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的养成教育

2018-05-21赵青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家庭

赵青

摘 要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幼儿时期接受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相对于对幼儿进行具体的知识教育来说,幼儿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幼儿的养成教育主要指的就是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中包括学习习惯、道德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几个方面。在幼儿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结合。

关键词 幼儿 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 家庭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先成人后成才”,说明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与其个人的性格、意志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必须要从小进行培养。其中,幼儿时期的养成教育对于个体的性格与品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幼儿养成教育相关概述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被教育者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养成教育的最为重要的内容。养成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够体现出来。其中,幼儿时期的养成教育对于个体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曾经说过,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说明了培养幼儿的良好的习惯,特别是行为习惯将会使其终身受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之一,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因素,是人们能够立足于社会,充分地发挥自身潜能的基础。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性格与意志品质形成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不能够使儿童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能就会影响到他的一生,而幼儿时期又是儿童时期的一个重要的阶段。相关研究表明,幼儿的行为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非习惯行为,绝大部分的行为是习惯行为,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更正。这样的研究结果说明了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即要求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形成社会所需要的观念、智力、能力等。”而个体接受一定的社会规范需要一个长期的习惯的培养。当我们在接受了某种社会规范的时候,就能够获得正面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这样就能够形成一种长期的习惯,而这种习惯逐渐地内化,就成为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拒绝接受某种社会规范时,就会有一种负面的情感体验,多次的负面体验就会使我们不能够在心理上再去拒绝接受,从而逐渐使这样的规范深入我们的内心,成为我们的行为与思维的长期的稳定模式。从哲学的层面来理解,养成教育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幼儿时期,由于儿童还不具有充分的理性能力,因此他的行为更多地以一种非理性的形式体现出来,如果这种非理性的行为与正确的社会规范发生冲突的时候,相关的成年人不能及时地予以纠正,并且还会使其从这种与正确的规范和价值相冲突的行为中不断地获得相应的好处,就会使其形成一种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也会内化成为其人格的一部分,形成一种人格的缺陷。而这样的人格缺陷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固化的因素,影响到他一生的成长。因此,加强幼儿对正确的社会规范的正面情感的体验是对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

2幼儿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2.1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人一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于培养人的一生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健康的人生观的形成,对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的学习习惯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巩固,并转化为内在需要的行为方式。幼儿的学习习惯包括勤于思考的习惯,好问的习惯,勇于探索与敢于尝试的习惯,以及善于动手操作和善于观察的习惯。

对于幼儿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应该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要與一般的学校教育模式有明确的区分。要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要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从幼儿的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他们的思维往往要与动作结合起来,这样就使得他们的思维往往就是经验的,而不是抽象的。同时,在总体地把握了幼儿的一般性学习规律之外,还要注重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要做到因材施教。相对于小学生,乃至于成人,兴趣对于幼儿的学习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在对幼儿进行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地体验到思考、探索、动手的乐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能够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中。这不仅对于其接受具体的知识,而且对于他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在动手过程中,使幼儿对知识从表面的接受深入到深层次的接受,激发其更大的学习兴趣,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的学习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儿园形成的,因此幼儿园的学习教育对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幼儿园的课堂不同于中小学课堂,在幼儿园中,要尽量地创造一种学习的情境,进行情境教学。比如,要将游戏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幼儿能够对学习本身不产生抵触情绪,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育幼儿积极思考的能力,培育幼儿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对于某些问题,可以提供开放性的答案,从而拓展幼儿的视野。对幼儿的学习教育的重点并不在于传授给幼儿某种具体的知识,而是培养他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给予更多的鼓励,给予其一种更加积极的心理暗示。

2.2加强幼儿道德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建设要从规范行为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实际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而这样的忽视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幼儿思想品德教育是幼儿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的,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幼儿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基石。在幼儿成长时期,幼儿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极少的,幼儿养成教育就是要在这一时期教给幼儿正确的是非观念,这对于幼儿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现实中,成年人往往认为幼儿年龄小,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了幼儿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幼儿是非观念已经开始萌芽。幼儿在与教师、父母等成年人接触时,逐渐了解了行为的界限与限度,形成了最初的是非观念,这样的观念对幼儿今后乃至一生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平时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稳定的是非观念,牢固地打好养成教育的基石。

