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重视国企改革的质量与效果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及“两会”精神解读
2018-05-24
李 锦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2018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对国企在新阶段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定位,也是明确了国资国企改革的目的,回答了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以何为标准的问题。
2018年两会期间,重磅政策纷至沓来,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向深度展开。不难发现,所有这些政策,均围绕一个目标: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是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动改革,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2018年两会有四项内容,值得国企关注。一是政府工作报告,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讨论时的讲话,三是机构改革与国资监管内容,四是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的内容。
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论述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这对国企在新阶段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定位,也是明确了国资国企改革的目的,回答了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以何为标准的问题。报告从四个层次提出与回答问题,即国资体制改革、国有经济结构改革、主业核心竞争力与国企混改,尤其是授权放权、优化重组、主业核心竞争力,这些基础性关键领域将可能取得突破。显然,2018年是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改革质量提升之年。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2018年的国资国企改革更突出“以管资本为主、以做主业为纲、以创新为抓手”的思路。
政府工作报告国有企业改革论述这一段内容出现在“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这一题目下,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国资国企改革,在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六项改革中被排在首位。这表明国资国企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居于首要的、牵引的地位。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论述国企改革内容是这样表述的: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试点,赋予更多自主权。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瘦身健体,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实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内容186字,比去年的223字少了37个字,比前年的293字少了107个字,内容更集中、主题更突出了,特点也更加鲜明。
改变常用的国企国资改革顺序把国资改革放在国企改革之前
去年报告主题词是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位置的转换给人感觉,以国资改革引领国企改革的态势正在趋于明朗。过去的国企改革,政府是改革决策主体,企业是执行主体,企业在相当程度上缺乏改革自主权,一切改革措施必须等待上级的批准。没有国资改革的成功,便不可能有国企改革的成功,而国资改革常常处于基础与决定性地位。现在直指国资改革,从改革逻辑上理顺了。报告中三处用了国有资本,并且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预计2018年国资改革将重视几项重要工作:一是随着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落地临近,放权、授权范围将进一步细化和扩大;二是国有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将深化扩围,升级至综合性改革,多个央企入围;三是国资委将强化管资本职能取消完成内部职能和机构的调整;四是试点加大在重大决策、人事任免、考核激励等方面的授权力度,工资总额等方面可能逐渐让试点单位放开去探索;五是更加注重国有企业价值管理,国有资本的市值管理水平会提高,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能力的加强。
报告开门见山直接提出“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段落的第一句是“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这是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摆在重要位置。政府工作报告则具体化了,直接提出从建立权责清单入手,进入操作阶段,政府及国资委有哪些权,哪些责任,自己列出来,这是一场自我革命。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方式。但是,由于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体制改革不到位,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依然存在,国有资产监管还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当前,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采取的是两级制授权经营方式。国资委等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按照一定方式直接管理国有企业,二者间没有中间层,极易导致政企不分。国务院于2017年5月转发国资委《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授权43项权责下放,出台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科学界定出资人监管边界。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是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核心的国资改革的核心,“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是一个起点的改革。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则在两会上提出两个清单,一个是授权清单,一个是责任清单,这两个清单是相对应的。显然这项工作将很快进入实施阶段了。
强化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要害是“赋予更多自主权”
在国企改革的十项试点中,唯有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中央对国资改革核心环节的重视。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是去年也讲过的,今年加上“赋予更多自主权”一句,把目的与任务明确了。设立国资投资运营公司,是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设置隔离层,避免前者对后者的直接干预。“国资委—控股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三级制,不仅符合以国有资本改革带动国企改革、政府仅以出资人身份管理国有资产的思路要求,而且这将进一步明确国有资本的权属及政府的职能定位,有效消除由政府意志直接决定国有企业行为而造成的工作积极性降低、流程化管理低效等问题。对于国资委而言,重点是“授得下与管得好”的问题;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而言,重点是“接得住、放得下与管得好”的问题;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重点则是“接得住与经营好”的问题。过去十项试点,点多面散,现在报告围绕改革的主体内容,聚集焦点,对准穴位发力了。在中央企业层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有8家:中粮集团、国投公司、神华集团、宝武集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有2家:诚通集团、国新公司。从前期试点经验来看,投资公司主要定位于国家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进有退,培育核心产业,退出劣势产业,优化产业布局。运营公司则按照强化资本运营功能的要求,分别设立了结构调整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两家公司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了资产管理和资源整合。然而,我们目前看到的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经验,围绕一个“事”字说得多,围绕“放权授权”,有令人期待的地方。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改革试点,要对公司的职能定位、监管方式和考核体系进行调整,赋予更多的自主权,要在2017年试点基础上,总结并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试点经验。中粮集团是最早的试点,经验可望在2018年推出,希望能够看到在授权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授权运营方面的经验。目前,投资公司及运营公司的试点意见一直没有出炉,这个文件出台是值得关注的。肖亚庆表示,去年下放了18项权利。今年会把一部分出资人的权利放到两类公司,比如说发展规划和集团的投资规划。对一些重大事项的管理权,比如内部薪酬、工资总额的报备制度等等,国资委今年对两类公司要在原有试点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调整。与此同时,在试点过程当中对两类公司集团本身对内管理权力逐步放给下面的子企业。
