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回洛仓、含嘉仓保护与有效利用研究
2018-05-23李艳
李艳
[摘要]回洛仓、含嘉仓是隋唐时期的重要粮仓,在保障国家粮储安全,供给京师及赈济灾荒等方面发挥过重要方面,也是今天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仓遗址存在诸如保护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管理、宣传推广不到位等问题。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充分挖掘利用其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发掘其最大价值,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回洛仓;含嘉仓;农业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 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5-0086-03
河南处于中原腹地,是华夏民族的起源地,自古以来就是农业核心产区,同时拥有丰富的历史名人古迹等旅游资源。在当前研究国内农业文化遗产的浪潮中,究中原农业文化遗产是必不可少的。修建于隋朝的回洛仓、含嘉仓在隋唐历史担负着重要的储备粮食、供应京师以及赈灾的作用,也成为今天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关键部分。但申遗工作结束以后,回洛仓、含嘉仓作为农业文化遗产还存在诸如保护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管理、宣传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其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尚未被充分弘扬。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如何有效保护利用回洛仓、含嘉仓遗址,进一步将它们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得更好,是值得学者们共同探讨的。
一、回洛仓、含嘉仓历史变迁及其作用
始建于隋朝的回洛仓、含嘉仓均为隋唐大运河沿线的大型官仓,在历史上承担着重要的储粮作用。
(一)回洛仓及其历史变迁
回洛仓建于隋大业年间,《资治通鉴》云:大业元年“十二月,置回洛仓于洛阳北七里,仓城周回十里,穿三百窖。”隋初定都长安,因关中地区物资相对贫乏、漕运不畅,故“始建东都,以尚书令杨素为营作大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新置兴洛及回洛仓。”炀帝在迁都洛阳的同时,在洛阳城外修建回洛仓,主要是为了保障洛阳的粮食供应,也是为了方便东南漕粮随时入库。
正是因为回洛仓在隋朝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处。隋末回洛仓被瓦岗军占领,留守洛阳的越王杨桐与李密展开了数次争夺回洛仓的战役。《太平寰宇记》载:“隋大业元年十二月置回洛仓。南去洛阳县七里……至十三年李密叛,频攻此仓,多为洛人所据,后竞为密陷。”此为李密第一次攻占回洛仓。随即,越王杨恫下令募兵,义军数日后夺回回洛仓,但李密紧接着率兵复还。《旧唐书》云:“东都出兵乘之,仁基等大败……密复下回洛仓而据之,大修营堑,以逼东都。此为李密第二次攻占回洛仓。由于东都洛阳民众自发守城,瓦岗军久攻不克。同年六月,由江都通守王世充等人率领的10万援军到达东都,瓦岗军弃围,隋军重新占领回洛仓城。《新唐书》云:大业十四年,“司马杨德方战死。密自督众三万,破隋军于故城,复得回洛仓。”此为李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攻占回洛仓。
正是由于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攻占了回洛仓、洛口仓、黎阳仓,使得洛阳城内的隋军粮食匮乏,大量饥民和缺粮的义军投奔,为瓦岗军的壮大奠定了基础。后李密大意丢失洛口仓和回洛仓,数十万之众瞬间崩溃。之后回洛仓被王世充占领,再被李世民也是攻占。李世民截断大运河,断了王世充的粮道,最终攻陷了洛阳。
(二)含嘉倉及其历史变迁
唐朝建立以后,统治者因回洛仓不利于战略防御而废弃,启用了原本就建在城内的含嘉仓。含嘉仓建于隋大业元年,自唐代始作为粮仓使用,是唐朝当时最大的粮仓,不仅供给洛阳城,还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北宋末年,随着运河水量的减少、漕运管理不善等因含嘉仓被废弃。
起初,含嘉仓作为漕粮运往长安的转运站,主要负责赈灾和供给长安。《文献通考》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初,江淮漕租米至东都输含嘉仓,以车或驮运陆运至陕。”漕粮先入含嘉仓,再由太原仓运往关中,“舟运江、淮之米至东都含嘉仓,僦车陆运……耀卿令江、淮舟运悉输河阴仓,更用河舟运至含嘉仓及太原仓……凡三岁,运米七百万斛,省僦车钱三十万缗”。由此可见,含嘉仓在唐朝漕运中重要的转输作用。
到武则天称帝建都洛阳以后,尤其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含嘉仓的作用益发重要。天宝年间含嘉仓的粮食储量居于唐朝粮仓第二,《文献通考》云:“诸色仓粮总千二百六十五万六千六百二十石……含嘉仓五百八十三万三千四百石……。”天宝八年含嘉仓的粮储约占全国粮储的46%,由此可见含嘉仓在唐朝粮储上的重要地位。
