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负接替效应研究*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18-05-24孙玉阳宋有涛王慧玲
孙玉阳 宋有涛 王慧玲
一、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辉煌的成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和资源代价。原有的粗放增长模式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如何实现新旧动力的合理转换,保持经济平稳的过度和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为迫切的现实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根据诸多国家发展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顺利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环境污染往往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出产业的特征,主要是因为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等对其污染物排放均产生影响,因此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当前中国主要通过产业政策来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带有浓重的计划性色彩,缺乏内在激励效果;而环境规制有助于将企业排污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进而对企业的利润和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能够引导资源在不同产业及行业间流动,从而影响投资方向和资本存量的重新组合,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毛军和刘建民,2014)。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关注的日益提升,相继出台并实施了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在内的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然而,这些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产业结构升级是否产生影响,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如何构建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环境规制体系,发挥其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导向作用,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文献回顾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以及环境规制政策密集出台,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研究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章相对较少,并且部分文章将产业结构作为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增长中间变量来研究,很少有文章单独研究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现有文章的研究思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角度:一是从环境规制工具的分类对产业结构影响看来,原毅军和谢荣辉(2014)发现正式环境规制能有效驱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才初步显现;夏后学等(2017)发现非正式环境规制下的产业协同集聚会驱动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二是从环境规制工具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来看,郑金铃(2016)发现不考虑环境规制竞争时我国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考虑环境规制竞争时环境规制对中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着推动作用。三是从环境规制工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来看,Brunnermeier & Cohen(2004)发现环境规制能够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通过研发投入带动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龚海林(2013)发现环境规制能够通过投资需求结构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文献梳理表明:第一,大多数文章将环境规制当作单一整体或简单的分类来研究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没有全面考察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易造成研究结论的偏差。第二,现有文献认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是非负即正的线性关系,然而,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影响是基于环境规制不断增强对企业生产行为产生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就能准确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现有的环境规制工具对产业结构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过于笼统,并没有说清楚环境规制工具对产业结构作用的微观基础以及传导机制作用的原理。
本文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第一,按照行政命令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三种环境规制工具,全面检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环境规制工具组合提供了一个依据。第二,分析三种环境规制工具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非线性关系,为今后环境规制的深化调整提供一定的依据。第三,分析环境规制工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微观基础,以更好地解释环境规制工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以便更好地发挥环境规制工具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
三、 理论分析
环境规制对产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微观企业的生产行为来实现的,环境规制通过影响污染型企业的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影响生产行为。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环境规制的增强影响企业的生产行为。按照这一思路,本文参考Withers(1980)的方法,假设一个经济体中存在A、B两个地区,假定两个区域内存在大量相同的厂商。在地区A中,代表性厂商1只生产污染型和清洁型两种商品。污染型和清洁型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为ρ、φ,污染型商品在A、B两个地区的销售价格分别为P1、P2,其产品的销售量分别为Q1、Q2。清洁型商品的售价为Ps,销售量为S。假定企业的劳动力、环境成本、资本以及其他生产要素记为投入要素K,α表示生产要素分配系数,取值为0<α<1,企业将αK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到污染型产品生产中,将(1-α)K单位要素投入到清洁型产品生产中。由于A地区的污染型产品销往B地区,在跨地区贸易中会存在非常规又不能完全消除的成本,因此,引入调整系数β,取值为0<β<1,相当于A地区产品在B地区的实际售价为βP2。综上所述,厂商1的利润决策模型为:
π=P1·Q1+βP2·Q2+Ps·S-[ρα+φ(1-α)]K
假定地区A由于实行较为严格的环境管制,导致污染型企业生产要素的价格变为ρ1,而清洁能源的生产要素价格受环境规制影响较小,所以假定清洁能源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在利润最大化背景下,企业通过生产行为的调整,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决策一:企业面对环境规制导致的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不采取任何措施,其利润表达式为:
π1=P1·Q1+βP2·Q2+Ps·S-[ρ1α+φ(1-α)]K
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优化生产行为,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比较决策一和决策二,可得π2>π1,解可得:
此时企业进行结构升级比较合适。因为升级后的利润将比不升级对企业来说更有益,因此企业升级是合理的选择。
而当π2<π1,解可得:
此时企业不采取任何措施比较合理。因为不采取任何措施的利润将比企业升级对企业来说更有益,因此企业不采取任何措施对企业来说是合理的选择。
而当π2=π1,解可得:
这是企业的升级和不升级的一个转折点。
四、 实证研究
1. 变量选择及说明
(1) 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升级(cy)。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产业结构升级的测度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测度方法包括:一是根据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就业分布来测度;二是利用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来进行测度。蒋丽丽和周丹(2015)认为资本的深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而产业增加值越大越有助于资本的深化。因此,对衡量产业结构升级来说产业增加值比劳动力就业分布更加合理,本文采取第二种方法,利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和占GDP的比重衡量某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情况。
