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匠精神培育及大学生职业认同研究
2018-05-21刘乐舟周静
刘乐舟 周静
摘 要 工匠精神是技能功底、工作态度和职业认同的职业精神。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全面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的工匠。大学生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认同。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在大学生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职业认同 融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座谈会上谈到,知识分子、青年代表、劳动模范等劳动者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专心致志,精益求精,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要有螺丝钉精神,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鼓励全国工商业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大力培养工匠精神,更多的研发产品的品种,更高的增强产品质量,更好的培育世界名牌。
2016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胡春华强调,广东省的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例如,制造成本高于同行,产品质量劣于同行,造成了广东的产品竞争力严重下降,市场适应性不强的困境。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要求下,广东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迎合大众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后追求高品质生活和个性化需求的趋势,更加专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让产品更具有适应性和高品质。广东应该在追求技术提升的同时,加入人文关怀,让产品更加具有人性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数量或者体量的比较。
根据规划,广州今后将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在广州制造业成本日趋高企,技术工人普遍素质不高的今天,这种比重提升更需要的是内涵提升而非体量提升,这也是必须攻克的华山一条道。这也要求广州迎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更高的提升广州产品的个性化和高品质需求,进行错位竞争。
1工匠精神
1.1概念
“工匠精神”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称谓,有的称为“匠人精神”,有的称为“达人精神”,有的称为“劳动精神”,有的称为“职业精神”。有人认为:工匠精神应该超越手艺人,应该是在创新要求下利用已有的技术工具等基本条件下解决实际困难的发现者和发明家。还有人认为,工匠精神需要对职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不仅仅掌握着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术,还需要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笔者认为,在群众对更高生活品质要求大背景下,工匠精神能够让工匠们更专心、更用心的专注于自己的产品,打破我国不均衡、不平等的社会发展现状,更有利于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对作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雕细琢,不懈追求的态度是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也是顺应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势呼应。所以,工匠精神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内涵,例如高度职业认同、严谨工作态度和扎实技能功底。
高度职业认同是指对本职业拥有较高的认同感,并且对本职业进行多种有益的积极探索,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坚守和坚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为职业担当和职业奉献,在物欲横飞的市场环境中能够自甘清贫,独守匠心,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严谨工作态度是指在对产品的追求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平时工作中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对产品的制作工艺、制作流程等等各个步骤严格把控,精益求精,力求将高品质的产品推向市场,严格杜绝粗制滥造劣质品流入市场。
扎实技能功底是指博学各种与本职业有关的技术技能,与时俱进,时刻关注世界先进的制造工艺及制造技术,活学活用,能够结合本职业灵活运用各种技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
扎实技能功底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只有具有扎实的技能功底,工匠们才能够穷尽一切技术手段进行不断革新,将产品打磨的更为先进。严谨工作态度是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才能做出高品质的产品,才能够让产品带有温度的服务市场,服务群众。高度职业认同是工匠精神的必然要求,只有从根子里面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相关行业,工匠们才能够从灵魂深处主动、积极的投入工作,穷尽一切办法提升本职工作成果。
技能功底、工作态度和职业认同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同时也是技术与精神、职业与事业的有机统一。扎实技能功底是一切工匠精神的物质基础,是精益求精的前提条件。工作态度是工匠精神的保障,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影响内因。工作态度首先反映的就是工匠们工匠精神的内在因素。职业认同是工匠精神坚守的内在要求,把工匠精神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必须充分认同本职业,认同本职工作是以打造高品质产品为终生追求目标,反映的是工匠们的敬畏感和奉献精神。
工匠精神是技能功底、工作态度和职业认同的职业精神。培育和塑造工匠精神要求进行额外的技能训练,强化人文关怀。充分利用国家财政、税收等各项法规政策等,让工匠们能够在一辈子的坚守中获得社会的认同,得到同行的尊重;并且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工匠们,尊重工匠精神的氛围,使得工匠精神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
1.2工匠精神的意义
