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化自信的内涌意蕴

2018-05-23常语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国方案文化自信新时代

常语桐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他用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以及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这6个“更”字,突出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文化自信不仅仪表现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尊崇与自信,还应以一种泰然自若的积极心态进行多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以及有信心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让中国声音在世界的舞台上愈发洪亮,响彻四方。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方案;中国声音

[中图分类号]C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 05-0093-03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与时代价值,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公开演讲和谈话中日益凸显。文化自信代表着一个民族在精神上的自信程度。一个民族只有在精神上自信强大起来,这个国家才会有复兴的希望。5年来,我国通过新闻媒体的大量大范围报道、电视上的公益广告、道路两旁的广告牌、标语等形式,促使人民找回了精神上的缺失。唤醒了其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欲望,使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群众中蔚然成风。在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在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人民在精神上的自信得到显著的提升。人们在充分享用自身文化的同时也积极主动地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动。从而我们也更有自信向世界推介中华文化,使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国际社会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使中国声音在世界上响彻四方。

一、对自身文化的崇敬与自信——彰显民族自豪感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不曾断流且生生不息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在历史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创造了具有鲜明历史性、民族性以及广泛认同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的个人修养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原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精神等等。这些凝聚着古代先哲们精神的思想不断滋养着中华文化这棵苍劲有力的大树,“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其中的伦理道德、哲学精神、处世之道等对我们处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仍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诚然,传统文化中也不免有不合乎现代社会发展的糟粕的思想,阻碍社会发展的思想。对此我们应辩证扬弃地对待传统文化。大力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精华部分,刨去阻碍社会进步的糟粕部分。我们应更好地赋予我们先人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及力量以当今时代价值,并在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以现代的表达,使之易于理解与接受,从而更好地融入于人民的生活实践中。

(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带领中华民族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产物,其所代表的精神品质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曲折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敢为人先的革命作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指导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使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化的传承工作。从新增设的3个革命纪念日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纪念日所展现的革命精神的指导作用的重视度。革命纪念日不仅是要人民不要忘记中华民族曾浴血奋战的历史、在战争中光荣牺牲的战士以及当时中国人民惨遭外国侵略者屠杀的悲惨事件。更是要人民从中领悟到革命先烈的英勇奋战的精神,认识到只有国强才能不被欺辱的道理。要让革命先烈这种可歌可泣的红色旋律永远荡漾与人民心中,凝合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人民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以新增革命纪念日的方式,启示我们中华民族应大力发扬革命文化精神,使红色基因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永存于我们的灵魂里,成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

(三)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造出的文化形态。它是我们得以在世界激荡的文化浪潮中破浪前行的风帆,牵引着我们航行的路线,如灯塔般指引着我们行进的方向。它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代表着我国文化发展的走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重视度的提升和相关政策的支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发展势头呈繁荣兴盛之势。尤其是近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文化领域建设,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壮大,填补了人民精神世界的空虚,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焕发了人民生产生活的蓬勃朝气,从而增强了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坚定的认同感。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壮大也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了我国文化在国际中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并且日益走近舞台的中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朝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引的方向前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走进人民心中。

