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8-05-21关杰
关杰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课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也努力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通过音乐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
法国的文学家雨果说:“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苏联教育家苏姆林斯基也说过:“音乐是思维的有力源泉,没有它,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学生心理的健康首先要重视其智力水平的发展。音乐能够使人聪明、提高智商的说法,源自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在1993年的研究,当时的结果显示,听十分钟的莫扎特音乐,能够让36位大学生智商指数增加8-9点之多。经过对我校学生的调查发现,看谱能唱会奏的小学生,一般其各门功课的学习成绩都较优良,因为,音乐上的视唱、视奏,往往必须既看曲谱又看歌词,音符,从而培养了眼睛的速视能力和耳朵的审美水平,锻炼了脑神经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而良好的视、听功能及神经反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有助于发展想象力、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增长人的智慧和聪敏。爱因斯坦的智力,也与他酷爱音乐,自幼好学提琴无不关系。所以,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
二、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情绪的稳定性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有净化人心灵的作用,他说:“用音乐,用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用音乐,用某些旋律、节奏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在我国古代素来重“礼”“乐”。《乐记》中说:“乐至则无怨。乐行则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里就谈到了音乐对生理和心理的作用。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时每刻,随着周围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会产生很微妙的变化。当你倾听一首曼妙动听的音乐的时候,随着美妙的音符的流淌、力度、音色的起伏变化,你内心深处的情绪体验也会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起伏。学生的心理特点基本是以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为主的,但他们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只是这些负面的情绪在大多数学生的情绪中不占主导地位。我区选用的音乐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教材选取的绝大部分及是一些欢快活泼,抒情优美,积极向上的健康歌曲。通过聆听和表现这些音乐,可以刺激大脑中的影响情绪的波段,使心跳加快,呼吸加深。教师通过组织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为情绪不稳定的学生提供一个用音乐和语言交流来表达、宣泄内心情感的机会,并带领全体学生在情感的交流中共同体验,相互共情。从而相互理解,并在情感中互相支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音乐知识,掌握了音乐技能,同时也获得到了自我表现和成功感的满足,从而使学生增加自信心,情绪更加趋于稳定。所以,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情绪的稳定性。
三、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孔子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强调“为政”必须“兴礼乐”、“成人”必须“文之以礼乐。”他不仅将音乐列为所设“六艺”课程的第二位,而且还强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早在1973年,瑞士弗赖堡大学法雷尔的研究就发现,教授音乐能够增强学生们的社交能力和学科技能。1994年,美国人艾杰顿在对发育迟缓和发育正常的6—9岁的孩子进行分别教学时,将音乐整合到孩子的社会游戏中。发现音乐极大地促进了两个小组学生的理解力和参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同时,发育迟缓的孩子面对压力时的焦虑水平也下降了。研究还发现,为小朋友们使用背景音乐时,他们出现了更多的同伴交往行为。而社会实践活动是对社交能力最好的培养方式,人们越是自我封闭,就越害怕与别人交往。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生活在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我们要提到的是音乐活动如乐器合奏、合唱、音乐游戏、舞蹈等,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教师通过组织各种音乐活动,如合唱、乐器合奏、舞蹈等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习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能力、行为的自我克制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评价。另外,学生在相互的情感交流中相互支持、理解和同情,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了自我表现和成功感的机会,从增加了自信心和自我评价,促进了心理健康。所以,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音乐是自我表现和情绪释放的方式。压抑和抑制是许多心理问题形成的一个心理原因。情绪是能量的聚集和释放,是对某种体验及需要发泄的动态反应。众所周知,情绪必须发泄,只有在自我表现后,情绪才转入有意识的平静状态,这也是健康的需要。音乐恰恰能满足这个需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它可把人带到意识的深处,古希腊人称情绪的静洁为导泻作用,他们认为音乐具有这种力量。音乐欣赏能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内在的自我,增加对他人的了解,从而达到心理调节的效果。总之,通过音乐课堂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调适,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音乐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所以,音乐教学活动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调适,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