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陕西五路弓箭手军需供应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18-05-21任丽娜
摘 要:北宋陕西五路弓箭手,在宋夏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弓箭手基本情况的问题研究越来越多,其中对弓箭手的田制以及历史作用研究的文章比較多,尤其是弓箭手在宋夏战争中发挥的军事作用研究的文章较多。因而,对于北宋陕西五路弓箭手的研究,有利于从弓箭手这一新的角度来把握宋代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御部署以及军政政策。
关键词:北宋;弓箭手;陕西五路
关于北宋时期弓箭手问题研究涉及领域较广,文章较多。本文试图对弓箭手问题研究进行一个大概的整理总结,以期对进一步研究北宋陕西五路弓箭手的基本情况提供参考。二十世纪以来“弓箭手”研究成果显著,其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弓箭手的田制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章。
殷崇浩《北宋弓箭手屯田制度》一文论述了弓箭手屯田制度主要从召募制、授田制、租制、组织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展开,从而得出汉人弓箭手和蕃人弓箭手的不同屯田制度,进而认为陕西和河东弓箭手的职责是边疆屯守,且始终受到北宋政府的重视。魏天安《北宋弓箭手屯田制度考实》一文就殷崇浩《北宋弓箭手屯田制度》文章中失实部分,进行了再一次考订。从弓箭手屯田开始时期、招募制的基本原则、授田制土地来源情况、蕃汉弓箭手的授田额、租税制度、组织建制、管理体制七个方面,对前文做了补充和考订,纠正了魏天安文章中失实的部分。魏天安另一篇文章《宋代弓箭手营田制度的兴衰》把弓箭手营田制度分为兴起、快速发展和渐趋衰落三阶段,并且对三个发展阶段和两宋乡兵制度做了详细论述。认为离开故土,频繁征战是弓箭手“寡而不振”的主要原因。李清凌《试论北宋的弓箭手田制》一文论述了北宋弓箭手田制建立、田地给授制及课租、弓箭手田地生产关系以及历史作用和意义。作者区分了弓箭手田和屯田,认为加强弓箭手建设,对促成宋夏合议的签订起了重要的作用。汪天顺《关于宋仁宗时期弓箭手田地几个问题》一文主要就宋仁宗时期弓箭手田数、人数及其相关问题做初步考察。认为宋真宗时期建立的弓箭手乡兵组织兼具屯田制与府兵制优点。大致在宋、夏战前的康定元年(1040),从弓箭手田数和人数来看,都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最后得出弓箭手在保卫西北边疆安全、开垦沿边土地及节省北宋财政开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募兵制时代亦兵亦农的组织。汪天顺《北宋陕西路沿边的弓箭手组织》对该乡兵组织产生、发展鼎盛以至最后走向衰落进行勾勒。北宋后期,宋政府已无法保证弓箭手身份土地,弓箭手因身份土地丧失及其他因素走向衰落。文章还对弓箭手历史贡献作了评价。崔永红《北宋河湟地区招刺弓箭手垦田戍守的措施及意义》一文叙述了宋朝占领河湟地区后招募弓箭手,并积极筹集熟地与修渠开荒来吸引弓箭手。对河湟地区的开发和缓解边疆地区粮食紧张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弓箭手在西北防务中发挥的功能为主研究的文章。
聂传平、侯甬坚《釆造务、堡寨、弓箭手:北宋对西北吐蕃居地的开发与开拓》一文从自然资源开发在北宋经制西北吐蕃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二者相互影响为出发点,并结合采造务、堡寨、弓箭手等机构与组织设立,对北宋政府在西北吐蕃开发和开拓过程及其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做了论述。弓箭手设立虽然为屯田戍边、开发陕西五路和解决驻军粮食供给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粗放型的耕作方式对薄弱地力伤害很大。刁培俊、贾铁成《北宋弓箭手的军事作用》一文论述了在宋夏沿边交界处,因战事不断,宋朝设置的民兵性质弓箭手发挥了很大影响,尤其在军事领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戍守捍边、耕垦备战、参与战斗御敌和修筑军事工程及代正兵、开发地方、战斗御敌等方面。弓箭手不但对北宋政府有效抗御党项、契丹族的侵掠起到了良好作用,且影响到周边辽朝和金朝的军事建制。然而宋朝统治阶级长期恪守防御理念以及弓箭手地位低下,只是乡兵的一部分,所以弓箭手在战争中发挥的军事作用仍然是有限的。
从弓箭手基本情况及相关方面问题研究进行论述的文章。
胡锦鹏《北宋缘边弓箭手简论》一文以弓箭手设立原因开头,随后论述了缘边弓箭手的基本政策,接着分析弓箭手编管、土地、马政、职役及与堡寨的关系。文章以社会生活史角度,探讨了弓箭手出身、生活状况及汉番弓箭手异同等问题。最后从经济、管理、战斗等方面分析了弓箭手衰落原因,并对北弓箭手做了相应评价。廉兵《北宋弓箭手若干问题的探讨》的文章首先叙述了北宋政府设置弓箭手原因且一般设置在农业条件较好具有战略防御价值的地方,随后又对弓箭手租税、管理机制和逃亡进行论述得出北宋弓箭手历史作用。文章最后还对保毅、河北、青徐、特种兵弓箭手和陕西、河东弓箭手比较了异同。此外,小笠原正治《宋代弓箭手研究(前篇)》(东洋史学论集)也对弓箭手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
对弓箭手供给问题有所涉猎的文章。