(2) 核心解释变量。环境规制(er)。目前环境规制尚未形成统一的指标,有关环境规制的衡量指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污染物排放率综合指数、环境规制综合指数等。本文借鉴蔡乌赶和周小亮(2017)对环境规制的划分方法,将环境规制工具划分为行政命令型规制工具、市场激励型规制工具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工具三种类型,其划分方式能够分别从政府、市场和公众角度来衡量环境规制的水平,考虑得更加科学、全面、具体。其中,用行政处罚案件数作为行政命令型规制指标(cer),用排污费征缴的额度作为市场激励型规制指标(mer),用因环境污染上访的人次作为公众参与型规制指标(ver)。
(3) 控制变量。本文在借鉴肖兴志和李少林(2013)等研究基础上,选取了如下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agdp)。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就越高,其消费结构也越高级化,而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本文选取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人力资本水平(edu)。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地区,其技术水平也越高,可以通过创新效率和管理效率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本文选取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水平的指标。金融发展水平(fin)。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助于企业的投融资,从而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本文选取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与GDP比率作为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外商直接投资(fdi)。外商直接投资可能通过竞争效应、溢出效应和关联效应等多种途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本文选取外商直接投资与GDP比率作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指标。政府干预程度(gou)。在财政分权体制下,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不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抑制产业结构升级。本文用财政收入与GDP比率作为政府干预程度的指标。
2. 数据来源及描述统计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04-2015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除西藏)的数据作为样本。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有效,本文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其中,行政命令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产业结构升级、人均GDP、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政府干预程度的数据主要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整理而得,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按照当年的外汇平均水平进行换算;人力资本水平主要通过《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而得,其计算方法为: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文盲或识字很少比重×1.5+小学受教育比重×6+初中受教育比重×9+高中或中专受教育比重×12+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比重×15.5;金融发展水平主要通过《中国金融年鉴》数据计算整理而得。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1。
3. 实证分析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注:数据根据四舍五入法则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资料来源:作者计算整理。
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受多种因素影响,以及部分数据如各地区自然禀赋条件等不易获取,导致不可能将所有变量纳入控制变量之中,同时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内生性问题,有鉴于此,本文采用差分GMM和系统GMM估计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范洪敏和穆怀中,2017)。差分GMM模型以高阶滞后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测度误差、遗漏变量和克服因果联立偏误导致的内生性问题(邵小快和胡怀国,2013),而且系统GMM能提高估计的效率。本文利用差分GMM和系统GMM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其中DIF-GMM和SYS-GMM分别为差分GMM和系统GMM的估计结果,见表2。系统GMM估计结果与差分GMM估计结果在方向上基本保持一致,且在统计上显著。这说明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钱学锋和陈勇兵,2009)。所有模型的AR(2)的p值均大于0.1,表明差分GMM和系统GMM均不存在二阶序列自相关。Sargan统计检验表明,模型显著接受“所有工具变量都有效”的原假设,表明差分GMM和系统GMM模型设定合理,工具变量有效。差分GMM和系统GMM回归结果均显示,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一次项和二次项均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一次项和二次项对产业结构升级不产生影响。从回归估计系数值来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因为系统GMM比差分GMM估计更有效率,本文采用系统GMM的结果进行分析。
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工具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并呈现倒U型趋势。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工具通过设置执法标准以及行政执法检查频率等形式,对污染型企业违法行为作出处罚、责令整改等,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企业产品的价格和市场的占有率。在倒U型曲线的左侧,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工具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这主要是因为行政执法标准不断提升,执法频率不断增加,可以减少污染型企业非法排放行为,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产品价格过高,降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促使企业技术革新和结构升级,降低环境规制对其生产成本的影响,进而有助于整个产业结构升级。在倒U型曲线的右侧,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工具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这主要是因为过严的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工具一方面会限制企业的自由,不利于企业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活力,从而不利于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进而实现自身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使政府管辖权力过大,容易导致官商勾结寻租现象的产生,同时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降低环境执法收益,从而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并也呈现倒U型趋势。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主要通过排污费等形式,将企业产生的负外部效应内部化,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行为,进而影响整个产业结构。在倒U型曲线的左侧,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这主要是因为排污费的增加势必会增加企业生产运行成本,此时企业进行自身结构升级的费用低于排污费,使得企业愿意进行结构升级,从而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在倒U型曲线的右侧,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这主要是因为过高的排污费超过企业利润,造成企业运营困难,此时企业合理的选择是关闭工厂或者迁移到环境规制相对较弱的地区,从而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显著,即暂时不产生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还处在被动状况,即只有影响到自身权益时公民才会上访,对整个产业来说影响规模较小。但积极的公众参与有助于社会各阶层反映自己在环境方面的基本诉求和立场,有助于降低政府在环境监管过程中的管理成本,增加企业违法排放的风险,进而促使企业转型升级,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升级,因此有必要推动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来。
