材料的准备到具体的制作过程,不难看出岚县面塑制作的生活化属性:使用的是日常生活的工具,制作的过程充满了生活的智慧。至于选择什么时间和面、发面,如何才能保证面塑不干裂,上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制作细节都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制作经验总结、观察、反复调整而传承的,饱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着传统手工艺在时空中的真实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