朱德军《宋代西北边境弓箭手供给问题的历史考察——以俄藏黑水城文献为中心》一文利用《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之《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对弓箭手供给问题做了笼统的论述。作者先论述了传统文献记载的西北弓箭手供给,又论叙述了俄藏黑水城文献中的弓箭手供给,得出“程序化”是它最突出的特点。程龙《北宋西北战区粮食补给地理》一书主要研究宋夏战争军事地理,且以宋军粮食供给为核心的后勤补给为研究对象。作者认为粮食供给地与需求地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且后勤补给与以安抚使路为代表的横向规划和以距离为基准的纵向圈层结构关系密切。同时对北宋陕西五路军事问题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做了系统梳理。
还有一些文章将弓箭手放在宋代军队系统中进行研究。
比如有,任树民《北宋西北边防军中的一支劲旅——蕃兵》,安国楼《论宋代“蕃兵”制,刘建丽和赵炳林的《略论宋代蕃兵制度》,强文学《北宋乡兵征募制度探究》、程民生《略论宋代西北乡兵》等文章,这些文章都把弓箭手放在不同的军队组织中来研究弓箭手的基本情况以及弓箭手在宋夏战争中发挥的卓越的军事贡献。此外,还有一些专著也对弓箭手的基本情况有所涉猎。王曾瑜的《宋朝兵制初探》中乡兵一章对弓箭手基本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曾瑞龙《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研究》一书中也对弓箭手的情况也有零星提及。
由上可知,学术界关于弓箭手研究的变化。其一,研究思路倾向整体化、多元化:对北宋弓箭手问题从最开始考订、考证性质论文,变为利用不同视角对弓箭手田地、历史作用等问题进行论述。比如从北宋军政方面、乡兵以及番兵角度对弓箭手进行论述。其二,研究方法多样化、综合化:传统史实考订方法使用情况下兼用新视角和方法。如胡锦鹏一文从社会生活史角度对弓箭手进行研究。其三,研究范围拓宽:由传统史料中对弓箭手田地问题探究,拓展到考察这一设置背后所揭示的问题、边疆布防及北宋“崇文抑武”政策对宋夏战争的影响等。其四,研究视角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宏观上对弓箭手考察由具体田地、建制、人数、管理机制的研究,扩大到从北宋整体社会环境推究弓箭手设置及历史作用。又如廉兵一文对不同弓箭手进行比较研究;微观方面有从弓箭手具体问题进行考证分析,亦有从对历来饱受争议的问题作出新解的。
总而言之,学术界对北宋弓箭手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弓箭手田制问题上。虽然其研究成果显著,但文章大多是总论性质,仅仅研究弓箭手问题的个别方面。研究弓箭手的田制问题,只专注于经济方面的联系;研究弓箭手的作用,侧重于其在军事上发挥的功能。而对于具体问题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比如弓箭手建制、管理制度、马政和军需供给等方面都仍然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尤其是到目前为止,极少有研究者将弓箭手问题从军需供给方面进行专项研究。即使是朱德军《宋代西北边境弓箭手供給问题的历史考察——以俄藏黑水城文献为中心》一文,都仅仅是对弓箭手研究的一个总结与延伸,并未就弓箭手的军需供应的具体问题精心详尽的论述。
参考文献
[1]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2]程龙.北宋西北战区粮食补给地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曾瑞龙.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胡锦鹏.北宋缘边弓箭手简论[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廉兵.北宋弓箭手若干问题的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殷崇浩.北宋弓箭手屯田制度[J].河南大学学报,1986,(1).
[7]魏天安.北宋弓箭手屯田制度考实[J].河南大学学报,1988,(4).
[8]李清凌.试论北宋的弓箭手田制[J].西北师大学报,1992,(1).
[9]程民生.略论宋代西北乡兵[J].晋阳学刊,1993,(6).
[10]崔永红.北宋河湟地区招刺弓箭手垦田戍守的措施及意义[J].青海社会科学,1993,(3).
[11]任树民.北宋西北边防军中的一支劲旅——蕃兵[J].西北民族研究,1993,(2).
[12]安国楼.论宋代“蕃兵”制[J].郑州大学学报,1997,(1).
[13]程龙.北宋粮食筹措与边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14]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宋史研究丛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5]曾瑞龙.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6]史继刚.宋代军用物资保障研究[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
任丽娜(1993—),女,汉族,北方民族大学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北区域文化史。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