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威软硬通吃的爆款制造者
2018-05-23赵东山
赵东山
交谈中的李剑威像极了一个推销员,神采奕奕地推荐很多被投公司的产品,并能准确说出该产品的特质甚至是详细参数,一脸真诚:
“这个我们LP(有限合伙人)都买了……这个我家也在用……这个推荐你去吃……”
做投资十一年,李剑威得出了很多简单普适的投资法则,比如设想五年后这个产品还在不在,这家公司会不会成为头部,生活中你是否很自豪地会把它推荐给周边的人。
这不禁会让人想起著名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畅销书《引爆点》中阐述的引爆流行的“个别人物法则”(意思是当任何一场流行时尚到来时,总能发现几个非常关键的人物),而李剑威简直就是其中“联系员”“内行”“推销员”三个角色的结合体。
为了保持好奇心,他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领域,与未知的新鲜事物发生关联;因为潜心研究,他又会在涉猎的领域尽可能成为内行专家。
李剑威在2007年进入投资行业,现在是真成投资的主管合伙人,在此之前还曾在前富达亚洲基金(如今的斯道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真格基金三家投资机构任职。十多年间,他投资了近100个项目,横跨企业服务、智能硬件、金融科技、消费升级、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并投出了包括罗辑思维、纳恩博、华米、二更、有车以后、销售易、老虎证券、《军武次位面》、小鱼易连等在内的众多知名项目。
“剑威功能”
最近,李剑威和一个之前他未能如愿投资的创业者吃饭,这位创业者在饭桌上跟他讲,之前他提的产品建议现在都做出来了,并被他们私下封为“剑威功能”。
在投资的过程中,李剑威总能与创业者就行业及产品展开深入讨论,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这得益于他对行业的研究和理解。在见创业者之前,他会先不遗余力地搞清楚整个行业的来龙去脉。
有车以后的创始人徐晨华在见了众多投资人之后,对李剑威的评价是“兼具北派投资人的格局和南派投资人的细致,颇有学者风范,对行业理解很深”。
在做投资之前,李剑威在波士顿咨询公司做咨询顾问,这让他养成了做行业研究的习惯,也让他有很好的机会和大公司的高管一起去解决公司发展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而最让李剑威有成就感的,就是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能给大公司提供一些商业建议,并且在被采纳之后真的帮公司实现了不错的发展。
然而,这种成就感却往往只能在项目结束之后当作回忆。因为咨询工作的性质,通常是一个项目刚结束就又要奔赴另一个新项目,所服务公司后续的发展也跟自己没太多关系。
后来李剑威接触到了投资行业,他发现投资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咨询:一方面可以像做咨询顾问一样接触到各个行业最精彩的部分,并将一个行业的成功模式借鉴到另一个行业;另一方面,因为投资的关系,投资人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中,并能享受到更多的决策成果,与创业者完全坐到一条船上。
而对投资的兴趣,则始于李剑威对解决实际商业问题的欲望。
在北京邮电大学就读期间,李剑威一直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一次数学建模竞赛给出的题目是:美国佛罗里达飓风来了,如何将大量的人口疏散?这是很实际的问题,但是又不够结构化,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从那时开始,李剑威对解决实际的社会商业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还和同伴创业做过基于GPRS网络的移动游戏公司,2000年的时候又给中国移动做数据挖掘系统。研究生期间,李剑威还协助导师做了一家咨询公司,给电信运营商提供深入的服务。
毕业后,李剑威在咨询行业做了三年,而后于2007年加入原富达亚洲基金(即如今的斯道资本),开始了自己的投资生涯。后来他发现,做投资更大的刺激点在于,如果自己判断对了,再加上资本、智力、人力等多方因素的合谋,会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
兴趣驱动
在李剑威看来,作投资选择的关键在于从兴趣出发,然后才是各种方法论。“很多事情你感兴趣就会去深入研究;而当这个领域有好的公司出现,因为你心里有很长时间的准备,就能先于别人一步捕捉到。”
因为喜欢军事,李剑威在很早便投资了《军武次位面》,當时《军武次位面》的粉丝只有约10万人,而现在已经增长近600万人。同样,李剑威也在早期就投资了专注于无人船研发的云洲智能——就在去年3月,后者的无人船刚刚完成南极科考任务。
此外,李剑威也是得到最早的投资人。最初李剑威是在朋友圈刷到了《李翔商业内参》的内容,他很喜欢并成为得到的忠实用户,后来才知道这是罗辑思维旗下的产品。
