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形的变换》综合与实践的探究与思考

2018-05-21崔立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封口对折图案

崔立英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北京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第四单元是图形变换,主要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结合这一单元的学习,认真翻阅课标中关于这部分的要求和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设计,我进行了如下的实践与探究。

一、图画还原,趣味中理解平移和旋转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而设计,体现材料的价值性、实践性,强调学用结合。

当学完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后,我认真翻阅了课标关于“综合与实践”。发现数学课程标准92页:

例35:图画还原。

打乱由幾块积木或者几幅图画构成的平面画面,请学生还原,并利用平移和旋转记录还原步骤。

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不仅能增加问题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感悟几何运动也是可以记录的,体验选取最佳方案的过程。

我将这一实践活动分为以下2步来进行:

(一)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由平移、旋转形成的图案,并了解其中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京版八册数学第四单元:图形变换。旨在初步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能从平移、旋转、轴对称等不同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在探究图形变换的画图、拼摆等操作活动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欣赏美丽的变换图形中,享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受数学的美,从而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二)图案还原,记录平移、旋转的过程

参看教材44页图。

教学时,引导学生记录图案还原的过程。学生们先给图形编号,然后记录还原的过程。

方法1:1号向右平移3个格。2号向右平移5格。3号先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5格。4号:先绕B点逆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3格,最后向上平移2格。

方法2:1号不动,2号向右平移2格,3号绕A顺时针旋转90度后向右平移2格,4号绕B逆时针旋转90度,向上平移2格。

学生们在图画还原的游戏中,井井有条地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记录还原的过程,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总结出共同点:3、4号都要先旋转后才能平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搜集生活中的对称图案,丰富学生的知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完轴对称图形后,把学生分成6个大组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案。

三、与美术、劳技整合,探究对称与剪纸的联系

(一)运用对折剪相连爱心,感悟对折次数与图案个数的规律

学生经历了对折一次,画半颗爱心,就能剪出一颗对称的爱心。对折2次,沿封口边画半颗爱心,半颗爱心的曲边要画到半封口边。剪的时候,封口边和半封口边都要留一部分对称轴。这样就可以剪出相连的爱心了。

对折3次剪4颗相连的爱心。学生慢慢感悟到对折次数越多,剪出的爱心越多。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对折次数与爱心个数的关系

师:课件演示:

对折一次画出半个爱心,可以剪出一颗对称的爱心。

对折两次,画半个爱心,可以剪两个对称的相连爱心。

对折3次,画半颗爱心,可以剪4个相连的爱心。那么对折4次画半颗爱心,可以剪出几个对称的相连爱心呢?

生:每对折一次,爱心的个数就是前一次的2倍。

这样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发现对折次数与图案的个数的规律,渗透数学的函数思想。初步了解探索规律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从而积累数学探索规律的经验。

2.剪相连对称爱心的经验

(1)剪相连爱心的方法

师:回顾我们剪一颗、2颗、4颗相连爱心的过程,谁来谈谈怎样才能让爱心相连?

生:半颗爱心的直边(也就是每颗爱心的对称轴的边)画在封口边,半颗爱心的另一边画到半封口边。剪的时候,封口边和半封口边都要留对称轴。

(2)剪围成一圈和直线排列的方法

剪排成一条直线的爱心怎样折纸?剪围成一圈的相连爱心怎样折纸?

a:沿一个方向连续对折,折痕平行,爱心连成直线。

b:围绕中心点对折的,爱心连成一圈。

3.感悟不同折法与图案形成的关系,培养创造能力

(二)剪3、5颗相连的对称爱心,感悟三等分、五等分的操作方法

方法1:用直尺量出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然后除以3.

方法2:先估一估一份大约是多少,再不断调整三段的长度,当三部分同样多时,用力把纸压实。就分成3份了。

在此环节中,学生们积极思考,各抒己见,经历了在实际生活中把一个物体分成三等分的探究过程,积累了三等分的方法。

四、设计数学小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学生积极参与以上的各种实践活动后,引导学生参照数学书56页,设计数学小报。学生们在制作数学小报的过程中,自觉运用对称等知识,并且注重色彩搭配、合理分配版面,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绘画能力等,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与困难

通过一系列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学生们参与的热情非常高,部分家长也积极参与:打印剪纸图片,制作剪纸小视频等。学生们在活动中,加深了对平移、旋转、对称的认识,提高了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更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学生们兴奋地称这样的实践课为“快乐数学”。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涉及到了广博的知识领域,需要教师加强学习与探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样也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动手操作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常常不是1节课、2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整个学期的系列活动。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课标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内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动手实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封口对折图案
好玩的纸
指尖陀螺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菌丝发菌差咋回事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可以封口的纸杯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
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