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蝉造型的雕刻艺术

2018-05-24张良钜曾伟来

超硬材料工程 2018年2期
关键词:寿桃玉雕玉石

梁 洁,张良钜,曾伟来

(桂林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1 绪论

中国的玉文化除了她的性质和附加的人文价值外,玉器通过雕琢所呈现的外在的形式美也是非常重要的审美文化价值之一;玉雕的形式美是指作为玉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雕刻图形的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传统玉雕倾向于写实的、意象的人、动植物、神兽、风景等内容,多采用写实或具象的形式,切合人们既有的或期许的认识形态。而现代玉雕的设计巧妙地结合了点、线、面、体等元素,将玉石的性质及文化与形体的创作性相统一,把玉石的创作理解为现代构成法则的运用[1]。玉雕造型艺术在表现形式上追求超越形似之外的神韵,这种方式与中国的书画是分不开的,在创作的过程中设计画稿的探索几乎决定了作品内容的外貌,在玉雕作品中让形象徘徊在有无之间,斟酌于形神之际,以神统形,以意融形,表现出心灵的内涵和生命的境界。利用不同形式的感受共同营造出集中统一的效果,通过反复与连续来形成和谐变化的形式美。

2 寿桃造型的文化背景及内涵

纵观寿桃文化发展历史,其被赋予的主要寓意为:

(1)生活富足,果实累累。成熟的桃树上结出来的果实绝对可以用硕果累累来形容。桃树是高产的果树,桃子成熟季节,人们常常看到果实压枝低的情景。所以寿桃寓意着一年有个好收成,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顺利,越来越富足。

(2)福气安康,全家幸福。寿桃是沾染了神仙仙气的灵性之物,可保佑人们被福气环绕。将玉雕寿桃佩戴在身边,能够使佩戴者沾染上玉雕寿桃的福气,保佑全家人。

(3)长命百岁。在年画里,掌管寿命的仙人手里往往端着一只大仙桃,笑眯眯地看着人世间。寿桃之所以叫做寿桃,也就是因为人们认为桃子是来自天界的仙果,吃了可以保佑人们健康无病。所以寿桃还寓意着长命百岁。

(4)送子、多子。相传在送子观音面前祈求生子的女性,会梦到观音送给自己一个大寿桃,将寿桃吃完以后,多年无子之人也可以怀孕。吃完寿桃以后,会发现寿桃中有一个大大的桃核,这个桃核就是桃子的种子,将其种下以后,不出几年就会结出满树的桃子。所以寿桃寓意着送子、多子。

3 蝉造型的文化背景及内涵

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把蝉雕刻成饰品是极其写实又创新的一种艺术。纵观“禅文化”的发展历程,人们赋予其的寓意可以分为:

(1)蝉只饮露水和树汁,加上其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圣洁、纯真、清高。

(2)蝉,又名知了,就是知道了的意思,寓意读书一听便会,功课进步,考试高分、努力向上。

(3)蝉的鸣声可谓是余音绕梁,所以有着一鸣惊人之意,佩戴于胸前象征着可以平步青云、一飞冲天、一夜成名、事业红火。

(4)蝉是周而复始,延绵不断的生物,寓意子孙万代、生生不息。

(5)蝉谐音于“缠”,在腰间佩戴翡翠蝉寓意“腰缠万贯”。

(6)在古代,蝉代表第一之意,我们常说蝉联冠军的"蝉联",也就是连续不断之意,象征位居榜首、永夺第一。

4 设计思路

作品的整体是一个寿桃上依附着一个安静休息的蝉。蝉低着头,收着翅膀,脚稳稳地抓住寿桃,安安静静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刻。寿蝉的造型就是取自寿桃之形,从神话故事和现实的水果中提取元素,把蝉的形态融入寿桃的造型之中,以寿桃为主题,“寿蝉”的线条从多角度看,均成抛物线状,唯独蝉依附的地方有凸起的一个点缀。整个“寿蝉”圆润饱满,用硕大丰满的寿桃为主体,扁圆丰满,惹人喜爱,令人垂涎欲滴。寿桃顶端覆盖着两片桃叶,与蝉相互呼应,惟妙惟肖,充满生机和情趣。