对幼儿的道德养成教育要结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尽力避免单纯的道德说教。目前,在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对其进行道德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经常采取的是直接灌输的方式,而这样的方式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在教育过程中,要将幼儿道德教育与主题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将丰富的道德教育素材融入到形象、生动的故事,或者游戏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理解道德内容,并逐渐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要将优秀的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幼儿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使其能够在对话和亲身的体验中,充满乐趣地接受现代生活所需要的新的价值观。“幼儿的道德养成教育尤其要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所体现出来的语言和行为是相当真实的。日常生活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里,或者是其他的场合,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偶发事件,教师、家长以及其他成年人都要善于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疏导其抵触情绪,潜移默化地提高其道德行为认知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对幼儿文明礼仪的教育是幼儿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可以进一步完善幼儿的人格,年龄在3至6岁左右的幼儿正面临着进行教育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对其实施正面的礼仪指引能够使他们更容易交到朋友,并且能够使其在与他人的互动以及交流过程中获取他人的认可,从而使其自信心进一步增强,最终达到使幼儿身心共同发展的目标。”207家长与幼儿园老师要在幼儿具备了初步的认知能力之后,就要有意识地教育幼儿要讲礼貌,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要结合幼儿的特点进行。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幼儿了解到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规范,使其能够自觉地发现,并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地去遵守。

2.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年纪很小,一出生的时候,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两周岁之后,就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年龄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与后天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家长、老师以及其他成年人要自觉地培养幼儿的这一能力,这对于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幼儿到达一定年龄的时候,家长或者老师就要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比如要学会自己吃饭,自己动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在不断地去模仿和學习的过程,教育者要起到积极主动的作用,而不是消极地去等待幼儿自己的成熟。在教育过程中,要更多地给予幼儿以正面的鼓励,但同时对其错误行为要给予适当的惩戒,不要屈服于幼儿的无理取闹行为。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比如,要使幼儿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玩脏东西等好的习惯。另外,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些幼儿只喜欢吃零食,喝饮料,不喜欢吃正食,喝水,这对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健康成长是相当不好的,因此,必须要对其这些坏的习惯进行及时的纠正。此外,对于某些特别挑食的幼儿,除了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强制措施之外,还要以幼儿喜欢的方式讲清楚各种食物的好处,使其从心理上更愿意去尝试。

3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养成教育的主要场所

在一般情况中,当幼儿达到一定年龄时,就要进入到幼儿园学习和生活,因而,幼儿园就成为养成教育的主要场所。我国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指出了幼儿园在儿童养成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幼儿园中,要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要注重其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培养,更要注重其道德品质与道德情感的培养。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尽管要给予幼儿适当的知识的教育,但主要应该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相对于单纯的知识教育,幼儿的养成教育更为地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所在,将儿童的养成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

除了幼儿园的教育之外,家庭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尤其的是对于幼儿来说,家长的生活习惯往往对于幼儿的影响十分巨大。家庭教育由于其早期性与持久性,以及亲人之间无可替代的血缘与情感联系,它在幼儿养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甚至会超过幼儿园。同时,家庭教育的形式相对与课堂上的形式要更为轻松,幼儿对于家长有充足的信任度,所以便会刻意去模仿一些家人的生活习惯,这时候家庭教育以及家长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便体现了出来。所以,家庭教育要和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家园共育的大环境,建立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共同进行养成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切忌家庭与幼儿园教育方式的不一致,因此,家长与幼儿园老师要及时地沟通,幼儿园老师要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也要听取幼儿园老师的意见。

无论是幼儿园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遵循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对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保护和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得幼儿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质,在学习中保持一颗好奇积极向上的心,同时对于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的一些困难,应该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幼儿养成教育最大的特点便是需要释放幼儿的天性, 使得幼儿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仍然能够保持一颗当初的本心,这对于儿童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4结语

教育的对象是人,就意味着教育必须面对生命,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对于幼儿的养成教育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尊重幼儿的生理、心理规律,要将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精神个体来对待,这样才能在养成教育中将幼儿培养成一个具备健全人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要“以爱作为养成教育的前提,采用科学的教育策略,对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争取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幼儿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从身边小事抓起,抓住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细节,及时地进行相关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得到养成并加以巩固。

参考文献

[1] 柳国强,刘春魁.论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5).

[2] 丁玲燕.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策略探讨[J].读与写杂志,2017(11).

[3] 柯俊.小班幼儿的家庭养成教育情况调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05).

[4] 杨梅莲.幼儿养成教育初探[J].学周刊,2016(20).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家庭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家庭“煮”夫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