国有企业重组数量不是目的重在结构优化的质量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2018年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表示,今年将稳步推进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领域央企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海工设备、环保等领域资源整合。 重组作为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2018年可能是重组的大年,这符合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本、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战略重组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集团层面的战略重组,使战略布局更加优化;二是专业化的重组。肖亚庆在两会上表示,现在中央企业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个专业多的问题,众多的专业很多企业在做,这样效率效力不能充分发挥。我们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使重组更加有效。显然,今年要进一步加大专业重组的步伐。报告中突出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重组用“优化”两个字限定,表明性质是结构性重组,股份制改革是方法与手段。中央企业通过重组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盘活存量,减少重复建设。明确用“央企”一词,意味着央企重组在2018年要加大力度,提高水平。自十八大以来,国资委先后完成19组36家企业重组,目前央企有97家。恐怕数量不是目的,重组重在质量。报告中提出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的要求,可见对重组质量的重视。
持续瘦身健体重在“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这是第一次这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主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做强做优做大主业是央企应该普遍重视的问题。持续瘦身健体与2018年中央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结合起来,做好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包括深入推进“压减”工作,推进“处僵治困”。
3月8日,习近平在出席山东代表团讨论时强调,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的指向,就是要避免脱实向虚,要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交叉混业也是为了相得益彰发展主业,而不能是投机趋利。这句话对不成功的企业用“投机趋利”一词,好恶感鲜明。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金融产业就是投机趋利,为了钱生钱,而不是为了发展主业。再看看国资委的态度。肖亚庆在记者会上介绍国有企业最新改革发展情况时指出,中央企业发展更突出主业、突出实业。从中央企业统计看,2017年工业类企业实现了18.7%的增长率,占整个盈利总量的61.7%。这是肖亚庆主任首次讲工业类企业的增长率与盈利总量的对比。央企投入金融行业发展,势头很猛。在一些企业,脱实向虚现象已经存在。有的央企,主业、房地产、金融,产值各占三分之一。央企中也存在金融违规,有的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担保。对中央企业来讲,加大风险的控制,降杠杆、减负债、防风险仍然是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试点有序深入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混改第三批试点的领域会在前两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大。如果联通混改做得好,将会带动更多的国企进行混改,比如在资源、装备制造等领域,表达了稳妥推进的意思。联通改革幅度大,已经进入深水区,很多复杂问题都出来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推进。混改要进行战略性展开,还需要解决认识问题,需要意识到中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是一种过渡性办法或短期行动,也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是自动改革、积极推动的必然成果和发展趋势,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体现和重要内容,混改要促进构建国民共进、调和发展的经济格局。其次,以不因推进改革增添企业累赘为准则,推动混改相干配套政策的及时跟进。第三,明确混改不是为混而混,而是产业链中产业节点混合、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混合、不同资源禀赋的混合,切忌一窝蜂、定比例,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绝不能用行政手段取代市场。混改的目标是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来完善治理结构,进而促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其关键在于如何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收益的增加。值得思考的是,报告中有三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联系。特别是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后面一段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与“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强调“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打破行政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实质上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紧密联系。这两段长达357字,可见政府对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的重视。预计今年国企混改将向纵深发展,展现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战略投资更活跃、试点引领更突出以及更注重形成新的经营机制等特点。
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制度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
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央深改组通过的第一个文件是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怎样把全国人民的财产保护好、发展好是国企的重要任务。报告强调“落实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要求,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推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实行“代理—授权”做法,形成“全国人大—国务院—国资委、地方政府—企业”的代理链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最终管理权。问题是,过去只有国资委一家报告,财政部 、国土部、农业部、文化部等从未报告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将在今年10月份进行,重点听取和审议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其他是书面形式报告,向前走了一步。当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管理国有资产的体制有待完善,这是一个过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转向国企的去杠杆补短板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是放在发展部分讲的。在2018年,去产能力度不减,去杠杆的重点在国企。要求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今年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加大“僵尸企业”破产清算和重整力度。国企杠杆率较高,虽然2016年5月以来工业国企资产负债率整体向下,但截至2017年底仍高于私营企业8.8个百分点。金融风险的背后是财政风险,要把控制国有企业债务作为今后控制总债务的重中之重。在补短板方面,加快制造强国建设,重点发展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多领域推进“互联网+”。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整合大型国企监事职能监事功能能够“由虚变实”
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2018年的两会公布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资委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划入审计署,不再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把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职能从块块里划出来,对派出审计监督力量进行整合优化,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解决监事会原来存在的独立性不足问题。同时,让国资委回归出资人角色。
我们还注意到,报告中国资国企改革内容有着目标引领型改革的鲜明特色。报告从三个层次部署任务,提出改革的质量标准与目标要求。报告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部分的最后一句话,要求通过改革创新,国企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对国企在新阶段的地位与作用的定位,也是明确国资国企改革的目的,回答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标准问题。从党的十九大以来,国企改革进入目标引领型改革阶段。不仅在十九大报告中,而且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出,每一项改革都指明改革目标与标准,更加重视改革的质量与效果。这种目标引领型改革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使得改革的重点更加突出,路径也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