5 玉雕制作基本流程

5.1 审料

任何一块玉石在自然界中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特定的质地、结构、颜色、形态、光泽等,以及无定形的瑕疵的存在。在玉雕设计创作时,要充分考虑各个特征,做到因材施艺。首先在审料时,要特别注意玉石表面,尤其是内部暗藏的裂隙、杂色、各种内含物、沙坑、色调不一等。隐藏延伸至表面的裂隙,避免将内部的缺陷暴露于外部。其次,要“量形取材”,根据原料的形态进行设计,充分保留原材料的体积和重量。第三,对雕刻材料的自然属性,如:质地、硬度、多色性等有全面的认识,按料施艺。比如:水晶性脆,容易崩裂,在雕刻时要格外小心。第四,充分考虑玉石的质地,在玉石质地欠佳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雕刻技法来改善视觉效果。比如,当石料颜色灰暗时,可减少玉石厚度,使其呈现单球面型,即一面凸起,一面内凹,在增强透光度的同时又不失饱满。第五,在充分考虑以上四点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利用玉石上的杂色,无论是皮色还是杂色,好的设计能够起画龙点睛、变废为宝的作用。俏色运用的好坏,不在于使用的大小与多少,而在于构思大胆、俏色如神,以局部创意亮点带活全局,凸显出人意料的艺术表现力[2]。比如,玉石表面的一点黑斑,可以设计成动物的眼睛;红色或黄色的皮可以设计成动物的毛发,等等,使之符合自然规律,与主体相协调。

本设计所雕刻的是一块淡青色翡翠角料,质地为糯种,呈不规则多面体,内部有团块状白色棉絮,矿物颗粒较粗,明显可见“苍蝇翅”现象。形状上宽下窄、左薄右厚。底部有一条由下至上三分之一处、由内及表的裂隙,内部有两条透光可见的小裂纹。如图1-a所示。

5.2 设计构图

玉雕作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具有不定型性,每件产品在制作的过程中都可能因人的主观因素而有所变化,因此设计构图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制作过程。造型要美观、线条要流畅、构图要错落有致,以达到人们的审美要求。为此,必须将玉石材料的特点与造型设计相结合突出料的特色。质地美,表现玉的温润特性;颜色美,注意俏色的运用。设计构图的标准:首先是用料干净,即去脏遮裂,使作品上无严重的脏和裂;其次是合理用料,把玉料最美的部分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并充分利用;三是造型美观,形象生动,有文化内涵,主题突出,构图详略得当。

设计完成后,要在玉料上绘图,绘图分粗绘和细绘两道工艺。绘图时,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保留原料的最高处、最宽处、最厚处,以使产品产生最大的形态效果。设计得当,还会有大于原料的效果。在定好中心线的前提下,围绕中心展开设计,做到主次分明、参差错落、呼应顾盼、画面平衡。任何一个从属组分都要为主题服务,以主题为中心,任何与主题无关的组分都是多余的。由于玉石的珍贵性、稀缺性,任何一件玉雕作品都要尽可能地来表述作品的主题思想,给无生命的石头以鲜活的灵魂。一切次要元素都要围绕主题作各种形式的处理。要做到主题明确、宾为主用、浑然一体,使画面清晰明朗。其次,还要注意构图的疏密,布局与空间的关系,画面过密会给人以拥挤、杂乱的感觉,画面太疏散又会产生松散、空旷的感觉,应注意疏密相间与过渡衔接,让气势神态得以贯穿,做到虚实相生、分组呼应。同时要注意对空白的处理,巧用留白,可使画面繁而不乱、松而不散,这和中国写意水墨画有几分相似之处。

就本设计而言,首先,考虑到寿桃造型的最厚点为围绕桃枝的最大直径处,其次,较薄处存在一条不长的裂隙,且裂隙并未贯穿整个厚度。综合考虑以上两种因素,可以把裂处设计为桃子的顶尖及从顶尖延伸出来的S型生长弧线。这样就起了巧妙遮裂的作用。

