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研究
2018-05-23翁顺元杨粟毅梁成坤惠东县人民医院内科广东惠州516300
翁顺元,杨粟毅,梁成坤(惠东县人民医院内科,广东 惠州 516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可进行性发展,并导致患者的肺功能逐渐下降,其发生与呼吸道和肺对烟雾等有害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有关[1-4]。COPD急性发作(AECOPD)不仅会加重患者的肺损害,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更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谨慎处理。糖皮质激素是慢阻肺急性发作时的常用药物,可以迅速缓解患者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而特布他林属于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以起到舒张支气管,减少气道分泌物分泌的作用[5-7]。已经有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联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10]。为此,本文通过对比联合用药与只采用特布他林进行雾化治疗时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来为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的联合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所收治的AECOPD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例)和对照组(n=45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55~80岁,平均(66.43±3.12)岁;病程2~30年,平均(12.45±3.87)年;GOLD分级为1级者4例,2级17例,3级20例,4级4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53~82岁,平均(66.94±3.08)岁;病程2~28年,平均(11.93±3.80)年;GOLD分级为1级者2例,2级18例,3级21例,4级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且均处于急性发作期;近3个月无慢阻肺急性发作病史;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能力正常,患者可以配合治疗,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肺部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癌的患者;患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患有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沟通交流能力有障碍的患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规格:2 ml∶5.0 mg,生产厂家:AstraZeneca AB,批准文号:H20090134)治疗,雾化吸入,5.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混悬剂-布地奈德(规格:1 mg/2 ml,生产厂家:AstraZeneca Pty Ltd,批准文号:H20140475),雾化吸入,1.0 mg/次,2次/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周,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低流量吸氧等。
1.4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咯痰﹑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均消失,听诊时干啰音、湿啰音均消失;有效:患者的咳嗽﹑咯痰﹑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所缓解,哮鸣音和湿啰音较前减轻;无效:患者的胸闷﹑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无缓解或者较前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不良反应监测:监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炎、荨麻疹、血管性神经水肿、头痛、心悸等,并给予及时的对症处理。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已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例数和率(%)来表示,两组之间数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经过1周的治疗,观察组中共43例(95.56%)患者的治疗属于有效,其中17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26例患者经过治疗有效;对照组中共35例(77.78%)患者的治疗属于有效,其中15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20例患者经过治疗有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体有效观察组4517(3778)26(5778)2(444)43(9556)对照组4515(3333)20(4444)10(2222)35(7778)χ2值019160615615P值06602100100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中有1例(2.22%)患者发生头痛,对照组中有2例(4.44%)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例表现为头痛,1例表现为心悸。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1.00)。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患者可表现为慢性咳嗽、咯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及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急性期时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可加重。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长期吸烟、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大气污染、感染及年龄等因素有关,其发生机制可包括气道和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性改变﹑蛋白酶和抗蛋白酶的平衡失调﹑氧化应激反应等[11-13]。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并发症也会逐渐出现,患者的肺功能在变差的同时,机体免疫力也逐渐降低,其他重要脏器也会受到影响。而每一次慢阻肺的急性发作,都会加速这一过程。应用特布他林雾化可以迅速扩张支气管,从而改善呼吸困难、喘息的临床表现,并且由于是局部用药,对患者所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小。而布地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性介质如白介素等所介导的炎性反应。我们在上述基础上采用联合雾化的方法,来探索其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并且可以降低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活性,而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聚集是引起肺部炎症的中间过程,并且可释放出相应的弹性蛋白酶使机体呈现出高分泌状态进而破坏肺组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可以使这一过程被打断;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气道的痉挛状态,起到一定的舒张支气管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肺通气;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因而有助于肺水肿患者组织液的回流,促使肺功能的恢复,有助于肺换气功能的恢复[14]。陈鸿敏指出,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时,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肺功能指标的恢复情况均较单独用药时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1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联合用药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并不会因此而增加。这与用药的方式有关,雾化吸入属于局部用药,对全身的影响较小,同时这也说明应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并不会显著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本研究对于不良反应的监测仅限于住院期间,对于药物对于患者所造成的长期不良反应,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确实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并不会因此而增加,其疗效值得肯定。
4 参考文献
[1] 张金彪,胡海涛,刘玉欣,等.改良NAP活性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16,56(12):65.
[2] 黎艳聪,张杰斯,郭超文,等.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4):2349.
[3] 贺端明,江雁琼,张春云,等.HBP与CD6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表达与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8):3014.
[4] 石齐芳,盛 鹰,王树云,等.4种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242.
[5] 常万勇.特布他林结合糖皮质激素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治疗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7,14(4):151.
[6] 戴凯丽(综述),张 薇,刘 磊(审校)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中的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23):4645.
[7] 乔 曼,李冬生,徐桐柏,等.特布他林联合福多司坦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5):826.
[8] 赵瑛华,刘雪梅.特布他林与糖皮质激素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7,7(23):159.
[9] 杜琳琳,邓香兰,李 薇,等.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12):1667.
[10] 许 硕,刘 欣,袁太文,等.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8):1033.
[11] 张 瓒,黄天霞,于 虹,等.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和肺功能特点对比[J].广西医学,2017,39(8):1262.
[12] 曾华林.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临床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10):129.
[13] 游雅婷,赵 静,秦显莉,等.血清IL-21、CXCL13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12):1251.
[14] 吴小平,叶芬芳.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94.
[15] 陈鸿敏.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