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和文化视阈下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现状的实证研究

2018-05-21蓝岩真朱虹雨

求知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语言知识自动识别对策

蓝岩真 朱虹雨

摘 要:韩语复句通常由多类型“节”构成,各類句式结构相对复杂,各节之间存在不同层次与包含联系,因此连接复句在进行自动处理识别时通常需要依次分解为单句方能实现句子结构的全面解析。文章主要探讨了以语言知识为基础的韩语复句自动识别对策,旨在有效解决复句处理识别问题。

关键词:语言知识;韩语复句;自动识别;对策

中图分类号:H55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06文章编号:2095-624X(2018)01-0063-01

一、相关语言学知识简析

从韩语语法角度出发,含有单一主谓宾关系的句子被定义为单句,含有超过两组以上单句的句子被称作复句,但是在自动处理技术实际实施过程中,计算机通常难以准确识别出句子当中的主谓宾关联和数量,导致韩语复句自动处理充满挑战。从语言知识角度出发,韩语主要依靠丰富的词尾、助词等体系达成语法表达效果,致使韩语复句自动识别需要面临“同型异质”等语句歧义现象,影响自动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二、基于语言知识的韩语复句自动识别对策

1.韩语复句语言特点

充分掌握韩语复句的语言特点是准确解构韩语复句的重要前提,为此必须从复句关系判别标准、潜在复句关系标记入手,深入解析复句的构成表现、连接词尾等内容,并结合各类复句的特征整理自动识别程序构建思路。例如:“??? ?? ???./恩熙不是傻瓜。”该条韩语从语法成分角度出发,均隶属补语从句类型,因此难以通过单纯的复句关系对其进行准确标记。而有些连语会存在明显的逻辑先后联系,在自动处理时必须注意连语衔接部分的准确应用。比如:“?? ? ?? ?? ??./朴永哲一回来,会议就开始了。”这句话隶属逻辑语义关系范畴,具有时间连贯语义特性,其功能与复句关系标记等同。

2.语料来源与解构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各类语料多源于韩国新闻语篇等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如《东亚日报》等,解析语句约为50万,主要采用U-Tagger词法分析器进行词义标注。在对复句进行判定时,主要根据句子的构成表现、句末存在终止性停顿、由若干小句构成等特点进行复句识别和处理。经相关数据资料分析统计发现,从结构角度出发,韩语复句可通过分析句式层级、分句包含数量等方式,降低复句自动处理复杂度,采用“化繁为简、对症处理”的模式将复杂复句解构为简单的相对应分句,予以分层级和针对性处理,提高复句自动识别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个案解析

例如,“?? ?? ??? ?? ??.”分别采用有道、必应、谷歌、人工等语言自动识别软件对例句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如下。有道:“下雨带雨衣。”必应:“去下雨,带上雨衣。”谷歌:“下雨了,所以我有雨衣。”人工:“下雨了,把雨衣带上吧。”根据上述实践结果可知,虽然必应和谷歌均识别出了复句结构,但是在语义处理方面存在明显缺陷,而有道虽然语义识别效果良好,但未能准确判断出复句结构。这是因为在韩语复句软件自动处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句子拆解为若干个短语片段,再通过类比思路将各片段译为目标短语,最后将各个短语连接成句,通过语序调整得到译文。经过语料和案例分析后发现,复句语义和结构识别失误与连接词尾的缺省翻译关联密切。

4.程序设计思路与实施效果

经上述复句解构和语义解析后可知,在进行韩语复句程序编写时,必须重点关注句子语义、结构和逻辑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解构翻译。基本设计流程如下:首先,必须实施句子预判处理工作。譬如,对于单句,可在语言自动识别软件直接输入后进行翻译;对于复句,则需进一步判断句子的层级结构和语义逻辑。其次,在连接词尾处理方面,必须将句式中的各个连接词尾重新设置为相应的终结词尾,并以连接词尾的形式出现在译句中。最后,根据中文单句翻译结果和相应的逻辑顺序整合成全新的复句。实践表明,采用此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韩语复句自动识别技术的翻译质量,在有道和必应在线软件应用中改进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本文以韩语复句特点为切入点,对相关语言知识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重点探讨了基于语言知识的韩语复句自动识别对策,通过句子解构、语义解析、逻辑判断等方式,提高韩语复句自动识别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黄丙刚.韩语因果复句在汉语中的对应研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6(3):49-54.

[2]刘 洋,毕玉德,李 健.基于句法知识的复句解构对韩汉复句机器翻译改进刍议[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2):49-54.

猜你喜欢

语言知识自动识别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基于VR技术的X射线图像安检危险品自动识别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基于智能扫码拣选快递APP系统的开发
浅谈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存在困难
构建框架,理清思路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自动识别的压力表