安史之乱后,随着大运河的流量渐小、漕运管理不善,含嘉仓的利用率降低。北宋建都汴京以后,漕运主要供应汴京,洛阳的漕运地位下降。“宋都大梁,有四河以通漕运,日汴河,日黄河,日惠民河,日广济河,而汴河所漕为多。”含嘉仓也因此在宋代逐渐被废弃。
二、回洛仓、含嘉仓的考古发掘工作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含嘉仓遗址被发现开始,洛阳文物考古所陆续对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展开发掘工作。到目前为止,含嘉仓遗址的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回洛仓遗址已完成勘探工作,并在已发掘的仓窖原址上建成展厅。
(一)回洛仓的考古发掘
隋代回洛仓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外的东北部,今洛阳市瀍河区瀍河乡小李村、马坡村西一带,据考古发掘报告可知,回洛仓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140、南北宽355米。仓城的总体布局为:在仓城的东西两侧,各设有一个仓窖区,中间被管理区将两仓储区等距离隔开。两仓窖区的面积和布局基本相同,各由“十”字形道路将仓窖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存储区。根据仓窖分布规律推算,整个仓城仓窖的数量在700座左右。另外,在管理区和仓城西各钻探除一条呈南北走向的沟渠。这两条沟渠位置特殊,可能是与漕运有关的漕渠遗迹,遗憾的是回洛仓仓窖内均未发现粮食。
回洛仓目前已清理出仓窖4座,其形制结构相同,均呈口大底小的圆缸形。遗址内还发现四条道路,均位于东部仓储区内。出土的地层遗物主要是陶、瓷片以及隋“大业元年”纪年铭砖一块。通过考古发掘证实,回洛仓使用时间短暂,隋亡后即遭废弃。入唐以后,史书不再有回洛仓使用的记载。
(二)含嘉仓的考古发掘
含嘉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北北关一带,仓城略成长方形,南北长725米,东西宽615米,总面积约为43万平方米。有城门四座,整个仓城分为生活管理区与粮窖区,其中粮窖区目前已探出粮窖287座,由“十”字街分隔。仓城的东南角是漕运码头,与瀍河、洛河相通。
粮窖的形制结构基本相同,均为口大底小的圆缸形。在粮窖中只有160号仓窖发现大半窖的谷子,已全部变质碳化。此外还发现有少量的遗物,计有:铭砖、灰砖、灰瓦、陶器残片、铁器、铜钱和瓷器残片,其中以铭砖最为重要。根据已发现的铭砖推测,铭砖在米粟人窖时刻成投入,米粟出窖后就作废遗弃。铭砖刻写的储粮来源地点计有江南的苏州、楚州、滁州和华北一带的冀州、邢州、德州、淮州、沧州和魏州等。可见含嘉仓的储粮,主要是当时华北地区运来的粗粟和江南地区运来的粗糙米。
三、回洛仓、含嘉仓的保护利用现状
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重要支撑和中原地区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目前回洛仓、含嘉仓的保护利用却不尽如人意。根据笔者实地考察,走访遗址周边居民,发现目前回洛仓、含嘉仓遗址的保护与有效利用存在不少问题:
(一)遗址宣传力度不够,周围环境缺乏规划
回洛仓遗址没有明显的地面指示标志,含嘉仓遗址存在同样问题,且其旁边是铁路和家具厂,门口车辆也是随意摆放。
(二)遗址管理工作缺乏统一性和专业性
尽管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暂未对外开放,但遗址内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回洛仓遗址缺乏专业人士监督指导,工作人员都是附近文化素质较低的村民。含嘉仓遗址则更糟糕,仅有两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轮流值班,展厅卫生也是接到通知才临时打扫。
(三)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缺乏公众服务的意识
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目前常年关闭,暂不对外开放,这使得公众服务工作难以开展。回洛仓遗址展厅内的展板上有宣传公众考古的知识,但目前遗址的实际情况却是不对外开放。含嘉仓遗址紧邻学校,但因现今遗址内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无法开展公众服务工作。
四、回洛仓、含嘉仓保护利用可行性对策分析
回洛仓和含嘉仓不仅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作为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在当前非常有必要加强保护和利用,以便充分挖掘和利用其文化价值。
(一)回洛仓、含嘉仓保护利用的必要性
首先,回洛仓和含嘉仓蘊含深厚的历史价值。其不仅为我们研究隋唐时期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考古资料,对研究隋唐时期农业的发展、我国古代漕运情况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学术价值。
其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早在2015年中国30余“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在开封成立了“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回洛仓和含嘉仓作为大运河洛阳段的重要遗址,更应该加大保护利用工作的力度。
