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CRL《原始来源信息素养指南》的解读与启示

2018-05-24范继荣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来源指南文献

范继荣(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ofCollege andResearchLibraries,ACRL)的调查报告显示,信息素养教育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结果。[1]图书馆界很早就开展了信息素养教育并制定了评价标准,不过在众多的素养标准中,如ACRL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仅提及用户应能区分不同类型的信息来源,而使用及培养“原始文献”的能力被一般化的信息素养概念淹没。原始来源信息是“提供了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第一手证据或直接证据”的信息,原始来源信息素养是有效发现、理解、评价和合乎伦理利用原始文献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组合。[2]本研究将通过解读ACRL和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SocietyofAmericanArchivists,SAA)联合发布的《原始来源素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GuidelinesforPrimarySourceLiteracy),为国内原始来源信息素养的研究与教学提供借鉴。

1 原始来源信息素养指南制定的背景与结构

在过去几年,档案和特色馆藏界对利用原始来源资料开展教学和指导的兴趣日增,不过有调查表明,目前缺乏帮助档案学者成功开展此类活动的指南或资源。[3]ACRL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修订版也没有包括基于原始文献教学的专门指南,如,缺乏人工制品的评价、叙述、日期和年表等信息。[4]由于档案与特藏使用不同的术语、工具和惯例,其教学内容经常超出ACRL标准的技能范畴,只有开发更专门的指南才能更好地让档案学者和特藏馆员检测教学效果及其对更大范围用户的影响,教师们也需要达成共同的理解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基于此需求,2015年,SAA和ACRL的善本与手稿组(ACRL/RBMS)共同委派联合工作小组制定原始来源信息的能力标准,2017年夏季公布了《原始来源信息素养指南》(GuidelinesforPrimarySourceLiteracy,GPSL)。

GPSL包括四部分。① 前言。介绍了指南适用对象、原始文献及素养含义、指南使用方法等。② 核心观念。处理、利用原始文献应该秉持分析的观念、伦理的观念、理论的观念和实践的观念。③ 学习目标,即利用原始文献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可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④ 附录。

2 原始来源信息素养解读

2.1 原始来源信息与原始来源信息素养

2.1.1 原始来源信息的含义

PrimarySourceLiteracy尚无权威中文对应词,将其译为更广义的“原始来源信息素养”或“原始来源素养”。原始来源信息是指各种格式的资料(或材料),如,原始人工制品、物理和原生数字化文献及其副本,研究中创造的,用于证明某个时期、事件、工作、人物、思想的原始证据。一般而言,原始来源信息(一次文献/原始文献)是作为其他研究基础的最初的资料,未经解释或评价过滤;二次文献是事后的解释,是对一次文献的解释和评价,是对证据的讨论或评论;三次文献是对一次和二次文献的浓缩和集合。不过原始来源信息的概念取决于与二次文献的关系、依赖于特定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者不同的解释过程,因此它是一个连续体而非二元的状态。下表是某些学科一、二、三次文献的比较案例。

表 一次、二次、三次文献比较举例

2.1.2 原始来源信息素养含义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原始来源信息素养是为了创造新知识或修正现存的理解而有效地发现、解释、评价并合乎伦理地利用某学科语境内的原始文献必须的知识、技巧和能力的组合,它与其他素养概念存在交叉关系,如,信息素养、视觉素养(Visual Literacy)、数字素养、集体记忆等。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信息素养界定为“个人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效地搜索、评估和利用所需信息的一系列能力”,[5]在其评价标准中,三处提到与信息的原始来源有关的学习成果。因此,原始来源信息素养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广义的信息素养中的一部分及具体运用,不过目前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针对不同于档案和特色馆藏的文献,如,论文搜索与利用。档案是“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6]具有原始性。可见,档案与原始或初始来源信息在内涵与外延上具有很大的交叉性,档案素养与原始来源信息素养两者的关系亦然。《标准》将视觉素养定义为“使个人有效发现、解释、评价、利用和创造图像及视觉媒体的一组能力”,[5]此定义逻辑强调视觉化的信息媒介,而信息的原始来源中包括此介质,如,现场图片、视频。在数字化学术环境下,不仅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介形态的原始文献被数字化,而且原生数字化文献在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掌握数字化设备和技术的能力、知识和技巧,也就是数字素养已经开始成为原始文献利用的基础。

总之,原始来源信息素养强调了过去素养教育中被忽视的文化嵌入、信息情景辨识及文献转化等系列重要因素,具有元素养的性质,因而为信息资源利用和素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和理念体系。

