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18-05-23赵天宇
赵天宇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城乡二元体制下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农民的收入较低。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城镇化建设,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在我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因此,中国的城镇化能否取得成效,关键是解决好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对农民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5-0098-02
一、城镇化过程中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广大农民的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但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在思想上没有得到提升。部分农民满足于生活的现状,对城镇化过程中政府的一些行为不支持和不理解,并没有把城镇化看成是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这种消极思想和行为的存在不利于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城镇化顺利的发展需要广大农民群众改变传统守旧、保守的思想。这些思想的改变就需要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思想改变了农民就会发自内心支持政府的工作,这样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确保农村社会政治的稳定
社会和谐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些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失去了自身的土地,心理上不可避免产生失落,这就需要政府各部门及时地进行引导,对农民进行耐心的教育,有效的化解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让农民群众群众树立大局意识,让广大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认同党和政府的领导。这样,才能确保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的稳定,城镇化的进程才能顺利推进。
(三)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主动接受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克服落后文化。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同时,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有利于实现“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的目标。因此,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看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势在必行。
二、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落后,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识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广大农民群众是城镇化的主体,但由于自身科学文化的限制,许多农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不了解,甚至说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并不知道。也有一些农民群众认为这些大政方针和自身没有什么关系,这些是广大干部和政府部门做的事情。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更多的农民群众是想通过城镇化的一些政策,使自己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对于精神层面的提升,并没有太多的渴望。与此同时,更有一些农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不服从政府的领导,当“钉子户”的现象,这种行为无非就是想从中多获得一些物质上的补偿。加之地方政府和村干部为了不影响城镇化的整体进程,以及一系列工作的正常开展,通常对这类村民采取的是满足其要求的措施。这就造成了此类事件的恶性循环,在社会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些事件的发生可以反映出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民的整体素质明顯偏低,缺少集体主义的观念,并没有把城镇化看成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任务,而是看成了提高自身物质条件的一个途径。
(二)对农民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缺乏稳定的规制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广大农民是城镇化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要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也是农民思想的转变,这个过程不仅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是农民思想文化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这个过程的转变就需要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来实现。只有农民思想观念的彻底大转变,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由于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比较缓慢。国家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整体重视程度并不够,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力度还相对较少,缺乏一整套完善的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法规。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可以完成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但思想观念的转变却不能短时间内迅速转变,这就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挥其塑造人的作用。因此,各阶级各部门政府要统筹规划教育,制订一整套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
(三)缺乏稳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师资力量不足
基地建设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没有稳固的基地建设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就会缺少阵地。在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教育基地。许多地方都是选择用村委会等政府办公地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这就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施加的规范性活动。“教育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教育客体则是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两者的双向互动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想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及预期的效果就要求教育者要尽可能地让受教育者接受自己所讲授的内容,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注重讲授的方式,尽可能采取直观、新颖的讲授方式而要避免传统的说教形式。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在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授课者大多数都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工作者,对这项工作的授课许多地区都是采取临时安排或随意找个代课老师安排方式,并没有专门从事该门课程的讲授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三、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并没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形同虚设,教育效不到位。因此,各级政府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体制,使每个领导干部都有明确的任务、责任明确,落实到每个人,并将其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工资挂钩。同时也要发挥模范的先锋作用,在广大干部中宣传做得好的干部和部门,给他们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
(二)在保证农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培养农民集体荣誉感
城镇化过程中许多问题的出现,都源于农民对当今生活和未来生活的担忧。“传统的农业经济使土地成为重要的资本和唯一可靠的财富,具有独特和无与伦比的价值。”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农耕经济都是以土地为生,城镇化中农民失去了自己祖辈耕种多年的土地,心理上不免产生焦虑和担忧,消除农民内心的恐惧和担忧就成了城镇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另一项中重要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和广大干部要妥善处理好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问题。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就业扶持力度,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参与城镇化建设中。“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人的城镇化,获得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员,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做出努力,国家的繁荣昌盛又会影响到我们每个公民的生活。“人的素质的提升是内在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对农民集体荣誉感培养的同时,还要更多的让农民进行自我教育。
(三)加大城镇化中各项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思想认识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镇化,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但由于农民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及信息上获取途径的有限性,许多政策农民并不知道,对其中一些细节更无从得知。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城镇化的政策。例如:構建信息平台、设置咨询办公室等。同时采取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例如:公益漫画、公益电影等。通过采取这些简单易懂的宣传形式,广大农民群众可以从内心深处了解和接受城镇化,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城镇化进程中。这样的宣传形式才能使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才能得到长远的推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scenter/2008 -02/27/content_7681550.htm.2008-10-12.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法]孟德拉丝.农民的终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魏后凯.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5]朱国文,蒋关军.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