然后,绘制蝉的造型。可在寿桃的正面偏右上角的位置绘图。因为整块料通体一色,因此,不用考虑利用蝉来遮瑕或俏色。整块玉料左下扁平、右上凸起,右上角凸起的部位厚度最佳。横向上,脊线为蝉的背部中线;纵向上,蝉的位置在脊线的黄金分割点上。这样设计,在视觉上达到协调的效果,同时又充分利用了玉料的形状特点。在寿桃与蝉的比例上,采用抽象概括的手法,并没有按照实际比例构图,而是在寿桃上突出强调了蝉,因此蝉的形态大小略显扩大。

其次,重意趣、重神韵,对形象并不是纯客观的自然描摹,而是融入了主观意识和情感。这是对玉雕造型艺术的高度概括[3]。设计中为了充分利用玉料,寿桃的造型略显瘦长、扁平,但整体的线条流畅、饱满、圆滑,弥补了这一缺陷。蝉的造型并非立体圆雕,比实际的蝉略显扁平,但能够达到形似而神在的抽象意蕴。绘图效果如图1-b所示。

5.3 制作

我国的玉雕工艺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线刻、薄意、内雕、凹雕、减地阳纹、阴刻、浮雕等。本设计所运用的雕刻手法为浮雕。浮雕技法又分为浅浮雕、中浮雕、深浮雕、镂空浮雕、阴刻线、立体圆雕。本设计采用的技法为立体圆雕。立体圆雕也叫立体雕,是玉雕工艺中最为写实的手法,它比深浅浮雕、阴雕、线刻等来得更为具体真实,是三维空间中立体造型的实体,能够反映形体的全方位形态,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在绘制好设计图稿的基础上,开始玉雕加工。具体步骤如下:

(1)减地出轮廓。使用大号杆棒,把绘图线外的部分打磨掉。使造型的大体轮廓显现出来。玉雕造型基本确定下来。首先是将寿桃、桃枝和蝉的位置确定下来,桃枝和蝉先不予打磨,预留出足够大的空间。如图1-c所示。后续的打磨会将记号笔的笔迹磨掉,需要再次绘图,如图1-d所示:减地后画样。

(2)勾大样。用钉头,将各个部位的轮廓勾画出来,主要是沿着记号笔的笔迹勾画。然后用小号杆棒进一步缩小蝉和枝头的范围。这一过程在玉料的两面都要进行,整个造型呈立体状态。正面如图1-e所示,反面如图1-f所示。

图1 玉雕制作基本流程Fig.1 The basic processing procedure of jade carving(a)玉石原料;(b)构图;(c)减地出轮廓;(d)减地后画样;(e)勾大样正面图;(f)勾大样反面图;(g)二次画样;(h)派活;(i)修饰

(3)二次画样。为了使雕刻更精准,需要在已进行初步打磨的玉料上再次绘图。通过绘图可以发现勾线时不准确的线条,并及时予以更正。同时,描绘出蝉和枝头的立体形态。如图1-g所示。

(4)派活。进一步将各个组成元素的形象刻画出来,并对弧面进行光洁度的修整。在这一过程中要反复地进行画样——推形——画样——推形,以便及时纠正错误,保持整体的协调性。在此过程中寿桃的造型已经初步完成,枝头和蝉的外形初现。枝头呈高低起伏状,枝干连接处微微翘起,生长节点变细,大叶子的节点处微凸,然后沿着大叶子的曲线平滑下滑,叶尖翘起。为了不使整个寿桃的正面太过单调,此处加一片新叶芽,起于大叶子和桃枝的节点,呈半月形勾于寿桃之上。

(5)对各部位进行更精细地加工,使各个元素的细小部位展现出来。在寿桃的主体部位画一条S线,起始于桃子的顶尖,沿着裂隙延伸,呈流畅的S型。然后用钉头画线,雕刻时使钉头有一定的倾斜度,在S线的两边形成一平缓一陡直的状态,即寿桃的较高部位通过陡直线经平缓小斜面过渡到寿桃的较低部位。然后刻画桃枝与桃树枝干连接处裸露出的纹路,纹路呈环状,以漩涡纹收尾。大叶子的形状凸显,叶面起伏有致。新叶芽一笔勾成,此处应简单处理,以使整个画面繁简有序、详略得当,但线条要流畅,一气呵成。其次,勾勒出背部横纹、眼睛、口器及腿部。整个造型如图1-h所示。