二、对外来文化的开放与包容——彰显大国风范

在互联互通的全球化背景下,世界逐渐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跨越地域局限的国际社会关联日益紧密,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势。历史的教训摆在我们面前,它告诉着我们闭关锁国、故步自封看似阻止了外来文化的入侵,保护了我们的文化,但其实是阻挡了我们思想进步的外在动力,阻断了我们文化发展的路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經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对搞贸易保护主义的描述那样,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都体现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历史特征、民族特色,是当地人们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要懂得聆听世界上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聆听它们所诉说的自身经历、特色、优点、自我价值等等。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那样,“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但文化也同人一样,人无完人,文化也有其先进性和落后性。《论语》中有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文化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得以传播的。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做到从其“善”而改其“不善”。也就是说,我们要看到他文化的优势,向其请教学习。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落后消极的一面,我们当然要抵制这种落后文化,但抵制的同时我们也应反思自己的文化是否具有这个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此,面对世界异质文化,我们应该摘掉我们的眼罩,拿出我们的耳塞,我们要睁开眼睛看世界,打开耳朵去聆听;我们要勇于看见对方的优点,并且敢于承认对方在某些方面确实要比我们自身的强;我们要敢于放下妒忌心,要着眼于现实,积极向他文化取经,学习其要领,并在结合自身的发展,逐步壮大我们自身文化。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不断壮大,不断发展创新,从而稳立于文化激荡的大潮之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自信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也越开越大。因为我们知道文化只有在不断交流中才能得以发展。就如同人只有遇见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时才认识到自身是多么的渺小,有那么多的领域还不知道,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是那么的大。因此,只有交流才会碰撞出火花,才能突破传统的枷锁,才能找到突破口进行创新。当然,不同文化之间除了交流也一定会有交锋,遇到交锋时,我们应妥善解决好双方文化中的矛盾,使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不论在主场外交还是客场外交,都积极倡导相互尊重、开放包容、互惠共赢的合作理念,积极推动各国间加强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在积极致力于“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对丰富世界文明起到一定的推动和贡献作用,彰显了我国的大国风范。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厦门会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原有合作领域的基础上,更是提出要致力于促进人文民间交流,并且在厦门也举办了多种由五国人民共同参与的活动,如金砖文化节等。这些活动,不但充分展示了金砖国家相互交流的良好愿景,也使各国艺术家等参与人员,在演出中通过合作增强理解和友谊,充分体现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并且,在这次厦门会晤中,作为主办方的中国提出了“金砖+”这一创新的合作模式,邀请了来自亚非拉的5个的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前往厦门与五国进行对话,使各方达成重要共识。这一扩大的“朋友圈”不但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也大大加强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彰显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引领作用。

三、向世界大胆推介中国文化——彰显强国气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国的“首席外交官”,以其元首外交的独特魅力向世人展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风格与气质的同时,也将中国文化带向世界,体现着一个民族中华文化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这5年来可以绕地球14圈的57万多飞行里程遍及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像到出访国赠送国家元首的礼物,每件礼物的背后都饱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并且习近平总书记还会走进出访国的民众的家里,与他们进行亲切的交谈。在交谈中,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问候,专心的聆听,用心的交流等等,这些行为让中国文明中的兼济天下的开放胸襟、以民为本的仁爱情怀以及协和万邦的价值观念深深融入外国普通百姓家中。这些极具亲和力的行为所代表的中华文化,不仅走进他们家中,更是走进了他们的心里。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上,中国向世界呈现了一场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文艺盛典。二十国领导人、政治家们在水色波光中切身体会着中华文化之梦境。中国在西湖之上,月色之下向世界传递出中华文化中上善若水、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哲学思想,展示了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世代传承的永恒价值。

面对世界格局发生的显著变化,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的大国意愿和大国能力逐渐凸显。面对全球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的局面,中国赋予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文明以当代价值向世界提出了一种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其方向是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迈进的外交新理念,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2012年12月5日,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首场外事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刻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且在之后的国际国内重要场合上先后100多次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的中国主张。中国主张全世界携起手来共同治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重大问题和挑战,共同打造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中国以其独具特色的大国外交,以其独特的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拿出中国方案,为全球的治理体系发出中国倡导,为变革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理念上不断创新、不断提出新倡议的同时,也身体力行的积极地去倡导和执行,在实践上也取得了一系列新创举,像“一带一路”、亚投行、金砖四国开发银行等都是中国向世界递交的彰显大国担当的名片。由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这一公共产品,不但可以拉动古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还可以填平亚欧欠发达地区的洼地,弥合贫富差距的鸿沟,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这些外交领域的新理论、 新思想、新战略和新实践、新创举在国际社会赢得广泛的共识,使面对严峻挑战的国际社会愈发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方案、中国声音、中国智慧的背后都饱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国精神以及中国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不仅意味着中国拿出的方案为世人所接受,更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大同理念为世人所接受,从而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使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饱满的姿态稳立于世界文化的大潮中。

参考文献:

[1]云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 (16).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中国方案文化自信新时代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