表2 差分和系统GMM估计结果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此外,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保产品需求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变化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改变企业生产结构和生产类型,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水平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这主要是因为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就越容易接受并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并能将其转换为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发展水平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这主要是因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充裕的民间资金、成熟的投资氛围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充裕的保障,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这主要是因为外资企业的知识溢出、技术扩散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否定了“污染避难所假设”。政府干预程度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这主要可能因为政府与市场边界没有划清,政府的职能越位、错位扰乱市场秩序,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五、 主要结论及建议
1. 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2004-2015年30省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行政命令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并都呈现倒U型趋势,说明行政命令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对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一个适度区间,在适度区间内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促进作用,在适度区间外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② 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不显著,说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暂时对产业结构升级不产生影响。③ 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均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并且都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④ 政府干预程度与产业结构升级呈显著负相关,即政府干预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2. 合理化建议
(1) 完善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体系,适度提高环境规制标准,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完善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内的环境法规体系,使各级政府在环境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扩大各级环境机关执法权力,提高环境执法效率。因地制宜提高环境规制标准,提高企业环境准入门槛,倒逼企业升级,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环境督导工作,派出督导组对各地环境工作进行检查,强化问责机制,倒逼责任落实,从而确保各项环境政策能够有效落实,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 健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体系,提高市场激励标准。在当前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强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和完善包括排污权交易以及生态补偿等政策体系,不断提高包括环保税在内的负向激励和环境补贴在内的正向激励的标准,将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自身革新,提高生产技术,实现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双赢局面。
(3) 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通过环保宣传强化公民环保意识,并且通过立法以及相关行政法规保证公民合法参与环境治理的权利,通过微信、微博等各种现代化投诉平台,方便公众投诉,降低公众参与环保治理的成本,让公众可以更加规范、畅通、全面地参与到环境规制当中去维护自己合法权利,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4) 在全社会积极开展绿色消费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绿色产品公益宣传,加强绿色产品标准、认证等相关政策解读,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杨朝均和呼若青,2017)。加大高科技人才引进的力度,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同时不断加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贡献率。大力培育现代金融新业态,加快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不断做大做强金融产业,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强大支撑,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继续扩大开放力度,参与国际社会分工,积极鼓励新兴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投资设厂,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避免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等问题扰乱市场运行秩序,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 Brunnermeier, S. B., and Cohen M. A.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ournalof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Management,2003,45(2):510-519.
2. Withers, G. A.Unbalanced Growth and the Demand for Performing Arts: An Econometric Analysis.SouthernEconomicJournal.1980,46(3):735-742.
3. 蔡乌赶、周小亮:《中国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效应》,《经济学家》2017年第9期。
4. 范洪敏、穆怀中:《环境规制对城镇二元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年第2期。
5. 龚海林:《环境规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绩效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5期。
6. 蒋丽丽、周丹:《完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管理世界》2015年第9期。
7. 毛军、刘建民:《财税政策下的产业结构升级非线性效应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第6期。
8. 钱学锋、陈勇兵:《国际分散化生产导致了集聚吗?——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世界经济》2009年第12期。
9. 邵小快、胡怀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中的内生性》,《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3期。
10. 夏后学、谭清美、高丽媛:《非正式环境规制下产业协同集聚的结构调整效应》,《软科学》2017年第4期。
11. 肖兴志、李少林:《环境规制对产业升级路径的动态影响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第6期。
12. 杨朝均、呼若青:《环境管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工艺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现代经济探讨》2017年第8期。
13. 原毅军、谢荣辉:《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8期。
14. 郑金铃:《分权视角下的环境规制竞争与产业结构调整》,《当代经济科学》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