(6)修饰。对细部进行细致地刻画,使其更生动传神。对整个作品进行光洁度的修正,确保抛光时不会出现划痕、凹坑、小平面等,影响美观。如图1-i所示。

5.4 抛光

玉器的抛光,直接关系玉器的光泽、透明度,是玉雕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抛光就是把玉石表面磨细至镜面状态,使光线在其表面产生尽可能多的规律性反射,达到光滑明亮的程度。抛光的效果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受玉料质地的影响,由玉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决定;二是受玉石表面的平整度影响,表面越平整光滑,光线做规律性反射越多,光泽越强。抛光过程主要有:

图2 抛光流程Fig.2 The procedure of polishing(a)打砂纸;(b)走砂胶;(c)上亮;(d)顶活

(1)细磨:又叫“去糙”,即把玉石表面磨得更加细腻,主要是使用非雕琢工具进行,有木、竹、布等。如图2-a、图2-b所示。

(2)罩亮:玉石经过细磨后表面已达到光滑细腻的程度,但还达不到亮如明镜的地步,此时经过罩亮可达到镜面效果。罩亮就是将抛光粉蘸在革、布、皮、胶等抛光工具上摩擦玉石表面进行抛光使其光亮的过程。如图2-c、图2-d所示:

6 结论

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寿桃在玉雕、石雕以及其他艺术创作中主要作为从属元素而存在,且造型多为浅浮雕。比如:仙人贺寿中,寿星一手持仙桃,一手握手仗。而在本设计中,寿桃作为主体元素,且呈立体圆雕,这一造型在现代玉雕中很少出现。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血液中流淌的那片情愫,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琢玉、佩玉、赏玉渐渐以一种艺术形式,进入寻常百姓家。玉雕艺术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历史意蕴是千百年来中华大地上勤劳人民的智慧凝练。而玉雕设计作为一项传承千年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更应具有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作为玉雕从业者,应当把握全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艺术文化,不断完善、丰富自我,使玉雕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本设计以寿桃、蝉为具象依托,发挥自我想象力、创造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不断创新,设计出“寿蝉”造型,寓意健康长寿、子孙万代,借以表达晚辈对长辈的祝福,并丰富了玉雕产品造型。

参考文献:

[1] 黄展.灵魂之外的设计——关于当代玉雕设计中形式美的研究[J].设计,2014(1):183-184.

[2] 余炼钢.翡翠玉雕创意设计及雕琢工艺的新视角[J].中国宝玉石,2013(2):184-191.

[3] 罗飞飞.国画与玉雕造型艺术的内在联系[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5):47-49.

[4] 周贵.中国玉文化的内涵探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版),2008(2):23-25,31.

[5] 韩雨对.自然植物的生命意象与在中外绘画中的象征意义[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1(4):60-62.

[6] 张云湘,徐建德.寿桃与中国传统文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3):284-285.

[7] 庚莉萍.从玉雕构图艺术解读中华吉祥文化[J].中国黄金珠宝,2009(1):108-113.

[8] 任思永.论玉雕设计的美学内涵[J].美术教育研究,2014(6):72.

[9] 姚士奇.中国远古玉文化——华夏礼仪和中华儒学之源[J].珠宝科技,2004(2):52-61.

[10] 倪红英.玉雕艺术中的吉祥意蕴[J].网络财富,2010(12):170-171.

[11] 刘素琴.儒释道与玉文化[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4(1):38-45.

[12] 樊军民.浅谈中国玉雕创作的意境内蕴[J].中华文化画报,2010(10):124-128.

猜你喜欢

寿桃玉雕玉石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中华寿桃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
论紫砂壶“寿桃”的创作思路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玉雕青松献祖国
非洲行记(八)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点赞首届丝绸之路玉石文化产业博览会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