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2018-05-21王欣
摘 要 文化的传播和语言的教学是同根同源的。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学习者对第二文化的认同感对于语言习得之成败的关键作用。虽然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已成为普遍共识,然而,目前国内的初级汉语教材在对汉语学习者文化意识的培养上并未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并重。因此,通过对目前国内编写的教材内容、形式和练习的考察,本文提出要在初级阶段通过教材来培养学习者的汉语语言文化意识,应从一开始就实录中国人现实生活中能看得见、能感受得到的文化内容和现象,以中国人的身份,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让汉语学习者浸润在真正的中国人的世界里学习汉语和体验中国文化。同时,又要遵循认知论的基本规律,绝不能急于求成,从培养学习者的感性认识出发,以点带面,积少成多,让学习者在文化体验的过程中慢慢领悟、融会,逐步提高其汉语语言文化意识。
关键词 文化意识 文化体验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教材 初级阶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语教学逐步朝着培养“多元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向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促使外语学习者“能够恰切地处理两种或多种文化背景者之间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出现的矛盾”。这一培养目标对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增加了新的挑战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和课堂教学一样,教材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培养文化意识和文化交际能力”的角色。一本好的的教材呈现给学习者的是本国人真实的生活,是原汁原味的语言和文化,这样才能使学习者迅速而自然地融入目的地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然而,汉语教材的编写者大都是“局内人”向“局外人”说“局内事”,急于把自己熟悉的观点、偏好的样品和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不是通过眼见为实的现场实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慢慢沁润。而且,目前国内的大多数教材,尤其是初级阶段的综合课教材,在培养学习者文化意识方面仍非常欠缺,几乎没有文化导入;有的有文化导入,却存在导入方式单一、导入内容随意性太大等问题。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中国国内汉语环境下开发编写的教材在国外频频遭遇水土不服了。
1课文内容和形式
鲁健骥(1990)曾提出要避免语言项目和文化项目“两张皮”的现象,最关键的是编好课文。对于初级阶段的汉语教材而言,其文化的导入应以学生语言学习内容为出发点,在学生语言能力范围内进行介绍,使学生有机会分辨中国行为文化与母语国行为文化的差异。
然而,由于我们的教材大都是留学生在说话。留学生作为陈述人,以他们在中国的留学生活为线索,讲述其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故事。因此,很多地道的汉语他们都没有机会从教材中学到,自然也就不会说。在同中国人交往的过程中,留学生常常会因为缺乏中国社会文化知识而无话可说,有时虽然说的是汉语,但往往是各说各话,导致交际不畅,甚至还会产生一些误会,比如“买菜吗?”“你在看电视呀!”“吃过饭啦!”“出去呀?”之类的,学生就有点纳闷,为什么要明知故问呢?可见,我们编写的教材中的语言并非中国人进行交际的真实的汉语,而是为留学生量身定做的一种特殊的汉语。正如张亚军所言,“试想我们教给留学生的汉语,不是今天中国社会上中国人进行交际的实用汉语,那我们的教学还有什么意义呢?”
目前,虽然个别教材,如《新实用汉语课本》在文化的导入方面较之其他课本有所创新,但是整体上还是缺乏系统性。笔者对《新实用汉语课本1》和《新实用汉语课本2》进行了统计,两本书中一共切入了京剧、烤鸭、中国音乐、中药等二十多个文化点,然而导入内容的选取比较随意;并且每课的最后大都采用了用英文陈述的方式简单介绍某一文化知识点,与该篇课文所体现的主题和功能并未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新实用汉语课本1》第10课为例,课文后的文化知识点里只给出了人民币的纸币图片,却没有出现硬币的图片,这与实际日常交际情境不符;此外,既然介绍中国的货币,我们应给出一些实物的图片,并标上价格标签,让学习者试着体验砍价,这样不但拓展了课文所学知识,增添了趣味性,还锻炼了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综上,为了真实并生动地再现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对外汉语初级教材的课文应当实录中国人的实际生活,选取现实生活中能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得到的文化内容和现象。只有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相关的文化知识,留学生所学的汉语才是地道的汉语,才可能在实际生活中与中国人进行更好的交流。同时,补充的中国文化和社会知识点也应当考虑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差异和对比,比如,中国人讲究双数,认为双数吉利,好事成双;而俄罗斯人给死人才送双数的花。又如,非洲阿拉伯国家的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游泳的话题难以理解和接受,而对宗教文化非常感兴趣。另外,还应区分有中文背景和无中文背景的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不同需求。针对有中文背景的初级汉语课程的学生,除了语言行为文化的介绍,我们可以适当多补充一些文化知识,比如,谈及家人时,除了问答读写家庭成员的称呼外,可以泛读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家庭的排行,让他们对中国家庭的文化多一些认识和吸收。此外,有学者指出,以中国为场景的课文即使有插图和标准语音材料配套,其内容对海外学习者来说也常常是雾里看花。周勤如在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要尽量多用从现场摄录的视听材料支持课文,把坐在教室的学生带到产生文本的现场。”这种手段的好处是学什么看什么,讲什么听什么,能够引起课堂共鸣,使学生从客观的视野间接参与并体验文化学习。因此,“我们要挖掘最具代表性,同时趣味性与文化性极高的传统文化形态,才能将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元素讲授给留学生。”
