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教学的相辅相成

2018-05-21王慧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心理

王慧

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至今,其中素质教育,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一大教育主题,上溯至孔孟文化,“仁,义,礼,智,信”。下沿到当今社会,我们一直都在提倡着“以德治学”。

在如今,这样一个以社会变革为前提的大时代背景下,我们在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此项工作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那么,应该怎样去寻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从而建构起素质教育的钢铁桥梁呢?

就这一问题,我想简单的谈一谈我个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看法,以求起到以斑窥豹之效。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想要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那么就学生而言,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調查显示,在我国中小学在校生中,约20%的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1﹚课堂教学渗透心理辅导的意义

①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素质教育提供心理学的理论支撑,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指导功能。

②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

③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

④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并

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①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时时激励,树立学生自信心。

③善用教师的微笑与关爱。

三、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在人格完善的过程中,教师的品德,能力,兴趣,心态,情绪,情感,气质,心理健康状况等等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模仿的过程就是青少年是天生的模仿家,模仿性是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人格完善的过程中,模仿是学生的一种主要学习形式,而教师则是学生认同与模仿的主要对象。这是因为,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有威信的,教师的一切言行都是正确的,教师是最值得信赖的,他们往往把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作为模仿的楷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都表明,教师的仪表体态、言行举止、举手投足、容貌服饰等等都对学生起着很大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有深刻的影响; 教师的品德、能力、兴趣、心态、情绪、情感、气质、性格、个性、心理健康状况等等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模仿的过程就是塑造的过程。任课教师作为学生最主要的模仿对象,其榜样作用、示范作用、楷模作用集中体现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即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为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模仿机会,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塑造作用。“身教胜于言教”可能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教师的心理健康为基础,需要影响需要,兴趣影响兴趣,情绪感染情绪,态度转变态度,能力培养能力,性格影响性格,总之"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所以,教师应当以自身为榜样,在学生面前,尤其是在课堂上,一定要表现出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民主平等、宽容大度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己合理的需要、正确的动机、积极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个性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使学生在模仿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更是儿童成长的领路人。只有我们牢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人的发展,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才能自觉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总之,万事开头难,心理健康与学科渗透教育刚刚起步,还需要多学习、多与心理学教师请教、多与学校和外校教师交流,进一步提高水平,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相信,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定会迎来心理健康教育的灿烂春天。定会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愿我们的学生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拥有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心理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