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NSYS的机器人系统龙门行走装置有限元分析

2018-05-23张毅勃

科技与创新 2018年10期
关键词:静力机械手法兰

张毅勃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一钢轧厂,河北 唐山 063016)

1 概述

数据驱动机器人系统主要应用于焊接底座类焊接件,根据产品多年的使用反馈,发现该焊接系统在启动制动过程中震动比较大,对焊缝的质量有影响,所以说,其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因此,考虑机器人在保证焊接系统强度、刚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震动[1-4]。

机器人焊接时需要X轴、Y轴参与动作,但这样容易产生抖动。机器人传感时快速回退振幅最大可达10 mm,严重影响使用和工作效率,所以,现在只能降速使用,现在现场速度约为X=4.8 m/min,Y=Z=2.4 m/min,但还是会对焊缝成型造成影响。

为了减小工作时产生的震动,我们通过对焊接系统进行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使其在最大速度2/3时枪尖的振幅小于2 mm,并在2 s之内不再抖动。

2 设备现有参数

X轴:行程=12 m,速度=0~15 m/min,加速度为机器人系统内设,只能在0%~100%变更。

Y轴:行程=5 m,速度=0~15 m/min,加速度为机器人系统内设,只能在0%~100%变更。

Z轴:行程=3.2 m,速度=0~15 m/min,加速度为机器人系统内设,只能在0%~100%变更。

由于龙门行走装置在启、制动情况下焊接机械手焊枪端振动比较大,对焊接质量有影响,所以,此系统目前只能降速使用,降速幅度达到50%,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3 静力学分析

3.1 三维模型

根据原始模型和各个方案建立了可供ANSYS分析的三维模型。图1为原始模型,图2为方案一(四立柱)模型,图3为方案二(八立柱)模型。

图1 原始模型

图2 方案一(四立柱)模型

图3 方案二(八立柱)模型

图4 原始模型Z方向静力变形

图5 方案一(四立柱)Z方向静力变形

图6 方案二(八立柱)Z方向静力变形

3.2 静力学对比

通过对比各个模型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竖梁与机械手连接法兰处Z方向位移,验证改进模型和增加立柱对Z方向刚度的影响。原始模型Z方向静力变形如图4所示,方案一(四立柱)Z方向静力变形如图5所示,方案二(八立柱)Z方向静力变形如图6所示。分析可得,原始模型通过自重法兰处下降1.324 cm,方案一(四立柱)模型下降1.011 cm,方案二(八立柱)模型下降1.066 cm。通过改进模型行走横梁,对模型Z方向刚度都有提升,方案一提升24%左右,方案二提升46%左右,而增加立柱对Z方向刚度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4 动力学分析

4.1 施加模拟载荷

对横车梁及其梁上组件施加X方向加速度载荷,模拟横车启动时的冲击载荷[5,8],载荷施加部位及载荷曲线如图7、图8所示。

图7 载荷施加部件

图8 载荷曲线

图9 原始模型X方向位移-时间图

图10 方案一(四立柱)X方向 位移-时间图

图11 方案二(八立柱)X方向位移-时间图

在0.25 s时间段内施加渐变的加速度,模拟横车速度达到250 mm/s。横车和竖梁升降机构同时位于整个机构中间部位,机械手位于Z方向行程最低位,通过整个机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竖梁上与焊接机械手连接法兰处的X方向的位移-时间图和整个机构总位移图[9,12],比较各个改进方案。

4.2 原始模型及各个方案结果

图9、图10、图11为各个方案竖梁上与焊接机械手连接法兰处的X方向的位移-时间图。原始模型及各方案竖梁与焊接机械手连接法兰处X方向位移-时间图中关键点具体数值及结果对比如表1、表2所示。

5 结论

经过分析,得出以下2个结论:①增加4个立柱对龙门装置横梁静态变形影响不大,但有利于减少整个龙门装置的启、制动情况下的振幅;②运用有限元法可以定性分析机构不同改进方案的振动幅值,对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判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能够为改进机构振动提供支持。

表1 原始模型位移-时间图关键点数值

表2 原始模型及各个方案结果对比

参考文献:

[1]李占贤,霍平,李晨辉,等.一种足式吸附爬壁机器人运动机构:中国,CN204978935U[P].2016-01-20.

[2]田兰图.罐检测爬壁机器人技术及系统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4.

[3]李增明.新型二自由度平移并联机器人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1.

[4]王荣华.爬壁机器人设计及动力性能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7.

[5]张亮.焊缝磨抛机器人的结构优化及控制系统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6]黄真.一种新型三维移动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分析[J].机器人,1999,21(7):25-26.

[7]胡飞,尹文庆,陈彩蓉.基于MATLAB的移栽机械臂运动学分析与仿真[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2):151-153,157.

[8]孔宪文,黄真.3-RPS控制位置用并联机器人机构的位置反解[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9,18(3):424-426.

[9]郑夕健,莽琦,谢正义,等.基于ADAMS的轮式装载机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2):206-208.

[10]韩军,郝立.机器人关节空间的轨迹规划及仿真[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24(6):540-543.

[11]魏芳胜.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12]郭卫东,张玉如,陈五一.3PSS并联机构的运动轨迹规划与仿真[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20(1):19-21.

猜你喜欢

静力机械手法兰
某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与设计
PLC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有限元仿真电机轴的静力及疲劳分析
基于机器视觉的开关操纵机械手研究
法兰通联展览(北京)有限公司
法兰通联展览(北京)有限公司
拆弹帮手
飞机静力/疲劳试验技术分析
基于单片机控制机械的压铸机械手优化设计
自制法兰开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