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历史选择题类型枚举

2018-05-23赵正林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8年2期
关键词:题干选择题题型

赵正林

中考历史选择题通常以文字形式或图表材料为载体,通过设置最佳选项的方式,综合考查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各种内容,同时兼顾考查考生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归纳、比较、概括和分析等能力,是一種设题灵活、客观性强、覆盖面很广的多功能题型。

一、概念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这类选择题主要围绕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用以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和理解阐释能力。它要求学生对历史概念外延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涵进行质的把握。这类试题往往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针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概念型选择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用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试题举例】

例1.(2017·山东济南)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机构设置情况。其中,属于秦朝内容的是( )

【解析】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另外,由所学可知,B项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C项是元朝的行省制度;D项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后的明朝中央制度。

例2.(2017·江苏无锡)在60多年前,美国针对苏联实行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该政策是( )

A.冷战政策B.马歇尔计划C.杜鲁门主义D.绥靖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了冷战政策的相关知识。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本题选A。

【解题思路】在复习时,我们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解题时,我们要会通过比较词语含义来辨识各选项是否符合历史概念,是否表述准确等。我们还可以采用逻辑推理法,结合相关的知识结论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意。另外,还要细心审题,把握试题题干中的限制性条件,排除干扰选项。

二、材料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该类试题通过文字材料(如引文、贴近生活的情境或史实叙述等)或图表材料(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等能力。材料型选择题命题灵活,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能从材料中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

【试题举例】

例3.(2017·山东滨州)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选A。

例4.(2017·海南)香港回归前,美国《财富》杂志曾以“香港之死”为题,“唱衰”香港。然而,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经济体之一。这充分说明了( )

A.“一国两制”的正确性B.香港是中国的领土

C.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D.西方媒体狼子野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香港回归的相关知识。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地区行使主权。1997年到2016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有了很大增长,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故选A。

【解题思路】解答该类试题要注意找出设问与材料的关联点、材料与课本知识的相似点和材料论述的中心。有的试题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我们解题时要找出这个中心;有的试题材料虽然涉及多个知识点,但不同知识点之间可能有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这种相似性或相关性即是解题的关键。另外,我们还要思考材料与设问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材料反映的历史与现实之间有哪些联系等。

三、组合类选择题

【题型特点】该类选择题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组成备选选项。具体可分为:

(1)配伍:对若干史实进行匹配,要求选择关联正确或错误的一组。

(2)排序: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顺序,特别是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

(3)多选变异: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这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

【试题举例】

例5.(2017·湖南益阳)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外交成就。下列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②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②①④③B.①②④③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3年,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建交。所以,题干所述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②①③④。故选D。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时间排序的试题,常采取“首尾两端法”(从头或从尾判断),即先确定这一组事件中最早发生的事件或最晚发生的事件,然后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这样即使其中个别事件发生的时间未掌握,也有可能選出正确答案。当然,能否准确、牢固掌握历史知识是答好此种题型的关键。

例6.(2017·山东滨州)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对该政策评价正确的是( )

①阻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②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③不利于接触与学习世界先进科技和思想文化 ④贻误了走向世界的机遇,拉大了同西方的差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又害怕沿海居民与外国人交往威胁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该政策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不利于接触与学习世界先进科技和思想文化,使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但是没有真正阻挡殖民者的入侵。因此,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选B。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组合型选择题,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选基法:首先选定一个自己能够确定的正确或错误的选项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正确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序号列竖式,四个选项中都有的,可确定为正确的题肢,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四、图表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图表型选择题主要指以图像(包括历史图片、数据表格、漫画、图示等)为主题情境,进而设置选项,考查考生读取图像中的信息、找出图像所涉及的基本史实能力的试题。该类题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试题举例】

例7.(2017·江西)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

B.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量增长率

C.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D.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

【解析】这是一道数字图表题。从数字变化可以发现,1957年的原煤、钢、布、粮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A项正确),工业产品(原煤、钢)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量增长率(B项正确)。工业产品(原煤、钢)产量增长率高的原因是1957年我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而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一桥、三路、四厂”)(D项正确)。故选C。

例8.(2017·陕西)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解析】注意表中开始时间是1980年。这一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开始对外开放。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对外开放逐步深化。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后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和引进外资的总量逐年增加(2015年除外)。因此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故选B。

【解题思路】按照图表形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将它分成以下几类:表格、坐标图、柱状图、饼状图等。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图表,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我们在分析它的时候一般会思考“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这样几个问题。解答此类题一般可以按以下三步进行。

(1)描述现象。这是分析图表的第一步。我们要能从数量关系的对比变化中得出对某一特定历史现象的认识。对比的数据可以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数量变化,也可以是同一历史时期不同事物的数量表现,还可以是几个相关事物之间在数量上此消彼长的变化等。描述现象时,经常会用到“上升”、“下降”、“增多”、“减少”等反映变化趋势的词语。

(2)分析本质或原因。追问现象背后的本质或原因,是解答图表型试题的第二步。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外交等多个方面分析原因;还可以借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或内因、外因;等等。

(3)思考启示。“启示”可以是对历史规律的总结,也可以是历史挫败中得来的教训。

例9.(2017·广西梧州)下图是1859年某著作出版后出现的漫画。据此可知,该漫画针对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B.牛顿C.爱因斯坦D.詹天佑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1859年”以及漫画的内容可判断,该漫画针对的科学家是达尔文。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当时的教会攻击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漫画显示了宗教势力对达尔文以及进化论的攻击。故A项正确。

【解题思路】漫画类试题既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以及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历史漫画识读步骤如下。

第一步,读懂表面信息。要带着问题全面细致地观察画面外在的形象特征,如文字、人物形态、画面事物构成及相关事物的异同对比等。

第二步,转化表面信息。把表面信息与所学教材知识相联系,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符合问题和画面内容的有效信息,明确漫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由此确定答题方向。这一步的关键是要找到表面信息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有效信息,这样才能实现转化。

第三步,整合有效信息完成答题。在完成第一、第二步的基础上,把表面信息、教材知识、问题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分析漫画的本质寓意,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

五、评价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评价型选择题是在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历史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评价和论证历史概念、观点和结论的题型。该类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举例】

例10.(2017·重庆B卷)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五四爱国运动的情景。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选B项。

【解题思路】评价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推理反证法。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对主体(评价的对象)与评价(一般是各选项的描述)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逐一进行推理分析,若不成立,直接排除即可。如果符合逻辑关系的选项不止一项,就需要结合题干进行反向推理证明,找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2)信息简化法。如果评价的内容以题干材料形式出现,且不易读懂,可运用此法。首先确定评价的主体;然后结合题意和限定条件对评价内容所体现的信息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处理;最后将评价内容与主体对照分析,找出最佳选项。

六、比较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比较型选择题,就是要求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物作出比较分析的选择题。一般分为求同型(寻找相同点)和求异型(寻找不同点)两类。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历史事物的共性和个性,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试题举例】

例11.(2017·江苏苏州)下页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解析】图1反映的是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是斯大林模式下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图2是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賑”,反映的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二者的共同之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苏联工业化建设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斯大林执政前,苏联没有实现工业化,而美国在罗斯福实施新政时已经完成工业化。罗斯福新政是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实行的,苏联当时没有受经济危机冲击。苏联实行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经济。故B、C、D项解读错误,A项正确。

【解题思路】(1)比较型选择题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或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2)通常备选项中的表述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

(3)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分析判断,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4)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相近的事物或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题干选择题题型
数字算式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例谈解答选择题的几个小技巧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例说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
一道物理选择题给我们的启示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聚焦圆锥曲线的新颖题型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