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病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模式与改革

2018-05-23尹琳琳张星虎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改革

尹琳琳 张星虎

[摘要] 新形势下,我国医学教育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硕士研究生培养是医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随着临床医学及其二级学科神经病学的快速发展,不仅对研究生的临床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合格的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因此,神经病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模式成为值得探索的新课题。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的现状,并着重对科学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出有建设性的改革意见和方案。

[关键词] 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招生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R7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3(a)-0138-04

[Abstract] The requirement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in our medical education is proposed under new situ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and pathway of medical educ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urological specialty, medic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not only need improve their clinical skills, but also have higher academic attainments in a special field of study. Therefore, a new task about enrollment and cultivation mode in neurologic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scientific degree is worth explor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rollment and cultivation mode in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mainly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ve reform programmes for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scientific degree.

[Key words] Neurology; Postgraduate students; Scientific degree; Enrollment and cultivation mode; Reform

我國研究生教育自1981年实施以来,经历了缓慢发展、中速发展、高速发展等几个时期,2005年进入适度发展期。医学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建成了学科齐全、学位授予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的学位授权体系和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人才[1]。随后,国家多部委颁布了一系列研究生教育的试行办法或改革意见[2-4],以期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最优。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出一批具有专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研究兴趣的青年人才,并对其职业潜力做出衡量[5]。目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分为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然而目前无论是专业学位还是科学学位,在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环节均采用统一的综合试卷作为专业能力的考核依据,其他职业能力的考查只在复试环节进行。这种选拔考核制度显然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对医学人才分类培养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6]。因此,推行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分类选拔制度已迫在眉睫。本文将从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现状入手,分析现有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弊端,提出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建议,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临床科研双肩挑的医学人才。

1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考现状

长期以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在为国家人才选拔和人才输送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社会价值,一大批综合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创新能力突出、专业基础扎实的优秀人才和精英将通过考试选拔脱颖而出。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形式和理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科生培养模式也出现了新的需求,现行的研究生招生模式和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快速发展的需要。例如:“统自结合”的招生方式不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考核面窄,不利于选拔综合素质优秀且具有创新潜力的人才;“在读一考”虽然强化了应试教育,但却容易影响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不利于为国家培养大批的优秀学生;“考招限制”,则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的社会问题和现象,不利于招生单位和考生进行有效相互选择[9]。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一般都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内容通常包括国家统考科目、部分公共课国家统一命题、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国家建设初试科目、部分专业统一综合考试等多种科目[7-8]。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初试形式主要分为全国统一考试、推荐免试、联合考试和单独考试。其中,国家组织的统考科目由各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组织统一阅卷,而自命题科目则由各招生单位独立组织阅卷。教育部的考试中心将参考统考科目成绩和自命题科目成绩,按照一区、二区制订能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并公布参加全国统考和联考考生名单[9]。

2 我国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现状

在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研究生扩招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和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由于某些大学模糊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界限,硕士研究生扩招的速度大于本科生,使得硕士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本科化”倾向[10]。此外,加之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师资力量的增加远不及学生数量的增加,因此,教师队伍与研究生数量的结构性矛盾必定会影响到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1 科学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采用同样的选拔标准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分为科学型和专业型两大类,由于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能将两者完全孤立化,目前的考试招生制度不利于选拔具有创新潜能的专业人才[11]。以临床医学为例,报考科学型或专业型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均以西医综合作为衡量学生专业水平的唯一标准,很多研究生仍以本科阶段的学习模式来应对攻读硕士学位阶段的学习,以记忆背诵专业理论知识为重点,缺乏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与培养[12]。比如,国内医科院校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大多是先学习基础课1年左右,个别院校会减到半年。教学内容主要大多为照本宣科,辅以少量实验性课程,分组、专题讨论等,学期末统一闭卷考试。个别院校会启发学生就某一领域学写一篇综述[13]。专业型研究生侧重临床课题研究,而科学型研究生则侧重基础医学研究。研究生本身在选择攻读类型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充分权衡,如果学生本身有较好的临床工作经验,读研究生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研素质和临床技能,建议选择科学型;反之,如果学生本身医学基础理论较扎实,建议选择临床型[14]。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扬长避短,做到有侧重、有分别,提高神经病学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2.2 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要重创新、多实践

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不仅需要系统学习神经内科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神经病学知识与技能,还要能够独立承担神经病学相关的临床医疗工作、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高年住院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15]。由于神经病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本科攻读的多为临床医学专业,大多数毕业后会就职于医院临床科室,从事医疗工作。因此,攻读科学学位的学生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通常需安排至少半年时间到相关临床、医技辅助科室轮转,跟随导师查房、出诊、参加会诊等实践工作,熟练掌握临床医疗工作的基本流程和要求,并积极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在导师指导下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为今后开展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2.3 对科学型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的思考

