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设计研究
2018-05-23徐义晗
徐义晗
[摘 要]社会生产水平不断进步,使得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职课程改革也如火如荼进行。高职院校进行核心课程精细化管理研究是课程编制、协调、实施、支持、评价等行为的确切保障。在新时期,进行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的精细化管理,对于推动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更有组织,更加协调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高职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3-0058-03
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类专业教育改革过程中,针对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深入分析整个课程管理过程,进而探索出一套更为系统的计算机类课程改革方案有着重要意义。课程改革从课程的生成、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更为细致的课程调整,最终推动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能够更有组织,更加协调,更易实施,从而提升整体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效果。因而,对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极其重要。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一)起源
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当时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现,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企业收益。精细化管理又被称为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其具体内容是指在整个的管理活动过程中,将各个步骤精确化、标准化、程序化、细致化,倡导一种认真执着、科学严密的精神。精细化管理使得人们渐渐养成一种重视细节,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的良好职业习惯。
(二)意义
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现代教育中,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主要培养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运行与管理、软件开发等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所以,其专业核心课程多为项目化的课程。在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过程中,原有的教育方式往往使得学生很难掌握计算机课程的精髓与本质,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在真正的项目实践上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细节的把控方面,更是存在严重不足。这严重影响了计算机人才在社会上实际应用的价值。
(三)启发
精细化管理理念,不仅使得传统的理论型教育更快的向实践型教育方向转变,也使得核心课程教育真真正正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其综合职业素养,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针对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特点,在其整个授课过程中,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而在课程的生成、实施、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精细化改变方案,能够最终实现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的精细化教学,能够使得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成为一种用心的、细致的教育体现,每一个细节都具有意义,能够从整体上大大提升计算机教育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精细化改革思路
高职院校进行课程精细化管理已经有了较多的实践应用,多年来对课程精细化的摸索与分析,能够给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精细化管理改革带来启发。当前的课程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设计思路如下。
(一)以学生为核心
课程精细化管理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同,在进行课程精细化管理改革中,首先要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核心,进行一系列的课程管理改革。高职院校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要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接受和认可能力为落脚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更是要寻找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深入分析、探索、研究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及有效的改进教学工作的对策,进而实现对难教难学现象的消除,帮助学生在进行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后,都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类专业核心知识并形成计算机专业思维。
(二)分析并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的精细化管理改革,要切实围绕改进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事实上,课程精细化管理从本质上是一个教学实践的操作管理,其载体为整个的计算机类课程核心教学过程。一般可以将这个过程分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应用和教学评价四个阶段,由这四个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进而不断的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设计部分就是指编制课程的标准、单元设计、授课计划安排、课程资源开发,等等。教学实施则包括教学内容组织和实践活动安排。教学应用包括教学方法应用和学生积极性激发应用等内容。教學评价则是对整体教学效果的综合测评,其中包括了学生测评、学生考核、问卷分析、教学反思等内容。通过对以上的内容进行精细化管理操作,能够将这一系统进一步强化,使其变得更为完善。推动其在未来的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不断的提升教学效果,实现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改革。
(三)对教学工作进行实用型管理
精细化管理理念表明,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精细化管理,使得各个阶段教学工作能够更加细致完善。高职院校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从整体上显著提升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教育的综合教学效果。所以,在进行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精细化工作改革的过程中,要切实保证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能够得到精细化改革,而改革要以其最终的实用性作为标准。各个阶段的教学操作具备实用性,能够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计算机专业思维是最终的标准。传统改革过程中诸如花架子、炒概念等现象,不应出现在精细化管理改革的操作中。为保证实用性能够有效得到实现,在整个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要特别关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了解教师在针对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支持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进行特异化的操作改革。
(四)注重最终考核
一直以来,最终考核和评价是检验教学改革是否有效,是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在精细化管理改革中,对于总结和最终评价,要投入更多的重视。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的精细化管理改革是否起效,直接体现于最终的考核成绩和评价成绩。由于精细化管理改革是对整个教学过程各个细节的重新规划设定,所以其最终的效果能够通过最后的考核来直接体现,这与其他的理念型改革大大不同。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精细化改革后考核结果与补充的教学工作量进一步关联。注重最终结果反馈,对于推动后期的完善和引导更多教师进入精细化管理改革中,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推动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教育改革良性发展,且能够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精细化管理的机制
了解了精细化管理在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的改革思路后,高职院校就要进一步明确其课程精细化管理的机制。笔者认为,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精细化管理改革的具体做法包括如下几点。
(一)实现课程组形式的教学