发展新理念和崇尚劳动要求我们需要工匠精神。创新是发展理念的核心因素,工匠精神首先就是创新精神,工匠们通过创新和坚守让产品获得市场认可,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领先潮头。工匠们通过高品质的产品获得高附加值的收益,不仅增强了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也通过自身素質的提升带动我国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工匠们通过工匠精神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各行各业劳动者通过认真工作,甘于奉献而收获自身价值,带动其他各行各业劳动者通过坚守本职工作,勇于创新,认真钻研业务和技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
1.3工匠精神的培育
1.3.1我国培育工匠精神的一些不利因素
(1)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尊重劳动者,不尊重创新者,有意无意的贬低工匠们,贬低社会底层的普罗大众。例如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学而优则仕”等。
这也造成很多人误认为劳动者就应该是社会底层,就应该是贫困者,工匠们在社会上属于劳力者,是被奴役和剥削的对象。工匠们在社会上的地位普遍不高。
(2)由于市场经济过分强调股东的利益,利益最大化成为市场经营者的决策的首要原则。这种短视的逐利行为,导致市场经营者更多的精力是在如何降低产品成本,如何降低劳动者工资,如何降低原材料价格等等。随之而来的就是产品质量的下降和后期服务的拖沓。曾经有份报告称,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召回黑名单是中国企业,其中召回的原因却大部分仅仅是一些完全可以消除的小问题,例如产品的接缝不够美观、产品的焊接不够结实,产品的毛边不够光滑等等。
(3)现代化大生产导致劳动者的责任感减弱。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后,许多产品采取流水线式操作。产品制作被分解成几十种工序,许多劳动者仅仅完成其中一个工序就行。这样导致劳动者无法对整个产品承担责任,劳动者无法形成与产品的深厚感情。在产品质量控制不够严格的情况下,劳动者难免存在懈怠情绪。
1.3.2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包括技能功底、工作态度和职业认同,这也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性质进行不同的培育,从而更为有效、方便的培育适合我国现实的工匠精神。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后勤保障。
按劳分配是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作为社会财富创造者的工匠们却在分配制度中处于不利地位。往往技术创新者的专利等果实都被一些上层领导以各种名义窃取或侵占。许多工匠们长期依附于各种权力的威逼利诱之下,如果工匠们按照合法合规的途径进行权利救济,要么被打击,要么被辞退。
我国现行的学历评价模式严重遏制了工匠精神的培育。博士待遇高于硕士,硕士待遇高于本科,本科待遇高于专科。这样的评价体系简单粗暴,也无法提现劳动者的工作成果。我国应该建立综合评介体系,以职业能力、工作业绩等为重点,弱化学历考评占比。另外,在工匠们职业晋升等发展机会方面倾斜,重点保护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让这些工匠们能够得到应有的晋升机会,获得应有的尊重,在奉献自己人生的同时获得美好生活的保障。
我国应该多向德国学习,广泛开展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根据市场需要和国家发展需求提前布局,建立多层次,高深度的技能培育学校。国家通过土地、财政、税收、金融等个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鼓励优质的学员报考职业技能学校,提高整个技工的整体素质。
(2)提高物质和精神奖励。
幸福美好生活是每个人的基本追求,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工匠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物质上的奖励以及精神上的激励都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工匠精神要求长期而漫长的坚守,要求刻苦且专一的钻研,有时创新产品的获得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专心打磨,对工匠们的付出应该给予必要的保护和肯定。不仅给予基本物质保障,而且对其工作精神等也得给予精神奖励。对哪些“靠手艺吃饭”的工匠们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全社会也应该尊重劳动,鼓励创新,崇尚革新。工匠精神中包含的坚韧、专注、奉献等精神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提倡和鼓励。
总之,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需要在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全社会也应该提倡尊重劳动,鼓勵创新,崇尚革新。在制度保障和舆论导方面,给予长期坚守工匠精神的工匠们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工匠精神也将给好的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品升级换代提供支持。
2大学生职业认同
2.1大学生职业认同概念
有人认为认同分为同心圆的三重结构,最核心处是自我保护,中间层是多重社会化的自我,最外层是表出的自我。有人认为 “职业”是为获取收入而进行的持续性的劳动活动。因此,有人认为职业认同是指在在持续的劳动过程中对工作前景等方方面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并形成较为稳定的认同感过程,并且,在困境环境下能够做出正确选择。
大学生职业认同是指大学生对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和职业性质等相关要素相当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认知,当大学生实际工作并拥有较高职业认同时,在困境环境下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由于大学生范围很广,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等,其中存在不同情形,有些没有工作经历,有些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有些有过较长的工作经历。这也导致大学生职业认同存在多种情形。
2.2大学生职业认同特征
职业认同是由价值、能力、情感和地位等四个构成要件,大学生职业认同同样存在四个构成要件。大学生职业认同受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直接影响。大学生职业认同直接收到年龄、学历、专业等等各种影响个人能力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职业认同同样收到家庭成长环境、社会关怀程度、工作学习环境等等影响。另外,大学生职业认同还会收到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学校地位等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大学生职业认同具有哪些特征呢?