研究生教育不仅要为国家输送高级专门技术人才,还要引领学科发展,推进学科创新,因此,研究生的质量至关重要。目前,随着学生规模不断壮大、新兴学科的快速发展,更需要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首要任务。神经病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但其工作特点就是要有扎实的内科临床基础。如果缺乏扎实的内科功底,如心血管、内分泌、呼吸、消化、血液等基础,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神经病学高级人才。作为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不仅要掌握好相关基础课,而且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专业书籍和前沿文献的阅读,导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条件因材施教,有选择性地推荐不同的专业书籍和文献,认真指导并带领他们参加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使之具备开阔的研究视野,有效避免让学生打杂多、教育少的问题。

鉴于目前的考试选拔制度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建议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增加灵活阐述性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潜力等有初步的判断和了解。如结合对本专业某一重要领域的认识,谈一谈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国际趋势;抑或阐述一下你所参与的临床医学研究并说明采用的研究方法等。通过不拘泥于课本知识的考查,引导、促进拟攻读硕士学位的人员对今后的人生规划有一定的认识与思考。

在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操作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地制宜,个体化教学。面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处理和对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对于应届本科生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应注重加强对其临床技能的培养,在完成基础课要求的学分后建议先进入临床实践,一边跟随导师出诊、查房、管理患者,一边积极参加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学术例会等各种学习的机会。导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及病例讨论中,敢于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先参与临床工作、熟悉流程,1年以后在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再进入临床科研研究阶段,这样能够更有科研基础和思路,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课题和研究方向,为今后做出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然而,对于具有临床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应该尽早进入科学实验阶段,早日讨论和确定研究题目、研究内容和方法,早日发表研究论文,为培养杰出医生奠定基础。

目前神经病学主要以专业型硕士培养为主,偏重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一般院校都是学习半年或1年的基础课之后就要进入临床科室。由于临床一线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学生多无法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缺乏创造性思维,不利于科学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建议今后的硕士研究生,特别是科学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在掌握好基本臨床技能、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到本科室或本医院中心实验室学习或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研究,了解实验原理、仪器操作的同时,要对实验有整体观、发展观,如此培养出的硕士研究生才能将所学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科研,用质疑的创造性思维考虑临床问题。

3 如何提高科学学位型神经病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3.1 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临床实践能力是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是研究生培养必须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生毕业其临床能力应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研究生结束基础理论课程后,即便是科学学位的学生,也要求其必须有参加病房实践的工作经验。例如,跟随导师查房,亲自参与患者诊治,参与抢救危重患者,熟练掌握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积极参与疑难病例讨论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熟练掌握与神经科相关的基本专业技能,如问诊、病历书写、查体、检验结果分析、神经影像学阅片和腰椎穿刺术等[16]。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以尝试多导师培养的新模式,由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导师组成一个联合指导小组,各导师成员分别指导和培养研究生在专业、德育、科研等方面的工作[17]。这种培养模式,通过将专业导师、科研导师、德育导师等联合起来,不仅可以显著增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而且还可以促进和加强不同专业不同导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显著地拓展学生的思路和学科建设。

3.2 科研能力培养

医学研究生必须具备科研能力,这也是区别于普通医生的一个根本特征[18]。优秀的医生必须能够兼顾临床与科研,依托其良好的科研素养,更好地支持和推进医疗工作,在医疗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19]。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点。科室要定期开展文献检索、临床数据统计分析、新近文献分享等专题讨论会,使研究生从理论上掌握开展科研的基本方法。此外,研究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科研实践,如参加各类课题的研究、撰写标书申请新课题等,并在课题执行阶段不断学习原始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的分析讨论,实验方案的修正等内容。

攻读科学学位的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应多关注本学科的前沿科技发展,了解和掌握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紧跟当今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步伐。系统学习与基础医学相关学科,例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掌握必备的基本实验技术,如各类常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分析和筛选技术、膜片钳技术等,将有利于研究生开阔视野,提高其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此外,研究生还需在实验室从事一段时间基础研究,学习并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实验技术方法,如神经感染免疫专业的科学型硕士研究生,应掌握临床样本留存的要点与流程,流式细胞仪的原理、细胞分选实验方法,酶标仪的原理及结果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显微镜的基本操作等,使其对应用实验室常用技术手段研究疾病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达到使用至少一项实验技术开展课题研究的水平。

3.3 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时刻掌握国内外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动向对于临床科研选题尤为重要,研究生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外文阅读、写作能力[20],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迅速从外文文献中获得研究灵感,并保持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对今后独立开展临床研究尤为重要。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检索、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为满足自我宣传与国际交流的需要,还需具备一定的口语听说能力。目前很多院校在研究生开题汇报中仅要求博士生研究生做英文陈述,对硕士研究生未做要求。建议把研究生开题英文汇报作为一项加分指标,促进学生专业外语水平的提升。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可定期要求学生进行外语新近文献精读分享,并将其翻译成中文或总结成ppt文件,在科室学术沙龙上互相交流。语言就是要多学、多练,研究生导师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英文水平,多跟学生分享新近文献、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思路、想法等[21]。