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计算機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必须要以课程组的形式展开。构建专门课程组,开展课程组活动十分重要。精细化管理理念显示,所有精细化管理课程必须要有专门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参与课程整个的实施和督导过程,尤其是要引导定期召开课程组会议来进一步研究核心课程的教学进展。所以,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的精细化管理,必须要以课程组为单位开展工作。课程组的形式能够更好的通过一个小的闭环系统来实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提高,对于提升综合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效果。
(二)标准与特色发展结合
传统的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统一的教学方法,这使得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时,教学效果不突出,教学形式不生动,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精细化管理改革能够协调授课过程中的各种教学行为,融合传统教学标准与新的教学方法,有着极大的开展意义。教师在常规工作和学生反馈信息方面提出统一要求和标准,而在实际课程教育方面,可以自己改进措施,由课程组讨论之后,制订进一步的课程标准和设计方案。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的特色化教学,需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确定在课程教学中某些环节需要开展何种精细化管理,进而实现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课程教学,然后再通过后期反馈,来对课程进行完善,从而提升综合的教学效果。特色化教学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不足,还能够有效兼顾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体现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
(三)引入专项资金进行引导
课程精细化管理,与传统的课程改革不同,要进行专项资金引导,这对于推动课程精细化管理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专项资金的应用对课程精细化管理有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影响:首先在课程组成立时,专项资金能够更好的为课程组建立提供支持,包括课程组专家聘用、课程组教师组织引导、额外的课程设计讨论工作展开以及考核评价等工作的进一步进行。在课程组的种种活动中,往往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提供支持,这样才能有效保持课程组自身独有的优势,利于推动精细化管理的发展。除了课程组外,专项资金对于测评考核和针对性的精细化课程倾斜也有着重要影响。在课程计划管理改革的过程中,由于考核受到更多的重视,所以针对课程考核的教学操作也会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相关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进行补贴,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够更好的保证考核工作的有效、真实。在精细化课程改革中,要对课程进行更为实用的设计,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进行更多的实验性探索。
(四)落实主体与引导者的作用
与现在教育改革相同的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也要切实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起着引导作用,应更多的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接收意识和主动接受能力。精细化的课程设计,需要推动学生主体功能价值的实现。在课程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教师是课程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学生是课程精细化管理的根本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课程精细化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的汲取内容,掌握知识,最终形成完善的专业思维,同时有着对于专业独到的理解。
四、当前实践结果分析
关于核心课程精细化管理改革已经有着许多的推进与探索,通过分析在当前实践探索过程中课程精细化管理的结果和反馈的各种信息,对于进一步推进计算机类课程的精细化管理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许多高校加强了课程组建设,完善了教学设计,并注重对课程反馈结果的收集。这三个方面都体现了课程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当前,加强课程组改革,使得课程的精细化管理得到基本保障,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组讨论教学渐渐形成一种习惯,教师们实现了集体智慧的交流。另外,各个教师能通过课程精细化管理,在其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统一标准,实现个人特色教学的演变。其中,“单元设计”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深入应用,起到了极好的协调作用。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方法进行课程教学结果反馈信息收集,包括使用考核评价、反思评价、教师互评、教师考核等方法,实现了综合完善的测评。而在评价的过程中,学校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使得最后的评价结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学校通过现有的评价机制,更加准确的分析出当前课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实际状况,教师通过评价机制,更好的反思了自己在课程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指出课程精细化改革教学的不足,以帮助自己更好的改变。
虽然在当前,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精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但这样的不足也只是主要体现在经验的积累和现有问题的平衡方面。可以通过不断的完善教学设计环节,提高教学设计的整体水平来提升对课程精细化管理的经验,通过进一步重视学生反馈、学生问卷,建立多渠道的信息收集等途径,进行课程精细化管理经验的积累,及时的进行交流总结,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广课程程序化管理。当前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组织期间,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课程组织兼任课教师水平差异较大。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学校要更加重视教师的分配和课程组的指导,确保课程组能够可持续的长久运行,不断的提升对内容方面的完善。
当前,计算机类课程教育,向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结合当前热门的信息技术,对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现O2O模式教学,同样有着重要意义。线上微课教学与线下课堂互动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定制,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课程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线上微课,能够更好的实现微课的设计和应用,大大提高微课的应用价值,所以,课程精细化管理在未来同样有着长远的发展潜力。
五、结语
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的精细化管理,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不仅能够补足当前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教育的诸多问题,对于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推广、线上教学也有着巨大帮助。学校应进一步重视课程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加强推进课程精细化管理改革的发展,积极探索将精细化课程改革与其他形式的教学改革的融合,进而提升计算机类课程在新时期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剑英.以专业核心课程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索——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4(9):28-32.
[2] 李强.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高职网络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考试研究,2015(4):14-16.
[3] 詹少强.基于核心课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构建[J].电子商务,2013(8):41-43.
[4] 郭三党,李晔,刘芳,刘斌,肖美丹,董奋义.我国普通本科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3):6-9.
[5] 张澧生,肖珊, 赵克勤. 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质量精细化评价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4(3):26-29.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