2练习设计
由于教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阶段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就导致课文中的一些文化功能项目在實际生活中已经被淘汰或者替换;现实生活中所呈现的新的、常用的交际情境在课文中并未涉及,或虽有涉及但部分用词用句都已过时;加之学习者的身份大都是成年人,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文化交际经验。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文,而应该借助练习将课文体现的功能项目在学习者交际需要并且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衍生出更多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从国内编写的教材来看,练习设计在关注社会交际和文化对比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首先,文化功能项目在练习中几乎没有体现。鲁健骥曾强调“应根据实际情况在练习中体现和设计文化项目”。上官雪娜等人在考察了国内使用较为广泛的20种语言教材(教材出版年份覆盖了1999-2009这十年)后指出,在文化的导入过程中,除了课文直接介绍文化、为课文略加情境说明和通过注释说明文化现象之外,几乎看不到其它形式的文化项目的体现了。例如:很多教材的课文中只提供了学习者面对同学和老师的自我介绍,却没有面试、租房等其他语境下的不同身份、不同关系的人物自我介绍,这一部分的不足便可以通过练习来进行很好的补充。
其次,文化内容与练习的结合方式不够灵活。例如:《新实用汉语课本1》的第4课的话题是关于介绍的,但是练习中除了重复出现“您贵姓?”和“我姓……”的机械操练之外,就再也找不到能激发学习兴趣之处了。而《中文天地在学习关于介绍话题的课文时,课后设计了这样的思考练习:引入“同名同姓”的说法,还附上了中国的百家姓列表,让学生讨论“如果你遇到同名同姓的情况,该怎么做?”这样的设计既复习了“姓”、“名”等汉字,又从文化的角度丰富了练习的趣味性,大大增强了学习者的交际欲望;另外,《中文天地》还增加了“趣味中文”的拓展练习,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一些和每课的功能意念紧密结合的汉语成语及如何运用这些成语,有的还能巩固之前所学的汉字,可谓一举多得。要想把练习与文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我们还可以借鉴某些教材设计的“熟读下列谚语(或格言、古诗)” 等语音练习方式,用朗诵的方式将汉语古诗词文化介绍给学习者。通过特定文化环境中的文化渗透和体验,既巩固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又让学习者“了解中国的文化、理解中国的文化、走进中国的文化中去” 。
3结语
任何一种语言都能给人敞开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正如一个留学生曾描述的那样,真正促使他对汉语感兴趣并且非常投入地学习汉语的原因是一份婚宴的中文菜单上的菜名。每一个菜名都有一个独特的寓意,和其它国家直接写菜名的菜单截然不同。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中国是崭新而又神奇的。我们应当从一开始就向学习者呈现丰富多彩的真实的中国社会与文化,让他们尽快浸入汉语这个新世界,因为只有独特的中国文化才会深深地吸引学习者,并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应认识到外国人学习中华文化的审美观是建立在各自国家的文化基础之上的。语言教学要受到该国国家环境、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学生学习策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更多地体现的是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特征而不仅仅是语言学的特征。汉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单方向向外传播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因此,我們要遵循认知论的基本规律,绝不能急于求成,从培养学习者的感性认识出发,以点带面,积少成多,“不仅仅局限在校园里,还贯穿日常生活的全过程” ,让学习者在文化体验的过程中慢慢领悟、融会,逐步提高其文化意识。
作者简介:王欣(1981年—),女,四川广元,中国计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传播。
参考文献
[1] 郭凤岚.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定位、分层与陈述[J].汉语学习,2007(05):71-77.
[2] 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01):37-45.
[3] 张亚军.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
[4] 韩丹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汉语教材[J].孔子学院,2010(02):29.
[5] 姚道中.中文教材与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6] 李鸿亮,杨晓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选取与教学建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7] 王想成.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以中华文化技能教学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4.
[8] 王海英.对外汉语是对外的汉语吗——关于对外汉语初级教材内容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06):26-28.
[9] 张媛.谈体验式教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以《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文化教学为例[D].郑州:郑州大学,2012.
[10] 周勤如.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上的分组讨论发言[DB/OL].
[11] 上官雪娜.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方式探索——以《中国文化百题》的开发及应用为例[J].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会议交流材料,20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