第三,保护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根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10条“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中重点强调农业遗产保护工作死亡要求,回洛仓和含嘉仓作为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开展保护利用的工作刻不容缓。
第四,发展公众服务的需要。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应融入公共服务发展的大潮流中,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研学旅行基地供中小学生参观学习。
(二)回洛仓、含嘉仓保护利用可行性对策分析
回洛仓和含嘉仓作为大运河洛阳段的重要遗址,不管从历史意义还是现实价值来讲,都有必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来进行保护开发。针对目前回洛仓、含嘉仓遗址在保护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改善:
首先,增加保护力度。政府拨付专款给遗址管理处,保障回洛仓和含嘉仓遗址保护工作有足够的资金,同时采取措施对遗址内及周边环境及时进行整顿。不仅如此,定期派专家对回洛仓和含嘉仓遗址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交流培训,给予技术和学术上的支持。
其次,扩大宣传力度。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回洛仓和含嘉仓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海报、电子屏、微信公众号、微博、纪录片、报纸电视、火车广播、公交站牌广告、旅游城市自动短信提醒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以改善现今民众对遗址一无所知的局面。洛阳市可加大跟周边城市的合作,引进相关的资金,进一步推进回洛仓和含嘉仓遗址的保护开发工作。同时,遗址管理处也可通过印发回洛仓和含嘉仓的历史文化宣传册、拍摄小型宣传片、增加展板、走进村庄小区宣讲等宣传方式,加强民众对遗址的历史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第三,加强遗址管理工作。就目前状况而言,回洛仓、含嘉仓遗址的管理工作任重道远,诸多方面需要努力。其一,相关部门可派专门人员负责遗址的日常管理工作,配备形象气质均佳且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讲解人员,负责遗址的讲解工作,并定期进行培训,为未来回洛仓和含嘉仓遗址的正式开放做准备;其二,遗址管理处可在遗址内设一处专门的商店,出售一些关于回洛仓、含嘉仓的宣传册、折扇、卷画、丝巾等纪念品;其三,还可与政府合作,对遗址周边环境进行统一规划。
最后,做好公众服务。遗址的保护、开发,归根到底是为民所用。其一,开展公众考古工作。回洛仓遗址内有多处已勘探好的仓窖尚未发掘,未来进行发掘工作时可对外开放;其二,充分利用遗址内的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可与学校、旅行社等机构合作,让学生在寒暑假在回洛仓、含嘉仓内进行参观学习。此外还可对学生们进行回洛仓、含嘉仓知识的宣传培训,引导学生争当小导游,带领学生跟遗址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进小区村庄,为民众普及历史知识。
五、结语
综上可知,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在保护利用方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中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原农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管理体制不顺、投入相对不足、整合资源力度不够、产业链条薄弱、文化遗产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可持续发展观念淡化等问题。在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大力挖掘中原农业文化遗产,探索其保护与有效利用的方法,不仅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展中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确立。中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有效利用,将是漫长而有价值的征途,希望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76:5626.
[2]脱脱,阿鲁图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4250.
[3]洛阳考古文物所.洛阳隋代回洛仓遗址2012 -2013年考古勘探发掘简报[J].洛阳考古,2014(2)
[4]王星光,贾兵强.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