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思政”格局中团组织的作用及有效发挥思考
2018-05-23杨敏
杨敏
[摘要]针对高校管理模式,对团组织中的“大思政”格局内容进行了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对团组织政治管理方案的完善,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并为现代高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持。
[关键词]高校;大思政;团组织;作用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8) 05-0041-02
一、高校团组织“大思政”格局的优势
(一)政治的优势
对于高校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是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能力的重要内容。在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义中提出,国家及民族在发展中,需要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核心,以便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高校团组织具备专业的思想政治意识,通过对思政教育内容广泛性特点的分析,充分满足高校团组织教育工作的整需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稳定发挥。同时,在“大思政”高校背景下,团组织需要将思想政治方面的优势作为核心,通过对学生及教师手思政能力的引导,为高校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二)组织的优势
对于团组织的领导干部而言,他们热爱工作、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较强的工作激情,54%的同学都认为团干部是积极热情的。通过思政工作的开展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
(三)活动的优势
高校团的活动丰富多彩,有思想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娱乐活动、科技活动、讲座等等,青年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也极高,65%的同学表示比较满意,23%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所以,抓好活动这块阵地,可以针对大学生的个性、思想,构建特色性、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融合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充分展现出团组织活动的价值性。同时,组织成员作为校内的优秀青年,在“大思政”格局下,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构建,可以赋予共青团组织较为鲜明的个性,起到榜样作用。
二、大思政背景下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构建原则
(一)理论指导原则
在高校管理中,为了提高团组织的作用力,应该通过对“大思政”格局的分析,加强对团组织人员的理论指导,引进育人管理工作内容,建设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种方法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通过团组织工作的确定,应该将育人模式作为核心,坚持以先进的党团思想作为指导,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日常学习管理中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基础课程,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常态,从而为高校团组的育人模式构建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二)实践育人原则
对于高校团组织而言,创新是激活团组织活力的重要保证。团组织组织的活动中,文娱体育类的活动过多,思想理论教育方面的活动缺乏。(见下图),
这就导致了缺乏活动的灵魂和精髓,学生为了娱乐而娱乐,笑一笑过后,思想得不到提升。调查也发现,青年最关心的问题,最需要团组织为其解决的问题排名第一的是日常学习与生活,第二是毕业找工作的问题,第三是恋爱问题,所以抓住学生的需求,通过对学生的科学管理,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在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这种教学管理中,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团组织也可以构建特色化的管理方案,积极引进时代理论,通过不同活动形式的创新,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以便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三)文化育人原则
高校团组织为了在学生管理中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应该建立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学生营造健康、稳定的学习环境及生活环境。团组织需要充分发挥原本的实践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学习及活动参与的同时,充分认识到育人的功能性需求,并积极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实现“大思政”背景下团组织活动的育人目标。
三、“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团组织管理的现状
(一)思想引导效果相对较弱
对于高校中的团组织而言,在“大思政”格局下,其思想政治管理内容占据着基础性、战略性的管理优势,在这种背景下,可以将思想政治管理作为一种看法及态度的集中反应,并通过对行政指令以及思想工作的设计,充分彰显团组织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高校团组织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着引导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如团组织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不足、沟通方式缺乏公平性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为团组织管理工作的整合造成影响。
(二)缺乏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通过对高校“大思政”格局下团组织管理工作的研究分析发现,管理模式存在着同一性的现象。在高校团组织中,其作为高校组织管理内容,存在着工作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团组织人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加强校内政治机关与其他政治部门的融合,并通过联合制度的构建,创设出一套完整的政治管理体系。但是,在一些高校发展中,团组织的协调能力存在着不足,团组织工作呈现出片面化、孤立化的特点,而且在管理方法构建中缺乏规范性以及科学性的引导方案,严重影响了“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管理工作的协调。
(三)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性
通过对“大思政”格局内容的分析,高校团组织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创新工作不足的问题。高校学生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与高校团组织活动的形式存在着紧密关联,通过对国内10余所大学605名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41%的同学认为团组织具有很强的号召力,50%的同学认为团组织的号召力一般。若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也就意味着活动的创新能力不足,而且在实践服务中,其延展性存在着滞后问题。同时,在团组织活动构建中,也存在着活动方式单一、内容层次较低的现象,活动的设计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导致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使高校“大思政”模式下的思政工作难以达到长效化的发展目标。
四、“大思政”格局下团组织管理措施分析
(一)强化团组织的制度引导职能
对于高校中的团组织而言,是高校思政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大思政”的引导背景下,应该完善制度整合办法,通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的规定,进行群众组织工作的引导及创新,并有效规定团组织活动中的相关内容,以便保障团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性。由于高校中的大学生以及青年教师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逻辑思维,所以在团组织在工作整合中,团组织互动创设者应该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并充分发挥活动的引导优势,保障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权威性。例如,在“大思政”格局下,团组织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可以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探究环境,活动的创设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虽然在一些政策上活动之前需要由领导指派任务,但是,一些思想无法得到有效传达,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热情逐渐降低。因此,应该构建多元化的活动创新方式,所选活动需要丰富教学活动,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刻感受到思政活动的价值性,对于一些不能理解的活动,可以举例说明,从而提高活动创新的整体价值。
(二)全面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
伴随高校工作的整合,在“大思政”背景下,为了充分展现团组织的作用力,需要提高组织成员工作的凝聚力,通过整体形象、文化等要素的分析,保障团组织工作者的专业性。通常状况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提高组织工作的纪律性,并通过文化、制度等工作的建设,使团组织工作焕发生机,激发团组织成员的工作兴趣。第二,应该重视团组织干部的培养。对于高校团组织中的管理者而言,在工作中应该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大思政”工作内容的分析,进行管理工作的构建,并在强化自身思政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团组织成员的引导,提高团组织成员的核心凝聚力。
(三)实现团组织工作的创新
在高校教育体系革新中,团组织活动的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必然因素。团组织在活动设计中,需要将“第二课堂”作为活动设计的主要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动参与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认识到团组织活动构建的意义。在“第二课堂”开展中,整个活动具备隐秘性、渗透性以及自主性的特点,主要是为了让教师及學生在活动参与的同时,强化对“大思政”内容的认识,全面提高团组织活动构建的核心力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高校教育中,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通过对“大思政”教育政策的分析,进行组织工作的构建,以便全面提高团组织的引导职能,为高校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支持。因此,高校在“大思政”背景下,应该通过制度内容的完善、团组织的建设以及组织活动的创新进行工作的创新,全面提高团组织的引导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碧纹.“大思政”视阈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团队优化建设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3):205 -207.
[2]文建杰.大思政视域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和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2(12):202-203.
[3]钟雪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的几点思考[J].山东青年,2013(11).
[4]陈刚,刘刚,孙淑萍.“大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2):30 -31.
[5]李宝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素质拓展教育的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