3.4 主观能动性培养

由于研究生课堂学习及导师讲解和交流的时间和内容都非常有限,绝大部分知识的获取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己学习和日常积累。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中要主要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综合分析结果能力、独立科研试验和工作能力[17]。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有导向性地向学生介绍神经科学方面的参考书目,教会他们如何检索和收集医学文献,然后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题目,撰写有关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方面的综述。通过引导和培训,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利用学习资源,查找和掌握追踪医学知识新动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综述分析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神经科疾病的诊断技术和认知日益增加,病情处理也更加复杂,例如要对脑血管疾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神经科疾病做出科学和正确的诊断,不仅要有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还要有严谨的临床逻辑思维。硕士研究生在临床大约1年时间,若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培养他们形成神经科临床思维又是一个新课题、新挑战。神经科疾病诊断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培养严谨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研究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学多练,多观察患者,多琢磨,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临床思维水平。

4 创新评估体系建设

研究生科研创新评估体系建设包括自主选题能力评价、文献综述能力评价、实验技术和方法改进能力评价、实验创新能力评价、实验结果总结能力评价、综合素质能力评价等。根据导师既往感兴趣领域独立拟定课题,可以研究生自主定题,半自主定题,由导师定题等,同时要在开题时取得一些前期研究结果,并邀请外单位专家评估选题的水平、课题的层次与创造性等。根据课题研究内容自己查找和准备实验所需的各类材料、仪器、设备等,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实验相关的新型实验技术,结合实际工作认真思考活学活用,尝试改进、改良甚至创建新的实验方法等。研究完成后,能够及时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和发表研究论文。实验结果总结能力评价指标可包括發表研究论文数、影响因子数值、参与课题数等。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指标可包括研究生取得的成绩、成就和荣誉、是否继续深造等。

总之,在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中科学运用研究生创新评估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神经病学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对提升研究生步入社会后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5 结语

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的部分,21世纪是脑科学研究的世纪。新世纪、新时代、新挑战,新兴脑研究和神经科学的发展需要大批综合型科技人才,而研究生教育是支持神经科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22]。临床技能和科研创新需要均衡发展,两者兼顾。重视临床技能忽视科研创新,培养的将是只会看病的医匠;重视科研忽视临床技能,培养的学生则只能搞科研,而不会看病。特别是在当今各个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实行绩效考核的时代,缺乏系统的科研工作经历,将会导致论文产量低、课题缺乏、晋升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显著阻碍和制约了个人发展和进步。因此,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尤为重要,培养高素质的神经病学研究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神经病学研究生,特别是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是社会和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挑战和要求,也是广大医学院校导师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雯,孙海霞,马涵英,等.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9):92-95.

[2]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EB/OL].http://www.moe.gov.cn.

[3]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梅人朗.毕业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J].复旦教育论坛,2003,1(4):73-79.

[4]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

[5] 孟洁,谢安邦.基于属性的研究生教育招生考录制度改革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8,20(5):59-63.

[6] 焦红兵,邹小莉,谢晓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3):452-455.

[7] 陈睿.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0):21-24.

[8] 谢静,卢晓中.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60年嬗变——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4(4):70-75.

[9] 刘光连,李劼,陈立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现状和改革建议[J].现代大学教育,2016(4):85-93.

[10] 阳荣威,胡陆英.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及其应对措施[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19(2):11-16.

[11] 刘斌,李世英,张晋霞,等.神经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与科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1(27):122-125.

[12] 邵阳,肖波,罗治彬,等.神经病学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3):289-291.

[13] 邵阳,马海涵,邵志成.专业学位型神经病学研究生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2):104-106.

[14] 刘斌,李世英,张晋霞,等.神经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与科研一體化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1(27):122-125.

[15] 罗玉敏,许长敏.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思考[J].中国医刊,2015,50(9):108-110.

[16] 王锁彬,丁建平,孙永馨,等.提高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9(7):914-916.

[17] 潘永惠,张黎明,段淑荣.对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244,255.

[18] 郭进军.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临床与科研并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133-134.

[19] 李瑛,方梅,杨旭,等.全程规范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149-150.

[20] 王红艳,李威.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21):163.

[21] 袁一旻,朱燕玲,苏志达.神经科学学科建设与创新型教师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6):476-479.

[22] 黄如训,曾进胜.加强临床神经科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7,23(1):1-3.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基于MOOC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模式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改革创新(二)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