2.2 原始来源信息素养的核心理念

2.2.1 分析观念

原始文献的性质要求对其采取分析活动,通过假设、分析、综合、解释、批判性思维和评价,用户才能激活原始文献,提出问题和展开论证。为此,《指南》提出了分析路径或方法:质问原始文献的物理性质和格式、历史背景、叙事;理解资源如何被生产和传递/传播;“再解读”,在从资源被创造到被目前的用户利用的连续体中,也包括馆员、档案管理员、数据库创造者或设计者的介入中都存在对资源的解读,而需要对解读进行再解读;情境化反思,用户应将原始文献置于自己的项目背景中或在创造新原始文献的行动力中加以思考。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指出,任何领域的探究都是一个提出问题、获得答案、衍生新问题的迭代过程,《指南》则进一步阐明了分析的技巧和对象,如形式、内容、背景、外部介入等,文献及其利用者不再置身于真空中,而是一个开放、充满模糊性和关联的多维世界。

2.2.2 伦理观念

利用原始文献应具备伦理观念,包括法律及法规、隐私权、文化背景、捐赠人权利、版权和知识产权等问题。用户必须了解工作中这些思想如何影响到他们利用原始文献的能力,应该负责地考虑到其学术活动如何能够潜在地影响到这些原始来源文献的创作者、捐赠者、所有者和读者。这些伦理概念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有所不同,用户应该对此保持清楚的认识。

伦理观念要求平衡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价值,指明了文献背后隐藏的社会关系。信息具有多元价值,对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判断需要综合考察多个变量,在信息消费与生产过程中做到“不逾矩”是达到专家级素养的重要标志。

2.2.3 理论观念

(1)原始文献隐藏的假设或支撑前提。《指南》列举了原始文献利用隐藏的证据、权威、影响力、可靠性、物理性(资源的物理性质和格式)、历史移情、支撑原始文献的采集、收集、展示的权限等理论假设。这些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尤为重要的变量在以往的素养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如,历史文献选择、解读和应用,需要用户具备“历史移情”能力,理解历史活动者的信仰、价值观、意图,以了解当代和过去的内在差异。

(2)理论观念的运用建议。① 批判性思考。文化遗产机构中的文献反映和加强了社会权力结构,通过批判性思考什么资源从没有创造、什么资源可能不再存在、什么资源被收集,以及社团参与这些活动的能力。② 情景化思考。贯穿研究和创造过程,当用户试图情景化研究和理解其资源时,必须考虑到研究的迭代性质、原始文献和二次文献之间的相互作用。③中介化思维。资源和数据库在某种意义上总是中介产品(即资源被施加干预措施和情景化处理),展览、数字化馆藏、指南或其他工具反映了许多个体(档案管理员、出版商、作者和资源用户)可能并非不言自明的选择、复制、呈现决策。

在科研领域中,理论观念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框架》中的核心概念“对话式学术研究”,即信息的使用者和创造者持续不断参与话语实践,话语模式及权威结构影响到信息的分布,不过占主流的信息并不妨碍专家用户寻求更多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观点。

2.2.4 实践观念

① 原始文献研究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包括发现、获取、收集和处理各种形式和地点的原始文献,比如私人手稿、再版本、编辑卷、读物、选集和教材、复印本(摹本)、公开网络资源等。② 限制因素。为了实现目标,用户应该理解在某机构或数据库中什么能获取和什么不能获取,必须明白机构间各不相同的原始文献研究特有的规程和术语。需要了解这些资源如何被人们通过熟悉的搜索工具描述,也可能需要与知识库开发的用以提供对原始文献访问的额外工具打交道。③ 数据策略。用户将需要捕捉与管理原始来源文献研究数据的相关策略,包括转录、摄影、下载。

原始来源信息包括众多的异质文献和人工制品,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的信息构建/伪造、流转或运动的操作影响信息产品的质量及其利用,用户应该对不同载体的信息产品具有敏感性。在数字化信息产品比例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具备丰富文献实践知识成为迈向信息素养通晓者的基础,因此实践观是对长期被忽视的信息生产观念的凸显,信息通晓者应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统一。

3 原始文献信息素养学习目标

《指南》一般性地描述了研究者在学习和研究过程各阶段所需的原始文献的知识、技巧和能力,虽然《指南》强调它们并非无所不包也非规定不变,不过这些目标及其组合为开展形式多样的素养教育提供了参考,也有助于用户明确自己的原始文献信息素养学习目标,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作为原始来源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3.1 概念化

研究的首要工作是概念化,推进概念化的过程不仅是进行定义的过程,也必须划分维度和描述指标。① 区别用于研究问题的一次与二次文献,理解用于研究的原始文献与二次文献的相互关系。② 能明确说明在学术领域或研究领域的框架内什么可能作为某个特定研究项目的原始文献。③ 利用原始文献构建和完善研究问题。④ 认识到研究是一个迭代过程,故随着对原始文献的发现和分析,研究问题也随之变化。

