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至情至美
2018-05-21王代福
王代福
民族风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风与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弘扬美德,传承文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风淳朴,民俗繁多。譬如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还有各种风味的饮食文化,令人垂涎……这些节日与风情,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
请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以“民间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以反映家乡“民风民俗”为主题的文章。篇幅在600字以上。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其形式是“材料+话题式”。写作话题作文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相关性原则;二是开放性原则;三是创造性原则。据此,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完成这篇作文。
一、读懂文题明内涵,确定范围搜素材。
任何文题都包含着一定的含义,理解了含义,才能确定写作的范围,选择写作材料,确定文章主旨。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认真审读引出话题的材料,明确话题的实质和范围。这道“材料+话题”的文题在提供的材料和要求中,已经对“民间文化”的话题范围和“民风民俗”的主题做了较为明确的提示和限定。那么,“民间文化”的内涵是相当广泛的。譬如节日习俗、风味小吃、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都在我们的选材范围之内。那么,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将自己家乡的风俗文化展现于世人面前。
二、化大为小找切口,以小见大显意旨。
通过认真审读话题,明确了题目所包孕的所有信息及意义内涵后,就要善于化大为小,选择最佳和最小的切入点。因为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是十分宽泛的,而且不限文体,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从一个宽泛的范围内,选择一点,用具体的事迹、生动的细节或典型的材料来以小见大,凸显主旨。如果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笼统地去思考,势必内容空泛,不着边际。话题作文力求“一针见血”,不求“面面俱到”。 如本文题既可选写家乡的一种节日习俗,又可选写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还可写家乡的一个“奇人逸事”等等。
三、扬长避短精选材,张扬个性求创意。
选好了文章的切口,同学们还要善于根据自身的实际,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较多或体验真切的内容来写,选择最能展示个性,最能吸引人、最具表现力的材料来写,并力求从新的角度诠释话题,表现事物或阐述事理。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材上要突出个性,不要落入大众化的思想中。即你所要写作的民俗文化,要尽量做到与其他民俗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和个性。
四、注重文体巧布局,标题靓丽醒人眼。
话题作文虽然要求自选文体,但不等于不注重文体特征。文体特征鲜明是一篇好文章的基本要件。因此我们要根据确定的材料,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谋篇布局。写作话题作文还要注意拟出一个新颖的标题。一般来说,话题作文的话题不能直接拿来做文题。有的题目在这方面有明确的限定性要求;有的虽没有明确要求,但要求学生自己拟题。所以说,话题作文的文题可以与话題相关联,但尽量不能是话题的简单复制,应该拟出一个新颖靓丽的标题以醒人眼目。如写“民间文化”的话题,就可围绕“民风民俗”的主题,根据自己选定的素材,将文题拟作《家乡的元宵节习俗》、《重口味的家乡风味小吃》、《奇怪的家乡婚俗》等。
家乡的年俗——“过桥”
岳晓敏
“啪、啪、啪……”喧闹的鞭炮声吵醒了这个山边的小镇。
瞧,男人们穿戴齐整,纷纷走上大街,谈天说地;女人们系上围裙,走进厨房,与案板上的食材斗智斗勇,忙得脚不沾地;孩子们呼朋引伴,追打嬉闹,玩得不亦乐乎。倚在门边的爷爷,敲了敲手中的烟斗,笑着对我说:“好孩子,育溪的元宵节开始喽……”
厨房大铁锅里的汤圆冒着热气儿,水热腾腾地翻着小浪花,妈妈给我盛上一大碗,让我赶紧吃,吃了过桥有力气。
吃完汤圆,我就开始在门口张望,看着大河桥上面的人越来越多,我的心里也欢腾起来,拉着妈妈赶紧去过桥。
过桥是我们镇上的风俗,老人说,十五那天过了桥,一年都不会腰疼。于是这个风俗就一年一年的传承下来,每年元宵节吃完午饭,镇上的人们都会全家出动去过桥。
今年的元宵节天气格外好,蓝蓝的天空纯净得连一丝杂质也没有,往日凛冽的寒风好像也被今日的热闹给冲散了,变得温暖和煦,在美好天气的鼓舞下,镇上的人几乎倾巢而出,纷纷涌上大河桥。你看,大河桥上人头攒动,年逾古稀的老人在小辈的搀扶下从桥头走向桥尾,祈求来年不腰疼;还有许多手牵手的年轻男女在桥上漫步,我想那是在祈求爱情长久吧;还有那些大桥上的 “美食”,它们有甜甜的甘蔗、七彩的棉花糖、甜甜辣辣的“辣条”。这时,我总是从甘蔗摊窜到零食摊,再从零食摊窜到糖铺,把自己的肚子塞得鼓鼓的。待我满足了口腹之欲,妈妈便拉着我从桥的这头走到桥的那头,并拍拍我的头说:“敏敏,今年不会腰疼了。”
过桥还有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许愿。 妈妈说她小时候,也会和朋友一起来过桥,过完桥就趴在栏杆边,将手里的硬币丢进河里,然后闭上眼睛许愿,心里越虔诚,心愿就越容易实现。所以,镇上的人们都非常虔诚的对着小河许下自己的愿望。而这些愿望也会如那些硬币一样随着潺潺流水,越走越远。
过完桥,已是黄昏时分了,回到小镇,每家每户都挂起了大红灯笼,这时男人、女人、孩子纷纷走上街头,手拿灯笼,赏灯游玩。看着这般热闹的景象,就仿若回到了火树银花的长安街头,看着香车宝马穿城走巷,看着才子佳人相约黄昏……
本文以“过桥”为题,文章以时间为序,开篇渲染节日气氛,颇有新意。文章抓住“我”的家乡——育溪的元宵节,主要截取了“吃元宵”、“过桥”、“观花灯”三个场景,其中以“过桥”为写作重点,内容丰富,语言既质朴,又颇具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