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园盒子不办年卡的24H智能健身舱

2018-05-23夏毅鸣

创业邦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流小白健身房

夏毅鸣

4月17日,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独家获悉,24小时智能健身舱项目“公园盒子”近期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战略融资,由华住酒店集团领投。

以觅跑等单人健身舱为代表,去年下半年兴起过一阵智能健身舱融资热。身为热潮参与者之一,公园盒子瞄准社区、企业与企业园区的固定人流,主要产品为可容纳2?5人的小型智能健身舱,目前已经在上海落地了50个健身舱,近期将正式进入杭州。

公园盒子创始人、CEO黄晓蕾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除了首次对外公布的本轮融资,他们在去年还获得过三轮投资,是智能健身舱行业中融资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这三轮投资分别是:2017年3月的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2017年7月来自熊猫资本的数百万元Pre-A轮投资,以及2017年11月来自合鲸资本的数千万元A轮投资。

改变成本结构和用户体验

黄晓蕾表示,公园盒子与传统健身房的本质区别在于公园盒子改变了成本结构和用户体验,而这两点正是公园盒子商业模式的核心。传统健身房采用的年卡模式之所以被诟病,是因为这种模式赌的是用户办完不健身,这是反用户体验的。互联网行业的正确做法是不断获取新用户,并且尽可能地留住他们。

公园盒子采用的是每小时29元的收费模式。用户缴纳99元成为“盒粉”后,收费标准就变成每小时10元,不会捆绑任何的季度卡或年卡。每个公园盒子健身舱可以容纳2?5人,根据不同场景配有史密斯机、小飞鸟训练器、哑铃、跑步机、划船机、椭圆机、瑜伽垫和动感单车等。

从外形看,公园盒子健身舱长得确实像一个盒子,这种形态让前期设计更便利,也更容易标准化。未来,公园盒子会根据不同场景设计更多的产品形态。

公园盒子的第一批产品都是置于户外的小型“盒子”,这对产品设计以及运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实际上,他们位于上海张江科技园的第一个“盒子”,从2017年1月落地开始,足足打磨了八个月。

八个月里,这个盒子经历了1月的冰雪、6月的暴雨以及7月的高温。通过了种种极端天气的考验后,团队才决定将其投放到市场中。

除了天气因素,团队的运营能力也是影响公园盒子商业模式的关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健身是一个具备潮汐效应的生意,如何更好地调动用户错峰健身是运营的关键。因此,除了在App的预约页面显示健身人数,公园盒子还会通过价格变化引导有条件的用户在波谷时段去健身。

2.公园盒子较低的健身门槛吸引了许多“小白”用户来健身,那么适当的用户教育就格外重要。公园盒子的做法是,在“小白”用户在App完成预约后向其推送相关器械的操作说明,在其进入盒子后则会为其提供每台设备的使用方法。

黄晓蕾说,在上海落地50个“盒子”之后,单从数量而言,他们已经可以算是目前上海最大的连鎖健身品牌。

以社区为主固定人流

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公园盒子的三月留存率约为25%,用户平均每人每月健身6次以上,健身时间在45?60分钟不等。而传统健身房用户的月平均健身次数为2次,这还指的是买了年卡的用户。

稳健的营收体系使得大多数“盒子”已经回本。黄晓蕾说,之所以没有主打商业地产,而是选择以社区为主的固定人流,正是因为看中了固定人流背后稳定的收入模型。

当然,公园盒子的理想不止于此。

黄晓蕾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上海目前总共有12000多个小区,算上各类园区,适合公园盒子入驻的点位超过20000个,而公司的终极目标是覆盖其中的一半,把密度做到和便利店一样。

说到底,公园盒子所做的并非简单的健身舱,而是将健身行业从健身房的年卡模式中解放出来。拥有10年消费品与智能硬件领域工作经验的黄晓蕾,认可的是“健身零售化”概念。

她说,中国办过健身卡的总共也就1000万人,公园盒子并不是想做这块存量市场的生意。零售化意味着让更多希望健身但又受限于高昂年卡价格的“小白”用户参与进来,让健身成为一件门槛极低的事情。

不久的将来,这些年轻的“小白”用户会因为健身聚集在公园盒子里。这样一来,设计新潮的公园盒子本身将会成为社区或者园区的地标,从而衍生出更多的消费行为。

猜你喜欢

人流小白健身房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人流手术的影响
小白
一种多形式计划生育宣教结合心理护理在降低人流术后再次意外妊娠的应用研究
神奇的小纸条
日本流行“黑暗健身房”
女性无痛人流手术一生最多能做几次
不好意思,去健身房我也不想和你撞衫
万能的小白
FIT最舒适
浅谈PAC对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