3.2 发现和取用

① 识别原始文献可能的位置。② 为了查找原始文献,使用恰当的、有效率和效果的搜索策略,熟悉描述原始文献的最常见方法,如编目记录和档案检索工具。③ 在包含信息来源的编目、数据库和其他在线资源即与那些包含资源自身的数字化版本、原件或副本之间做出区别。④ 了解历史记录可能从没有存在,可能已经不存在或者可能没有被收集和/或者能被公开访问;现存的记录可能已经受到个人,如收集者、档案管理员、图书馆员、捐赠人和/或出版人的选择和调节的影响,潜在地限制了可供研究者利用的资源。⑤ 认识和理解影响原始文献取用的政策和程序,以及它们在不同知识库、数据库、馆藏之间的区别。

此阶段的能力牵涉信息来源、检索策略、工具、资源和限制因素的认识和掌握,原始文献如古籍与通常的论文文献在这些方面并不相同,论文检索能力并不完全胜任原始文献的获取任务。

3.3 阅读、理解和总结

① 审查原始文献,这需要阅读特定手稿、字体或语言,需要理解或使用特定的技术,或理解词汇、语法,以及资源产生期间与地点的沟通原则的能力。② 识别和传播原始文献中的信息,包括总结文献内容、识别和报告文献的关键成分,如,它如何被创立的、创造者、时间和内容是什么。③ 理解原始文献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迭代过程,包括由于出版、复制和其他转换产生的摘编、转录、翻译。

3.4 解释、分析和评价

① 评价原始文献满足特定研究或者创新项目目标的适宜性。② 批判性地评价原始文献创作者的视角,包括语调、主观性和偏见,并考虑这些因素如何与文献的原始目的和受众相关。③ 运用原始文献被创造的时代和文化,作者或者创作者、格式、体裁、出版历史、或者文献集合中的相关材料的知识,将原始文献置于其前景中。④ 作为对可利用资源分析的一部分,鉴定、质疑、考虑文献记录中的沉默、缺口、矛盾或者权力关系的证据的理由及他们如何影响研究进展。⑤ 对原始文献的解释考虑有形的和物质因素,包括载体/装具(装订、媒体、整体物理特性)与信息内容的关系、一次文献与其数字化或物理副本的关系。⑥ 具有历史移情,对过去的好奇心,对历史根源和人物的理解。

3.5 利用和整合

① 为了构建、支持或者质疑某研究观点,对各种文献进行审查和综合。② 以尊重隐私权和文化背景的方式利用原始文献。③ 依照适当的引用格式指南或者根据知识库的实践和偏好引证文献。④ 在研究或创新项目中整合利用原始文献信息之时坚持版权和隐私法。

这些学习目标及其完成所需的技能,贯穿了从问题构建到研究成果信息呈现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同时也就是信息能力持续循环构建的过程。

4 国外原始文献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

4.1 在线教育

① 依托网站介绍原始来源信息素养知识。如,东伊利诺伊大学的“Teaching Illinois with Primary Sou rces”,[7]伊利诺伊州立大学 Milner图书馆的“Teaching with Primary Sources”[8]、耶鲁大学图书馆的“PrimarysourcesatYale”[9]等。主要内容包括:原始文献的涵义、种类、格式,检索分析技巧、表单和工具,原始文献来源或知识库、咨询方式等。② 特色馆藏与档案教育网页。许多大学除了日常的读者教育之外,还在图书馆、档案馆网站介绍特色馆藏导航、档案的涵义、种类、检索利用方法等知识和技能。

4.2 专门课程或者嵌入专业课程

通过专门课程或者嵌入专业课程,图书馆或档案馆与学院教师在某专业课程教学中合作,培训学生利用特藏和档案的能力。如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历史实验室项目 (HistoryLabs)”,[10]该大学特藏和档案研究中心馆员与历史概论课教师在荣誉课程“历史202(history 202)”(课程覆盖美国1820-1920年历史,主题包括内战、西进、进步时代的社会改革等)中合作为不同专业(工程、生物和国际关系)的五个学生设计包括讲授、写作研讨会和历史实验室的课程模块。其中,“历史实验室”模块将特藏和档案研究中心挑选出的各种原始历史资源(如手写信件、手写分类账簿、手写日志、相片、报纸等)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借助学习单(Worksheets)等工具完成基本分析、资源审查(Interrogating Sources)、研究利用、证据收集、构建演示(ExhibitBuild)、辩论六项练习,训练不同的历史技能或原始文献素养。芝加哥大学特藏研究中心利用易逝品或短效收藏品和教师合作开展教学,[11]如,为主题“1893年世界博览会”教学提供了入场券、袖珍指南、幸存小册子、个人剪贴簿等素材的展览,为感伤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教学提供多种版本小说、小说戏剧版的宽幅广告人物、人物或著名场景插图散页的参观和陈列。总体上,这类教育模式成为发挥原始文献的研究潜力提供了途径。

