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8-05-21钟靖超
钟靖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充斥着我们的语文课堂。但是,有些语文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是低效甚至是无效。如有些老师的语文课每课必有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画出生字新词都要合作。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学生不愿合作,也没有效果。余文森教授认为,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事事合作,就会造成投入过大,收效甚微,就谈不上有效教学了。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应如何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两点做法,与同行共勉。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1.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合理分组
组建学习小组要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点、是否善于表达等因素,进行搭配分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使教学活动的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级干部等情况。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2.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4或6人为宜,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根据班额大小,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3.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1名组长,1名副组长,或设主持人、收发员、记录员、记分员等职位,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
(二)健全制度,加强培训
1.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2.进行学生全员培训
(1)对小组长的培训,增强组织协调能力
要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要像对待自己的学习一样尽心尽力地对待每位组员的学习。要对组长进行管理方法的培训。经常召开组长会,让各个小组长交流课堂上小组内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老师给出适时的指导。避免组长因“教不会”“管不了”而放任不管的现象。
(2)對全班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合作品质
一是培养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和习惯;二是培养学生乐于赞赏的意识和习惯;三是培养善于小组讨论的意识和习惯。
3.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要及时给予评价,建立各项检查、评价制度。如检查背诵制度、作业检查制度、发言加分制度、优秀小组长评选办法、课堂之星评选制度、个人积分制度等。
二、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的语文课堂并不是每节课都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整节课自始至终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的需要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它的关键作用,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找准问题,有效合作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自主阅读的个体感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宜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而要根据文本教学和学生的需要适时进行合作学习。当文本出现一些空白处(作者特地留白)、争论处,学生个人很难解决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抓住时机,适时合作
1.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人人参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把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也就是说,口语交际应该是师生、生生间互听、互说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来。如教学五年级“小小推销员”这一节口语交际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其中第三个环节就是合作探究,快乐交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把自己准备的商品向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推销,一个同学介绍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对“顾客”提出的问题,“推销员”要耐心解答。最后评一评谁介绍得好。教师深入一些小组当中,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不同商品的性能、特点进行展示介绍。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由交流的平台,课堂上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乐于交流,人人参与。
2.在习作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在习作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的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把说与写结合起来。因此,在习作指导课上,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评一评,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出来。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我喜欢的一则格言》这一单元习作时,我引导学生审清题意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讨论问题:说说自己喜欢的格言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给予你什么启示。学生围绕讨论问题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评一评,写作思路渐渐清晰,为接下来的写作打下基础。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上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