2.2.1大学生职业认同具有不稳定性
在我国,大学生大部分属于没有工作经历的将来职业者,其在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较为稳定的工作劳动经验,而其对职业的认知大多数来自于外界的道听途说,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对职业内涵的切身体验较差,这也导致大学生职业认同存在不稳定性。
2.2.2大学生职业认同具有矛盾性
大学生职业认同存在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矛盾体。职业是社会工作机会的别称,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职业的有限性导致并非大学生人人可以在毕业后获得如愿以偿的职业,这种个人愿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相当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并不是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甚至是无职业。所以,大学生职业认同是存在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矛盾性。
2.2.3大学生职业认同具有重塑性
大学生由于大部分年龄较小,没有多少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这也就造成大学生职业认同存在重塑的机会。例如,国家从多方面给予大学生政策等支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家庭给予大学生更多关怀,从生活、学习、工作等等方面予以支持。这样,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的加深职业的认知,对价值观的认可,对外部因素的肯定,从而获得更为稳定,更为合理、更为可靠的职业认同。
3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认同
大学生职业认同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由价值、能力、情感和地位等。其中,工匠精神与大学生职业认同的联系点在价值因素,属于内部因素。因此,广州市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具体路径也应该从该处探寻。
3.1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认同需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信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求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爱国是工匠精神不竭的动力源泉,只有在内心深处深深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样才能持之以恒的坚守自己的岗位,创新自己的产品。大学生作为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更应该把爱国摆在一切事务的前面。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前提,只有深深的热爱本职工作,一丝不苟的钻研业务,才能够更好的打磨自己的产品。
3.2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认同需要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品质
工匠精神需要大学生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扎实深厚的知识技能储备。这些优良的品质并非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引导和教育,在生活、学习等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需要在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实习过程中勤学苦练,认真仔细,事事严格要求,不放纵,不懈怠。坚忍不拔的意志需要大学生能够积极进取,自甘清贫,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霸气。扎实深厚的知识技能储备要求大学生能够放下身段,潜心钻研,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和实践,对技能的掌握严格要求,对职业新技术的发展了然于胸。
3.3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认同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
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离不开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认同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好的政策环境支撑。加强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让优秀的工匠们一样能够成为社会的榜样。大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中能够獲得应有的尊重,国家在精神层面给予更多精益技术的大学生技工们给予鼓励。在承载工匠精神的优秀大学生技工群体中鼓励创新创业,国家层面给予税收、信贷、财政等给方面配套政策支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伟大的社会氛围,给予大学生在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提供更多有益的素材。
4结语
工匠精神是技能功底、工作态度和职业认同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完成,需要长期的坚守和弘扬。大学生职业认同是指大学生对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和职业性质等相关要素相当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认知,当大学生实际工作并拥有较高职业认同时,在困境环境下能够做出正确选择。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认同需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信仰和优良的品质,还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
作者简介:刘乐舟(1981-),男,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学、法学;周静(1980-),女,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文化学。
参考文献
[1] 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2] (美)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 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 岳德军,田远.职业认同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6).
[4] 付守永.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会出版社,2013.
[5] 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