4.3 书刊出版、宣传与学术交流

《原始文献教学杂志》[12]由美国国会图书馆教育拓展服务部与TPS教育联盟合作创办,聚焦K-12课堂中使用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原始文献开展教学的策略与资源,如,2016年春季刊主题是综合历史和地理思维。《Journal of Rare Books,Manuscripts,and Cultural Heritage》是美国ACRL主办刊物,议题与特藏图书馆和文化遗产机构相关,是此领域学者相互交流研究与教学成果与体会的平台。

4.4 组建TPS教育联盟

美国国会图书馆为了提高馆藏利用,发起“TeachingwithPrimarySourcesProgram”,[13]国会图书馆选择23家教育组织给予资助,组建Teaching with Primary Sources(TPS) 联盟,开展 2016-2019年的TPS项目,涉及创建课程、对职前和在职教师提供专业培训、调查K-12的原始文献教育等范围。项目形式有:研讨会或者讲习班、应用程序、在线调查工具、教师座谈会、培训培训者课程、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生课程等。

5 结语与启示

虽然原始来源信息(原始文献)一直作为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源,特别是近来原生化数据大量增长,不过除了档案学领域对用户利用档案能力开展教育外,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信息文化机构及其专业人员对利用原始文献信息能力的研究和教育实践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国内图书馆对用户的教育内容更多限于期刊及会议文献数据库的培训,致使大量原始文献无人问津。我国有包括浩如烟海的古籍在内的丰富的原始文献资源,整理、挖掘并让其物尽其用是专业人员的职责,ACRL《原始来源素养指南》及国外同行的实践经验提供了如下启示。

(1)加强原始文献信息素养(PSL)和用户教育研究。目前,国内尚未见专门论文研究PSL,与PSL相近的概念“档案素养/档案素质”,国内已有零星论文探索,从普通凭证和管理视角对公民档案素养培养途径加以研究,[14]而不是从教学、科研视角研究档案的价值及其开发。今后,除了对普通用户加强档案的原理、法规和生命过程管理技能的培训外,对学术交流和教育过程中的K-12、高校学生和教工的原始文献信息素养的需求、利用和技能展开调研,为培养学术用户的PSL提供基础。

(2)借鉴ACRL的《原始来源素养指南》,制定我国本土化的教育标准,建设原始文献教育资源库,实施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活动,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原有的信息素养教育优势,积极介入。

(3)进一步宣传、开放包括档案在内的原始文献资源,为素养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过去,我国强调档案的政治管理功能,重藏轻用,重保密轻开放,特色文献等原始文献情形亦大体相同。这样弱化了其面向社会公众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功能,导致用户对于原始文献无资源可用、不敢用、不会用和用不好等尴尬局面。因此,清除观念、体制和资源上的障碍,在充分利用的过程中,用户的素养才能得到全面地发展,而我国的原始文献才能发挥出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Academic library impact on student learning and success findings from assessment in action team projects[EB/OL].[2017-06-20].http://www.ala.org/news/member-news/2017/05/new-acrl-report-highlights-library.

[2] Joanne Archer,et al.Investigating primary source literacy[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9(5):410-420.

[3] Teaching with primary sources working group survey findingsandrecommendations[EB/OL].[2017-06-20].http://www2.archivists.org/sites/all/files/TPS.

[4] Peter Carini.Archivists as educators:Integrating primarysourcesintothecurriculum [J].JournalofArchival Organization,2009 (1-2):41-50.

[5] ACRL visual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EB/OL].[2017-06-20].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visualliteracy.

[6]《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17修订版[EB/OL].[2017-06-03].http://www.tjwq.gov.cn/daj/zcfgui/.

[7] Teaching illinois with primary sources[EB/OL].[2017-06-20].http://www.eiu.edu/eiutps/illinois_set.php.

[8] Teaching with primary sources[EB/OL].[2017-06-20].http://teachingprimarysources.illinoisstate.

[9] Primary sources at Yale[EB/OL].[2017-06-20].http://primarysources.yale.edu/.

[10] BahdeA.Thehistorylabs:Integratingprimarysource literacyskillsintoahistorysurveycourse[J].Journal ofArchivalOrganization:2014,11 (3-4):175-204.

[11] GardnerJ,PavelichD.Teachingwithephemera[J].RBM: A Journal of Rare Books,Manuscripts,and CulturalHeritage,2008,9(1):86-92.

[12] The teaching with primary sources journal[EB/OL].[2017-06-20].http://www.loc.gov/teachers/tps/.

[13] Teaching with primary sources program [EB/OL].[2017-06-20].http://www.loc.gov/teachers/tps/.

[14]陈宝美.公民档案素养培养途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来源指南文献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关于『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