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艺术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

2018-05-21赵光凯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国画传承创新

摘 要: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它是我国笔墨文化的代表。继承和发展国画的意义显而易见。但如何继承和发展却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就广义上的民间艺术概念为基点,分析现当代国画创作中民间艺术元素的应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民间艺术元素;国画;传承;创新

国画即中国画,它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的瑰宝。在创作中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造型上不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与“不似之似”,这主要是国画在精神层面上的表现。而在物质层面上则主要是绘画理论和绘画技法。当然国画是中国上下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显然它不能独立于中国其他艺术形式之外。

一、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说流行于民间,具备地域文化特性的造型艺术,一般就是指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广义上,民间艺术则覆盖范围非常广,主要涵盖由民间创造并流行于民间的舞蹈、音乐、美术、戏曲、染织刺绣、泥塑、面塑、剪刻、民间玩具、编织等等艺术形式以及相应的技术与技能。它是区别于文人艺术、学院派艺术、宗教艺术等的一个宽泛概念。本文主要的行文思路就在于民间艺术广义上的概念。

二、国画创作中的民间艺术元素

(一)国画创作中对民间艺术元素的继承

民间艺术拥有非常广泛的题材。从历史沿革看,国画有着深厚的文人风气,从题材上说非常丰富,为推进国画创作的进一步发展,艺术家可在国画题材选择时,融入一定民间艺术。

换言之,民间艺术在国画领域是一块尚未被开发出来的宝藏,因为民间艺术,通常都是劳动人民为生活,为审美而自发创造出来的,虽然粗糙,但是非常纯粹,它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虽然不如国画这样的专职艺术创作的艺术,但它很新鲜,非常纯净,而且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一些国画大师,在国画创作,往往会借鉴一些民间艺术元素,比如林风眠从戏曲中寻找灵感,如其画作《霸王别姬》。

当然,民间艺术元素并不单纯只是民间艺术当中的审美意象,还包括对民间艺术表现手法的借鉴。民间艺术通常都是劳动人民出于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喜好,自由发挥而创造出来的,通常表现为重意而不重形,形象概括非常的简练,非常具有象征寓意。这种艺术风格与国画写意的艺术风格相得益彰。比如林风眠在其画作《风景》中所画线条多尖细直线,与古代铜器上的线刻装饰画非常相似。

国画无论怎么革新,都不能脱离其灵魂——讲意境而不求真实。这是国画的画魂。这种画魂,影响着诗词和书法,同样影响着中国的其他文化艺术形式。所以本质上来说不管是国画还是民间艺术,一定程度上都沿袭了一个原始的文脉——洞穴画对事物的神似表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国画与民间艺术一脉相承。

(二)国画创作中对民间艺术元素的应用

国画通过简单的毛笔、纸(绢)、墨,用平涂、泼墨、积墨、破墨等等多样的手法,创作出来一幅幅意味深远、内涵丰富的画作。这是千多年来积淀下来的国画特色。但是要认识到国画创作不能一成不变,因为审美是在变化的,人的审美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审美领域同样在随着时代变化而扩大。国画这种民族传统艺术形式,也应该随审美的变化而革新发展。所以国画创作既要继承国画的传统,又要反对国画的保守。所以当掌握国画技巧和法度以后,在创作中关键是要去观察、采风,到生活中、山水之间,去体验、感悟、积累,从而寻找灵感。

国画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其传承与创新显然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之一,而现阶段国画的创新有一种陷入瓶颈的趋势,国画入门难度虽然不大,但是对创作者的要求却非常高,因为国画有画魂——重意而不重形,国画创作不是画得像不像的问题,而是如何在似与不似之间,让观者感受创作者赋予其中的精神内蕴。所以无论是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找创新的途径还是从外来文化中找途径,都不能丢掉国画的精髓,否则难以称为国画。

所以,国画创作中应用民间艺术元素不失为国画创作题材上的一种创新。这表现为继承和发展。比方说《斑斓和声》(赵澄)这幅画作,根据创造者的说法,这幅作品相当于命题作业,是2012年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当中的展品。主题是“泰晤士河.长城——拥抱世界”,画作表现手法为象征手法,主要意象为风筝和花,搭配中国风格的屏风、桌椅、线装书以及茶。以中国传统文化空间为背景,融入风筝这种典型的民间手工艺术元素,并结合奥林匹克的会徽、五环、长城的图案,表现大会主题。

再比如《和谐大吉图》(王向阳),和谐大吉图的主要意象是鸡、荷。鸡有谐音吉,象征吉祥如意,荷代表和谐,即和谐大吉。画作中鸡独立于石,这种构思借鉴了民间艺术中的年画,鸡立于石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吉祥图,是年画中非常常见的意象。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民间艺术元素丰富了国画创作的素材,而在國画创作中需要做的是如何从丰富的民间艺术题材中找到合适的元素,并加以运用。所以国画创作不能刻意求新,适当的继承传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方说石涛,早年间谈“笔墨当随时代”,晚年间则谈“画家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笔墨是国画的本质特色,它自有规律,而国画创作中,应以这种规律为基础去创新,但不能丢弃写意的精神。如亚明先生言“有规律无定法”。即在国画上要有成就应尊重笔墨,集各家所长,将自己的精神意蕴在其中。比如《闲读诗书图》(赵澄),画作中有一种情怀——闲情逸致,表现出创作者向往耕读生活,享受淳朴田园风光和草舍夜读的情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画比较传统,但这种传统不意味着不创新,国画界一直在致力于国画的创新,但更功于技法。而殊不知技法只是国画的基础,其写意精神才是国画的魂。而民间艺术与国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脉相承的。在表现手法上存在相似之处,重意而不重形。因此民间艺术当中有着非常多的元素可以用来扩充国画的题材类型,现实中已经有很多国画大师在这方面做出了贡献。而作为国画的学习者,虽然需要国画的技法,因为这是基础,但是更要学的是国画的精神内涵。当然本文所探讨的内容可能有所不足,但希望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惠.论中国戏曲元素在绘画中的表现和发展[D].吉林艺术学院,2016.

[2]薄慧鹏.绘本设计中“中国元素”的应用[J].吕梁学院学报,2015,5(01):51-53.

作者简介

赵光凯,性别:男,出生年月:1990.11,籍贯:山东菏泽,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单位邮编:730030,职称:学生,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方向。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国画传承创新
国画《鲦鱼》
国画《鲿》
《难忘岁月》(国画)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