体验下来,李剑威感觉得到的内容品质非常高,产品体验也非常好。虽然当时得到SKU非常少,用户也不多,在App用户排名上都排不到前100,其避开流量的做法也与一贯追求流量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格格不入,但是李剑威坚信,在内容分发领域,质量才是第一位的,而得到有潜力成为一个高质量知识的分发渠道,恰恰符合他对新媒体在低成本获取流量之后变现空间的想象。
后来,在新榜组织的一次线下交流活动中,李剑威分享了“质量第一”这个观点;恰好逻辑思维CEO脱不花就在台下,并在他之后分享了《如何愉快地杀死一只网红》,表示罗辑思维确实正在平台化:二人的理念不谋而合。
遗憾的是,李剑威在原富达亚洲基金做投资期间错过了对京东的投资。
2008年第一次见到京东的时候,李剑威就知道这种模式是对的,运营效率会比之前高很多倍——之前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时,他曾给国美电器做过咨询顾问,所以他对家电行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指标,甚至国美、苏宁的现金流,都非常了解。
但因为各种原因,李剑威未能投资京东。当时雄牛资本领投了京东,后来京东上市堪称大赚,而当初负责该轮投资的雄牛合伙人恰好也有咨询从业背景,曾给苏宁做过投行顾问。虽然投资未果,但是事实证明李剑威的思考方式是正确的。
李剑威说做投资就是做时间的朋友,见过足够多的项目和人后,便会在脑海中形成庞大的数据库,内心的经历也会更加丰富。有的公司死掉了,有的公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他都会回溯反思,以便在下一次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相對优势
在不断的摸索中,李剑威也意识到投资说到底就是拼认知,只要认知有足够的深度,就能作出更加精确和明智的判断。
除了兴趣,投资也依靠相对优势,尤其是风险更大的早期投资,要看谁掌握的信息更多,更接近事实真相。因此,在参照因素比较少的条件下,投资人必须尽可能增加自己能参考的维度。
2015年,李剑威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离职加入真格基金,尝试做风险更大的天使投资。李剑威很享受在投资过程中与创业者在战略思考上的碰撞,如果能够擦出火花,想投资的冲动会远远超过只有财务报表和产品的时候。“我们经常有对各种事情的设想,而一旦有好的创业者开始往这个方向走,大家很容易就会一拍即合。”
在投资老虎证券的时候,李剑威连产品都没见到就决定投资老虎证券CEO巫天华。在很早之前,李剑威就和巫天华在雪球上认识了。当时巫天华还在网易有道做搜索,但他从大学就开始炒股,对股票交易研究很深,还组织过一次关于期权的付费培训,李剑威也是付费用户之一。等到巫天华从网易离职创业做老虎证券,李剑威毫不犹豫就投资了,他的理由是巫天华是在金融领域最懂互联网,而在互联网领域最懂交易的创业者。
在更早的2013年,智能硬件还是一个非常冷门的投资领域,很多公司都没赚到钱,但那时李剑威已经意识到中国在供应链的结构性优势越来越明显——成本低,迭代速度快,工程师的数量和质量也很高,并逐渐开始注重设计感。看中这一机会,李剑威投资了纳恩博、华米和The ONE智能钢琴,其中华米已经于今年2月在纽交所IPO。
《军武次位面》的创始人曾航很感激李剑威在业务方向上对自己的支持:“创业是一个心态剧烈波动的过程,经常今天信心爆棚,明天又会感觉公司快完蛋了,而他的这种理解和鼓励,是创业路上最好的陪伴和鼓励。”
根据地理论
李剑威说他喜欢新鲜的东西,会积极拥抱变化,并希望能在追求变化的过程中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即使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他也会想这个事情是不是合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有没有可能让人变得更“懒”。
为了寻求新鲜感、保持好奇心,李剑威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研究一个新的领域并从商业本质出发对每个领域的项目进行考虑,比如怎么获取用户、怎么产生销售、毛利多少、有没有规模效益,从而判断其经济模型是否成立。
对他来说,搞清楚一个领域就多一个“小根据地”,他会在对该领域的信息保持关注的同时继续寻找下一个“根据地”。
李剑威很喜欢稻盛和夫用竹节比喻企业发展的理论:企业发展如同竹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就好比竹节。顺境时,企业只是一味地成长,没有“节”,很脆弱;在处于逆境的时候,企业因为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形成许多“节”,这种“节”才是企业再次成长的支撑,并能使企业的结构变得强固而坚韧。
李剑威说,自己做投资时就希望做创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竹节的催化剂,帮他们增加一点点跨过发展困境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